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晚年号稼轩。以“稼”名轩,体现了他抑兼并,力耕而食的思想。山东济南人。出生在广大中原包括齐、鲁一带沦陷于金人统治的十多年后。祖父辛赞曾降金做了一个小官,但良心不昧,还怀有故国之思。辛弃疾青年时代爱国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爱读书的同学可能知道,南宋词人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同学们可知道“稼轩”这个号是怎么来的?辛弃疾在江西为官时,为新建成的房子起名“稼轩”,作为这所房子的主人,便自号稼轩居士,《清平乐·村居》就是他住在稼轩时创作的。辛弃疾与北宋时的苏轼齐名,世称苏辛。但是要论到在词上的成就,无论是数量之多,还是质量之优,辛弃疾足可称雄两宋。辛弃疾生活的南宋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与北来侵略的金国不断开战。辛弃疾在21岁时,就组织民众,成立义军,树起了抗金的旗帜。第二年,他曾亲率50余人,奇袭金兵大营,生擒叛将张安国,真可谓英勇善战。辛…  相似文献   

3.
辛弃疾号「稼轩」与身体多病无关湖南省衡东县一中陈新国《语文天地》(高中版)1997年第1期载叶汉才老师的文章《古代作家别号趣谈》,文中说:“‘稼轩’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号。因为辛弃疾小时候多病,故名弃疾。成年后起字为幼安,号稼轩。其号与名、字一样都...  相似文献   

4.
在教材第十册“积累·运用八”中,我们学过辛弃疾的《西江月》。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他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总计六百多首,内容大致可分为四大类:爱国词、乡村词、闲放词、爱情词。其中爱国词和乡村词是两项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以词名世,其在宋代乃至整个古代词坛上的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夏承焘先生曾称:“词至东坡,花间兰畹夷为九馗五剧矣,其突起为深陵奥谷、为高江急峡,若昌黎之为诗者,稼轩也。”充分肯定了稼轩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稼轩词编年笺注〉序》)。辛弃疾一生作词数量极丰,今存六百余首,为两宋词人之冠。  相似文献   

6.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词人 ,其词作“大声镗革塔小声铿钅訇。”而其“禾农织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刘克庄《后村集·辛稼轩集序》)正所谓一体万殊 ,风格多样。但无可否认稼轩词的主要成就还在其抒发报国激情 ,表达抗金斗志 ,感叹英雄失路的豪杰之词中。王国维曾说 :“苏旷辛豪” ,以一“豪”字来概括辛词的风格 ,可谓得之矣。本文拟就辛词之豪试做论述。翻开稼轩词集便可感到一种昂扬悲壮、发扬奋历之气 ,这便是王氏所称之“豪”。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也说 :“稼轩词龙腾虎掷。”“稼轩豪杰之词也。”纵观稼轩词集 ,我们可…  相似文献   

7.
这是大赛上高唱的一曲“大风歌”!老师高亢的、具有穿透力的男高音,余音绕梁,至今依然回响在耳际。辛弃疾是用典高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几乎全词用典。历来评家对此颇有不同看法。岳珂(岳飞之孙)在《桯史·稼轩论词》中说,他批评《永遇乐》一词“觉用事多”,稼轩大喜,“酌酒而谓坐中曰:‘夫君实中余痼。’乃味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犹未竟”。这则词话至少说明了:一、稼轩词用典多,是他自己也认识到的“痼疾”;二、稼轩过而能改,“日数十易”,创作态度认真严谨;三、“累月犹未竟”,以辛弃疾这样的度词大师,而“累月”改动不了一字,…  相似文献   

8.
扼腕惜稼轩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一生的词作,无论数量之富,质量之优,皆雄冠两宋。有词评家赞:“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相似文献   

9.
没有什么能比兴趣更能带给人持久发展的动力,今日之课堂,老师如何点石成金,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启学生智慧、引发学习兴趣,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我在从教过程中,做了一点浅探. 一、联想记忆植入语文课堂 记忆有技巧,联想记忆法是一种既能有力地活跃课堂,又能让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如:辛弃疾是中学阶段要掌握的重要诗人之一,对他的介绍是重点文学常识,如何让学生在最短时间记住,又不与别的作家混淆呢?联想记忆法就起作用了:"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豪放派,作品选自《稼轩长短句》"—辛弃疾,文武双全,生性豪放,自然很少得病即放弃疾病,在战争频仍的年代,有他在,幼儿园就很安全,因为他把孩子们放在庄稼地的小屋子(即轩)里藏起来,孩子很难(南)送(宋)命,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他的作品收在以他的号命名的集子里,词又叫长短句,故日《稼轩长短句》.  相似文献   

10.
导论辛弃疾作为词人,上承北宋之正声,下开南宋之别派,雄风杰调,扫空万古,其文学地位自足千古。然仅以词人目之,则失之远矣!其门人范开曾说:“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方将敛藏其用以事情旷,果何意于歌词哉,直陶写之具耳。”①此论可谓深知稼轩者,辛弃疾不仅是“词中之龙”o而且是出将人格的英雄,“力能杀人”的“青咒”,③运筹帷幄的军事家、谋略家,陈亮谓辛弃疾“经纶事业,股肱王室之心。游戏文章,脍炙士林之口”;刘过寄辛词日:“古岂无人,可以似我稼轩者谁?”①作为一位英雄,一代将才,辛弃疾应当说是…  相似文献   

11.
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是继苏轼之后且能与苏轼并驾齐驱的豪放词人。作为词坛一大宗师,辛词风格是多样的。刘克庄曾经这样描述过他的词风:“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浓丽绵密处,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辛稼轩集序》)。《艺概》则称:“稼轩词龙腾虎掷”。陈廷焯又说:辛词“词中之龙”,“气魄极雄大,意境极沉郁”(《白雨斋词话》)。而邹祗谟却云:“稼轩词,中调小令,亦间作妩媚语(《远志  相似文献   

12.
明代的著名学者杨慎在评论稼轩词时说过:“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评论它“为第一”,虽然有些过分,但是这首词在辛弃疾作品中,的确是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的。我们认真剖析这首词,对于研究辛弃疾晚年的爱国主义思想,探讨稼轩词的艺术风格,以及了解开禧北伐前夕宋、金的政治军事情况,都是极为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翻开《稼轩长短句》,不难发现,南宋词人辛弃疾对庄子是多么倾慕:“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感皇恩·读庄子有所思》);“怎得身似庄周,梦中化蝶,花底人间世”(《念奴娇·和赵国兴知录韵》);“谁与齐万物?庄周吾梦见之”(《哨遍·秋水观》)。不仅如此,在一部《稼轩词》中,直接、间接引用《庄子》一书的地方,随处可见,俯拾即是。有许多首词,甚至全部化用《庄子》书中的语育和典故。《稼轩词》与《庄子》,正是体现了文学发展的某种渊源关系,值得一谈。  相似文献   

14.
轩的由来     
上海的书画商店,当推朵云轩著名。古时候,“轩”指何物?轩,原为车的前檐,故其字从车。后来亦指屋檐下。据明人张自烈《正字通》记载:“檐宇之末曰轩,取车象也。殿堂前檐特起,曲椽无中梁者,亦曰轩。”由此可见,轩实为一种廊屋。最初,轩并非指室,更无以室名轩。《汉书·史丹传》云:“元帝留好音乐,自临轩槛,上铜丸以摘鼓。”这里的轩槛实为栏杆。自唐朝开始,渐以室名轩,宋朝后则渐盛行。一般而言,轩与斋经常通用,譬如同是书画商店,北京称“宋宝斋”,上海则称“朵云轩”,要说有区别,则斋较严肃,而轩则不然。如苏东坡作过《待月轩记》,黄庭坚有…  相似文献   

15.
拙文《沉郁雄雅的人杰心音——论稼轩词的主体风格不是豪放》,对推尊辛弃疾为“豪放派”首领的传统观点提出异议,认为此说与稼轩词的实际情况相左,不能成立。同时,从南宋的时代特点、辛弃疾的具体处境与其审美人格出发,面对稼轩词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初步论证了稼轩词的主体风格是沉郁雄雅。但是,对这一主体风格系统的内  相似文献   

16.
《破阵子》一词写作年代,说词诸家存异。笔者细揆词意,以为是辛弃疾(稼轩)福州任上所赋。绍熙三年,南宋政权起用稼轩为福建提点刑狱。翌年,稼轩迁为大理少卿,加集英殿修撰,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稼轩闲处十年之后,华发虽滋,壮志未减,一朝擢拔,跃跃欲试,赴闽后练兵理财,以图恢复。同年,陈亮历尽坎坷,考中进士。此词当为稼轩激励友人共己珍惜晚岁,一展宏图,成就功名,以偿夙愿之作。《破阵子》原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亦名《破阵乐》、《十拍子》。陈廷敬等撰《词谱》引陈  相似文献   

17.
辛启泰《稼轩年谱》依据《宋史·辛弃疾传》,径编定“师事”在十岁时,固属“武断”之举,而梁启超、陈思、邓广铭三《谱》,以驳“十岁”说而得出未曾师事的结论,亦难免率尔之讥。其实南宋陈模《怀古录》,明蒋一葵《尧山堂外记》,皆于《宋史》之外,别有关于“师事”的记载。尤其是元代虞集为主修《宋史》者,乃有小诗《萧闲堂》歌咏其事,足为“师事”说之确证。唯“师事”并非聚童教读,而是行卷参请,其事约在稼轩两赴燕山应试时  相似文献   

18.
扼腕惜稼轩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一生的词作,无论数量之富,质量之优,皆雄冠两宋。有词评家赞:稼轩者,人中之  相似文献   

19.
<正> 早在《诲经》、《楚辞》中就有过饮酒的描述。先秦以降,“竹林七贤”的开怀豪饮,“三曹”的纵酒高歌,刘伶的“以酒为名”,陶渊明的“寄酒为迹”各有史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酒仙”李白和“醉吟先生”自居易更为世人所仰幕,这一缕缕酒香飘至南宋则被南宋的“词中巨龙”辛弃疾继承下来,并发展成为不逊古人的稼轩饮酒词。当我们将目光投注其中时,便会感受到一份与众不同的沉醉文化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我国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对他的词作,历代评论家都有很高的评价,以豪放派冠之。但是,翻开辛弃疾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却简直是一个愁苦的世界。愁情主题,是辛弃疾词作的一个突出的主题。根据其生活和创作历程,辛弃疾的愁情主题的词作,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仕宦稳定的20年(1162-1181);二是42岁以后,罢官不定的25年(1182-1207)。纵观辛弃疾的词作,他一生词作愁情的主题的特征是“闲愁”,一种与众不同、意味独特的“闲愁”。一、辛弃疾词作“愁情”主题的内涵仕宦时期,辛弃疾的“闲愁”,是以悲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