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第六代导演陆川所编拍的故事长片《可可西里》(2004)讲述了一位北京记者到玉树去调查野牦牛队和盗猎分子枪战的情形。就导演陆川而言,它不是一部动物倡导或环境保护影片,而是一部探索人在"最原始"的大自然中生存的精神之旅。但是,这部电影在很多方面都非常符合动物倡导的创作原则,它涵盖了两种近乎是水火不容的生态伦理哲学论述:一种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浅层"或"管理环境主义",另外一种是挪威生态学家阿奈.伦斯发展出来的深层生态学说。在《可可西里》里我们看到了综合了浅层生态和深层生态两种论述的可能性。《可可西里》可以说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与佛教慈悲精神的动物倡导影片。也就是在这一点上,《可可西里》提供了一个非西方动物倡导电影实践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史记》之《管仲列传》中有一句话:"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教参是这样翻译的:(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完全控制了天下。课本中亦无相关的注释,老师们在讲解此句时基本上皆参照教参的译文。教参将"九""一""匡"分别解释为"多次""完全""控制",笔者觉得这三个词语的解释值得商榷。首先,这句话中的两个数词在句中应做动词。"九"同"纠",含义是"纠集",与"合"意义相近,  相似文献   

3.
电影《山楂树之恋》用政治语境下的"纯爱"故事展现人性,其叙事手法与海明威"压力下的光辉"及"冰山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山楂树意象蕴含着三个维度的隐喻:政治和人性、生与死、人与物,从而使影片形成一种富有张力的叙事结构。影片用政治色彩的解构反衬至美的人性光辉,用生命易逝的缺憾凸显人类存在的悲剧宿命,用灰白色调衬托自然永恒的空灵之美。该片是张艺谋艺术风格的转型之作,也是对当代大众娱乐文化的反拨。  相似文献   

4.
《千与千寻》和《哈里.波特》是"异界之旅"冒险的电影典范之作,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幻象性与神话性等艺术特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依赖心理。通过细致分析,试图揭示出两部电影作品所蕴含的神话性与人类自身的幻象性所存在的内在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5.
谢欣 《高中生》2014,(10):56-57
小生命有大智慧在电影《生化危机》中,小小的T病毒从发生到传播再到毁灭世界,让观众惊呼这是"一个病毒引发的血案"。失控的生物真的可以毁灭世界吗?电影中的T病毒是一种变异的新型RNA病毒,只要一个生物被T病毒所感染,其本身的新陈代谢速度就会迅速加快。一旦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以不正常的方式迅速增进,  相似文献   

6.
川端康成曾经说:贯穿小说《雪国》全书的是对人类生命的憧憬。空灵虚幻美的叶子承载着人类对于永恒精神境界的向往,对生活充满热情、具有生命活力的驹子则是人类对现实生活价值追求的化身。岛村在这两种境界之间徘徊。本文将结合小说文本,从拉康的"凝视"理论分析岛村在"暮色之镜"和"晨光之镜"的凝视中,对于自我生命价值的探索,并进一步追问川端康成对于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中世界题材的设计是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我们共同的世界"这一内容在浙教版三年级下册"人类共同的家园"单元,包括《我们的地球》《世界真奇妙》《我们这样生活》三课;四年级下册是"我们共同的世界"单元,包括《世界之窗》《节日大观》《多彩的服饰》三课;五年级下册"生活在地球村"单元,包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际组织》两课;六年级下册的《放眼现代世界》等课。  相似文献   

8.
在古汉语中有两种常见的修辞格——互文与变文。这两种修辞格容易使人混淆,张冠李戴。在郭锡良、田瑞娟等人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变文"未单立,归类在"互文"中。书中写道:"古人所说的‘互文’,还包括为了避免行文重复,在同一语言环境中用同义词互训。如: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滕王阁序》)"以笔者之见,二者是两种不同风格的修辞格,它们有不少的区别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去区分:一、从概念上去区分。  相似文献   

9.
田壮壮是"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猎场扎撤》、《盗马贼》、《德拉姆》三部影片是其以西南边陲为题材而拍摄的重要作品,无论是其80年代还是本世纪初的两次"出离"和"走向",田壮壮的电影始终都以它高度"静默"的语言视角、独特的影像题材,沉静地执着于边缘处。在他镜头下的"民族",我们看到的是欣赏、尊重、包容;在他展现的"宗教"中,我们可以体味到困惑、矛盾,但也可以发现他对信仰的体认——"敬畏、给予和施舍";随着他边缘处执着的行走,我们还看到了平凡而尊严者的静默的"栖居"。总之,田壮壮的电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介于多种文化之间而又静默直观的难得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爱情和战争,这对天造地设的组合,总是很自然地出现在人类的历史和艺术的想象当中。无论是文学名著还是电影经典,总不乏表现爱情和战争的纠葛:甜蜜的情感常带来分离的痛苦,硝烟炮火一再提醒着人们和平的弥足珍贵。从《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珍珠港》再到《冷山》,许多成功的名作改编电影都用声音和光影的配合再一次展示了"爱"和"战"的并存与矛盾。  相似文献   

11.
在《灵魂之湾》中,蛇意象具有"女性"和"邪教"两个主要特征:"女性"特征在麦克尔的悲剧中主要扮演着媒介的角色,而"邪教"特征则直接引发了麦克尔不可避免的悲剧。梳理《灵魂之湾》中的蛇意象,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罗伯特·斯通的文学创作艺术,深化我们对美国后现代社会文化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在风物、哲思相融合的叙述中,追寻历史现象、描绘文人形状、剖析文明兴衰、追究文化命运,以激愤的底气、悲壮的情韵把沉重的历史沧桑感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沉思,对时代和社会的感怀,对人生和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体现出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浓郁的人文批判精神和立足于精神层面的对自我与精神的超越。《文化苦旅》中"苦"之意蕴有三:一是在山水风物中寻觅文化之"苦";二是在传统文人精神的底蕴中挖掘文化之"苦";三是在历史的沉思中提炼文化之"苦"。  相似文献   

13.
陈英兰 《考试周刊》2010,(38):67-67
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人类现在所处的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这一时代的最特色的概念,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4.
赵亚婷 《文教资料》2014,(36):127-130
从文学改编到电影向来是电影创作中的一大难题,而同时将文学作品搬上大荧幕又是许多导演乐此不疲的事。因而,如何实现这"惊险的一跃"是创作者们都在积极探索的事。而张艺谋改编自余华《活着》的同名电影可以说在这"惊险的一跃"做出了优美的姿势,本文将从大众化与个性化两个方面来对电影《活着》的改编进行解读,以期为影视文学改编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阿凡达》一部众所周知的电影,阿凡达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却很少有人过问,经查寻这是一个梵文(avatar)是神为了某特殊目的化身为凡人的意思。电影中人类化身为阿凡达(电影中的外星人克隆体)在潘多拉星球中生存和发展。其实在"英语潘多拉星球"上,教师和学生也可以成为另一个阿凡达,目的是去更好的适应,理解文中的内容,从而创造更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6.
周璇 《考试周刊》2011,(82):136-137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对学习的三种境界做了简明的描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好之"、"乐之"代表三种不同的学习境界。其中,"乐之"是一种最高的境界。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日渐深入,我们开始尝试用开放式的教学理念来建构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Avatar》作为听力材料的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主要对三个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其一,描述了Pandora星球在Alpha星系中的位置以及与地球间的距离;其二,对电影中未能体现的相对论效应,以及难于想象的能源消耗量给予粗略计算,消耗的能源是难于想象的,对理解人类资源索取的目的非常直接;第三,对"心灵感应"大概是怎么发生的给予简单解释,生物电磁场的奥妙依然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些为学生更好地领会电影构思的巧妙、理解剧情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对通行本《仪礼.士相见礼第三》与《武威汉简.甲本士相见之礼》第12号简两个版本存在的异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整理者受通行本及郑(玄)注影响,将"久"直接释为"父",既不符合原简文字形,也不符合文意。对于简本的"久"字和通行本的"父"字,我们认为"久"是正字,"久"比"父"更加契合文义。此字关系到对古代礼仪的认识,因而弄清这一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林白的小说《回廊之椅》将影视叙事技法消融在文学的表现形式之中,使读者既能享受到类似观影的"震惊"效果,又能品味到文学叙事的审美"灵韵"。这种小说中的电影化想象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蒙太奇手法的综合运用、神秘氛围的渲染和大量悬疑的设置和富有动感和美感的镜头语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教学"罩门"与学生解题"罩门"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特别是《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节,集中了学生的易错点.这需要老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弱处展开集中突破."罩门"并不仅仅存在于武侠电影中,它在我们教学与解题中是客观存在的.在列方程式解应用题教学中,我会针对学生解答环节的"罩门"进行强化训练.并告诫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需要遵循‘审'、‘引'、‘找'、‘解'、‘检'这五个步骤,要找到自己解题步骤的薄弱点,集中解决问题."一、列方程解应用题之行程问题转化为工程问题中的"罩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类型是比较多的,我教学中一直遵循"一通百通"的教学原则,教育学生要把握解题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