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探明秋大豆生长发育及其主要经济性状与栽培技术的关系,选择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2个试验因素,布置田间试验,测定有关参数。结果表明,秋大豆生长发育历期与密度无显著关系,而与播种期存在极显著相关,并随播种期推迟而缩短,全生育期(D)与播种期(t1)的关系模型为D=98.80-0.6333t1;植株性状和主要经济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均未达显著水准,而与播种期极显著相关,且随播种期推迟而减弱;产量(Y)与不同播种期和密度种植有极显著关系,且互作有显著差异,从播种期和密度两者对产量的影响来看,播种期相对占有较高权重,产量随播种期推迟而下降,其关系模型为Y=3405.03-63.334t1。秋大豆早播密植能够显著提高产能,适时早播是高产栽培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刘伟明 《科技通报》1993,9(2):130-133
选择麦、春大豆、甘薯三熟套种中对眷大豆和甘薯的产量、净产值等影响较大的大豆播种密度、大豆施氮量及甘薯扦插密度三个因素,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分别组建、研究诸产量性状及净产值对于三个决策变量的回归模型,运用计算机模拟仿真,分析、优化了春大豆、甘薯套种的群体结构与大豆施氮技术,即大豆种植密度1.0~1.2万株/667m~2,甘薯扦插密度3200~3500株/667m~2,大豆尿素用量3~5kg/667m~2.文中还提出了豆、薯套种情况下,协调两者关系的农艺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春都三号莴笋品种三年分期播种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播期为4月16日的经济效益最好,是威宁夏秋反季节莴笋的最佳播种期,该期为威宁夏秋反季节莴笋的广泛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选择纯N、P2O5、K2O和种植密度等4个因素,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布置田间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探讨了氮、磷、钾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黄姜产量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玉米施用缓释尿素和普通尿素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在播种时施入缓释尿素(配合适量磷钾肥),后期不再追肥,增产效果明显,产量可提高68kg/667m^2,纯效益增加83.7元/667m^2可以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林周县"3414"春青稞肥效试验结果,对其采用函数拟合法和梯度分析法进行联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氮肥(N)施用量在7.5kg/666.7m2~8kg/666.7m2的范围内,产量可以达373.45kg/666.7m2~373.76kg/666.7m2;五氧化二磷(P2O5)施用量在2.5kg/666.7m2~3.5kg/666.7m2的范围内时,产量可达375.8kg/666.7m2~380.11kg/666.7m2;氧化钾(K2O)施用量在4kg/666.7m2~5kg/666.7m2的范围内时,产量可达370.13kg/666.7m2~371.37kg/666.7m2。由此推荐林周县春青稞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N7.5kg/666.7m2~8kg/666.7m2、P2O52.5kg/666.7m2~3.5kg/666.7m2、K2O4kg/666.7m2~5kg/666.7m2。  相似文献   

7.
有关报道指出,将喷洒尿素的桑叶给家蚕添食,能提高蚕茧产量和出丝率。以五龄期每天添食1—2次,添食量折当次干桑量的0.5—1%为好。然而增产幅度大部分为5%左右,很少超过10%,而且效果不稳定。本试验借助于~(15)N-示踪技术,用富集~(15)N标记的尿素追踪尿素氮在蚕体内吸收、转移、分配和转化,以探讨尿素添食的效果,并查明其机理。试验于1982—1984年在华家池浙农大蚕桑系养蚕实验室和养蚕室进行。供试品种春蚕为东肥×华合,秋蚕为浙农1号×杭花。1982年春蚕分四龄期,五龄期不同次数处理(分别为四龄6次、四龄6次 五龄8次、五龄8次和五龄16次),82年秋蚕和83、84年均在五龄期每天添食1次(共6—7次)。按当次给桑量(折干重)的0.5%的~(15)N—尿素(33.75~(15)N原子%)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植密度对西藏引种荞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苦荞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其适宜的种植密度,明确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对荞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产量以及对主要农艺性状因素有显著影响作用。1品种—晋苦荞2号,其株高、分节数、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均表现差异显著。最佳密度处理为3kg/mu,其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产量最高。2品种—曲美苦荞,其株高、分节数、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均表现差异显著。最佳密度处理为4kg/mu,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优良菜用大豆小寒王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其鲜荚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寒王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6万株/667m2,适宜施肥水平为复合肥15kg/hm2。  相似文献   

10.
采用"3414"试验设计,对西藏玉米进行氮、磷、钾不同配比研究。结果显示:氮、磷、钾不同配比几乎都可以提高玉米秸秆产量,处理14(N2P1K1)、12(N1P1K2)、2(N0P2K2)的氮、磷、钾配比最有利于玉米秸秆产量的提高,均比对照增产30%以上;氮、磷、钾不同配比还可以改善玉米秸秆的营养成份,处理9(N2P2K1)能够增加玉米秸秆的粗蛋白含量,处理10(N2P2K3)能够增加玉米秸秆粗脂肪含量和粗纤维含量,处理2(N0P2K2)能够增加玉米秸秆粗灰分含量、P含量,处理14(N2P1K1)能够增加玉米秸秆Ca含量,处理4(N2P0K2)能够增加玉米秸秆无氮浸出物含量。因此,当地尿素最佳施用量为15.95kg/666.7m2;磷酸二铵的最佳施用量为26.87kg/666.7m2;硫酸钾的最佳施用量为37.13kg/666.7m2。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机播和耧播两种不同的播种方式,对谷子出苗、产量进行了对比试验,其结果表明:密植不是谷子增产的途径,而通过机播达到合理密植,创造一个良好的群体结构才是增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组织“水稻机械稀直播与乳苗稀播轻型、高效栽培技术”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万亩水稻亩产650kg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苏州市科技攻关招标项目的研究开发,创立“水稻机械精量直播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国内领先成果。成果的创新点为:①以带式播种器与播量调节装置为核心部件,研制出水稻精量播种机,并配套大田精播匀播的农艺规范,是水稻精量直播技术上的重要发明;②以机械精量直播为核心技术,配套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并形成相应的技术规范,是水稻直播技术的重大突破;③以杂交晚粳稻为主要品种,建立了相适应的轻型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大幅度地提高了直播稻的适应性、稳产性与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1949-1994年的粮食产量、气象和水文资料,在分析了浙江省粮食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对总产量年际变化的影响以及技术水平因素、社会因素、气象因素分别对粮食单产年际变化的影响基础上,从减轻气象灾害和提高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探讨了浙江省的粮食生产,并提出了若干土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中国不同尺度的粮食减产类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粮食产量自1998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后连续下降,2003年粮食产量降至1998年后最低点。本文选取1998和2003年为典型年份,从国家、省级、县域3种尺度对中国粮食减产进行研究。通过建立粮食生产变化模型,分别计算了播种面积和单产变化导致的粮食产量变化量,分析了二者对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中国不同尺度粮食减产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①在国家尺度,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都在降低,粮食减产量的79.3%是粮食播面减少导致的,播面减少是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 ②在省级尺度,我国有28个省级单位粮食产量在减少,总体上减产省级单位粮食播面和单产都在减少,减产量的80.7%是播种面积减少导致的,播面减少是省级单位减产的主要原因; ③我国粮食主产区的13个省级单位都在减产,减产量占减产省级单位总减产量的68.89%,总体上粮食主产区粮食播面和单产都在减少,减产量的68.8%是播种面积减少导致的,播面减少是粮食主产区减产的主要原因; ④我国县域单元中粮食减产县(市)数量占县(市)单元总量的79.44%,总体上减产县(市)播种面积和单产都在降低,减产量的75.9%是播种面积减少导致的,播面减少是县(市)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蔗糖生产中的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蔗糖业是广西主要支柱产业,广西的甘蔗种植面积、蔗糖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蔗糖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在制糖生产过程中,甘蔗压榨中除压榨出糖汁外,在糖汁精炼过程中还产生数量巨大的糖厂废弃污染物,主要是滤泥和废糖蜜生产酒精的酒精废液。近年广西年入榨甘蔗8000~5800万t,产生滤泥约250万t,废糖蜜约250万t。在广西应用蔗糖厂的滤泥和酒精废液对甘蔗产量的影响的13个试验点的统计结果表明,施用酒精废液和滤泥的分别比复合肥处理增产甘蔗15.0t/hm2和13.5t/hm2,增产率分别18.8%和17.2%。蔗糖生产中的有机废弃物滤泥和酒精废液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和钾,以公顷施用75t酒精废液计,它能提供当季甘蔗生产所需的N 484.5kg,P2O512.9kg,K2O 816.0kg,并带来6294.0kg有机质;公顷施用7500kg滤泥计,它能提供当季甘蔗生产所需的N 129.0kg,P2O590.0kg,K2O 13.2kg,并带来4320.0kg有机质。蔗糖生产中的有机废弃物滤泥和酒精废液含有甘蔗吸收的矿质养分,其中:N 59300t,P2O5 25300t,K2O 31700t,有机质1650250t;应用这些矿质营养对甘蔗种植区的矿质营养平衡循环、培肥甘蔗种植区土壤肥力、保护甘蔗种植区生态环境和实现甘蔗生产的可持续稳定地增长,将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稻田生态系统的优化调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掌握稻田生态系统的特征,改进系统结构,增强系统功能,增加水稻产量,1985年以来,以辽粳5号、沈农91为试材,采用规范化设计,研究了氮、磷、钾施用量,播种量和移栽秘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名表明,处理条件不同,稻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同。群体中的个体数和叶面积指数存在适宜范围。群体中的光强度、湿度和温度都受叶面积指数制约。后期冠层结构理想、群体生长率高的群体容易成为群体。高效稻田生态系统的建立和调节措施是选用高产品种、旱育稀播、合理稀植、平衡措施、节水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和生育调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黄淮平原253个县1983-1989年农业生产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和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种植业产值波动与主要作物总产波动、各作物的总产波动与单产、播种面积波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的相关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原因和提出了稳定种植业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橡胶种植对景洪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天明  沈镭  刘立涛  薛静静 《资源科学》2012,34(7):1200-1206
特殊的地理条件、气候环境,橡胶种植已成为景洪市的优势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景洪橡胶种植面积增长迅速,橡胶种植改变了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农作物播种面积逐渐下降,橡胶、茶叶种植呈现上升的趋势。以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为解释变量,对农民人均纯收入进行了多重共线性回归,结果显示:①橡胶种植面积与农民纯收入的回归拟合程度很高,种植面积增加1万hm2时,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86元;占人均纯总收入增加额的75.94%。耐用消费品支出与橡胶种植面积也表现了较高的相关性,耐用消费品支出和干胶产量的相关性为0.7045;②橡胶种植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交通、水利、教育事业等的发展,也改变了少数民族传统的生计方式,诱发了宗教行为世俗化的倾向。歌舞、民族服装、居住风格等民族文化特质正在逐渐消失;③森林变成橡胶林后减弱了调节气候的功能,气候正从湿热向干热方向转变,30年来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8℃,平均相对湿度降低了6%。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物种丰富度下降了60%。橡胶林生态经济价值(38107元/(hm2a))仅为热带雨林及次生植被价值量的56.74%。正确处理橡胶种植与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当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叶龙 《大众科技》2011,(11):145-147,144
在3、5、7、9、11月五个月份采集三叶青藤二年生茎藤,分别用北京产双吉尔GGK6号生根粉50mg.kg-1浸泡2小时进行扦插试验;用随采随播、5天后播种、10天后播种、15天后播种、20天后播种五种方法进行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表明,扦插育苗试验时五个月份的生根率分别是79.2%、82.8%、69.6%、62.4%、44%;种子育苗时五种处理的发芽率分别是96%、79%、57%、20%、11%。5月份扦插育苗效果最好,生根率达到82.8%;播种育苗时随采随播的效果最好,发芽率达到96%;在生产上采用扦插育苗会有更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九龙江流域水资源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文俊  曹文志  王飞飞  陈劲松  曹娣 《资源科学》2012,34(10):1905-1912
以虚拟水为基础的水足迹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水资源概念,本文运用该理论对福建省九龙江流域进行了水足迹计算,并应用了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水足迹计算结果进行评价,最后结合其他研究结论和水资源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水足迹计算结果表明:九龙江流域人均水足迹计算值为1440.695m3/(capy)。水资源利用评价结果表明:流域水自给率为96.26%,进口依赖度仅为3.74%,对内部水资源依赖度较高;内部效益均不大,万吨水足迹人口密度为6.94人/万t,水足迹经济效益23.81元/m3,水足迹土地密度为36.4万m3/km2;水资源净贸易输出量为3.53亿m3,贡献率为3.80%,呈现较高的外向型;水资源匮乏指数为54%,水资源压力指数为57.80%。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水足迹计算值显著大于水资源公报数据,人均水足迹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水匮乏度极低,水自给率较高。总体而言,九龙江流域水资源状况较为理想,但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和风险,因此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