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例 1】问号用得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公务员要学电脑的问题 ?   B.他学的是英语、法语、还是日语 ?   C.到齐了吗 ?去冬泳的同学 ?   D.学校领导讨论要不要采取措施保护学生的视力 ?    (1995年广州市中考题 ) 【解析】这是一道专门考查考生对问号的用法掌握程度的试题。问号是用于一句话的末尾、表示疑问语气的标号。使用问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的句子虽有疑问代词或疑问格式,但全句是陈述事情,并不表示疑问,句末不能用问号,所以上题中 A、 D两项都错,末尾不能用问号。 2.有的句子属选择性的,虽…  相似文献   

2.
“啊”附着在句子的末尾是语气助词,可以表达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不同的语气。表达的语气不同,句末的标点符号也不同。如:①你对这件事到底有什么看法啊?②郊外的景色真美啊!③是啊。我找着了他,在一家小茶馆里④爸爸、妈妈,雪大路滑,当心啊!⑤老王,别老提这件事啊。这里的‘啊”(有写作‘呵”或‘啊”,或依连音变读规律写作“呀、哇、哪”),在例①中是疑问语气,用问号来表达;例②中是感叹语气,用感叹号表示;例③是陈述语气,用句号表示;例④⑤是祈使语气,前者因感情强烈用感叹号表达,后者因语气舒缓,用句号表…  相似文献   

3.
〔问疑解难〕 1、顿号、逗号和分号在使用上如何区别? 逗号是表示句中的停顿。在一个句子里,意义上、结构上可以断开的地方,可用逗号。它是标点符号里使用最多的一种。顿号是表示句中词或短语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停顿时间短于逗号。分号主要是表示复句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停顿时间长于逗号。如; 《制台见洋人》、《第二次考试》都是小说;《蜘蛛》、《海光》都是说明文。 2、有疑问代词的句子就可以用问号吗? 有些句子,虽然有疑问代词,但整个句子没有疑问语气,不期待对方回答,那么句末就不用问号  相似文献   

4.
同样的句子结构,语气不同,感情强弱不同,人们往往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这就提供了选择标点的可能性。请看下面两组句子:①把球给我吧。②把球给我好不好?③把球给我!④妈,午饭吃什么?⑤妈!午饭吃什么?前三句都是祈使句,但例①用句号,例②用问号,例③用感叹号。后两句为另一组,都包含一个称呼语,例④在“妈”后用逗号,例⑤则用感叹号。究竟用哪个标点符号是可以听凭作者选择的。同是祈使句,表达命令语气,就用感叹号,如例③;表达请求语气,就用句号,如例①;表达商量的语气,用问号,如例②。例④⑤都有称呼语“妈”,称呼语充当句子的独立成分,它的后面应点逗号,如例④;但是,说话者语气强烈,称呼语与后面句子的联系又相对松散,“妈”的后面就可用感叹号,这样,它就不再是句子的独立成分,而是独语句,如例⑤。  相似文献   

5.
一、非疑问句用问号含有疑问词的句子如果充当句子成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而非疑问语气,不应使用问号。例1: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价格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2005年江西卷)例1中含有疑问词的句子作主语,表陈述语气,所以句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二、选择问句间用问号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相反,如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句连用时,各句中间就不能再用逗号了。…  相似文献   

6.
《论积贮疏》“思考和练习一”要求找出文中三个宾语前置的表示否定语气的语句。人教社教学参考书答案为:①国胡以相恤。②国胡以馈之。③何招而不至?三句都属宾语前置句。但第①,②句均没有否定词,表示不出否定语气,而疑问代词“胡”只起帮助发出疑问的作用。第三句中虽有否定词“不”,但不是用来否定动词“招”的,疑问助词“何”只帮助发出疑问。故三个句子都不是表示否定语气  相似文献   

7.
哉,是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表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如: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公输》)——好啊!我不攻打宋国了。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而唯独这座山以钟命名,这是为什么呢?焉,常用作语气助词,也用作代词。焉作语气助词,常用在句尾,表示语意肯定。例如: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愚公移山》)——冬夏换季了,才来回—趟呢。  相似文献   

8.
标点两题     
问号问号常常容易用错,主要忽视了两点:从结构来看,问号是句终号。有些同志把它作为句中号,这是通病。他们错误地认为,凡是表示疑问的句子(不管它独立与否),甚至只要用了“什么”、“怎么”、“吗”、“呢”之类表示疑问的词,就非得用上个问号不可。针对上述情况谈两点看法。一、单句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只能用一个句终号。请看:1.你敢吗,欧也妮?  相似文献   

9.
语气助词亦称语气词,通常用于词、短语或句子末尾,表达陈述、疑问、感叹、祈使等语气。常用的语气助词有六个:的、了、吗、呢、吧、啊。其余的(如嘛、啦、呗、呀、哪、哇、哩等)皆由这六个语气助词变化而来。用在句末的语气词除表达一定语气外,还能使句子增加一定的附加意义。下面以小语双册为例,淡谈  相似文献   

10.
省略号前后要不要标点,很多同学对此感到迷惑。有的同学认为既然使用了省略号,它的前后就不需要再用标点了。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那么怎样确定省略号前后是否需要加标点呢?这里介绍两条规则。一、省略号前标点的确定1.省略号前面如果是一个完整的句子,那么句末应当加标点。因为一个完整的句子有一定的语气、语调,如果不标点就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例如:①“阿!闰土哥,——你来了?……”②“红旗插上大门岛!同志们,冲啊!……”上面两个句子都是完整的句子。例①表示吃惊,既有惊叹语调,又有对眼前情形的不敢相信,所以省略前用问号。例②表示…  相似文献   

11.
“呢”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语气助词“呢”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确认兼铺张的语气、或表示状况的持续;用在句中停顿处,表示停顿;用在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反问句等非是非问句里,则表示疑问语气。本文将对非是非问句里的“呢”作一些细致的探讨,试图证明:一、用于含疑问词的特指间句和用于选择问句,“呢”不表示疑问语气,而表示一种缓和地深究的语气。二、“呢”用于反问句末尾,与陈述句末尾表示确认兼铺张语气  相似文献   

12.
高考对标点符号的考查带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技巧性.有很多学生面对标点测试题,觉得无从下手,没有把握,很难看出错误所在.下面提到的几点也是考题中常涉及到的内容,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一、正确使用问号1.有些句子虽有疑问代词或疑问格式,但全句是陈述事情,不表示疑问的,句末不能用问号.例如:  相似文献   

13.
问号是一个句末点号,在书面语言中有相对固定的位置——疑问句(包括设问句、反问句、一般问句)的末尾。因为问号既表示疑问,也表示句子的停顿,所以,使用问号要满足以下条件:1.句子必须是疑问的语气;2.必须是一句话的结束。有人不明白这两个要求,随意使用问号,影响了语意的表达。问号运用中常见的错误主要有: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来着"一词的词类归属一般有4种看法。我们认为,"来着"与句子表达的时制、动态无必然联系,与句子强调动作或强调宾语无必然联系。"来着"实际上是一个语气助词:在陈述句中,表陈述语气,相当于"了、啦、的"等;在疑问句中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等。  相似文献   

15.
有些标点符号 ,或是由于粗心 ,或是弄不清用法 ,常常用错。1 .陈述句中有疑问代词或表疑问的结构 ,该用逗号或句号却误用了问号。如 :( 1 )这本杂志由什么单位主办 ?在什么地方订阅 ?他一一作了说明。( 2 )我不知道他是否订了《中学生学习报》 ?( 1 )中有疑问代词“什么” ,( 2 )中有疑问结构“是否” ,但这两个句子都是陈述句 ,并不表疑问 ,因而 ( 1 )句中问号应改为逗号 ,( 2 )句中的问号应改为句号。2 .省略号与“等 (等等 )”同时使用。如 :( 3)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等。应删除省略号 ,…  相似文献   

16.
“何”,在古汉语中通常作疑问代词,代人或事物。有时也用于指示代词中的虚指。它的使用是极其广泛的,常在表示语气的各种句式中出现。这个词非常活跃,能够和实词中的名词、动词、代词、数词和虚词中的介词、副词、助词结合而使句子有疑问、反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其中表示疑问是基本的,其它是疑问语气变化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陕西洋县方言中有一个使用非常普遍的语气助词 "ga[ka]", 与ha[ha]、xia[cia]并存使用,它是中古音的保存;ga[ka]作为语气词,主要表达祈使语气,还可以用在表陈述、疑问、感叹、虚拟等语气的句子中,以强化语气,还可以表示停顿.  相似文献   

18.
一、先和大家看一看高考已考过的内容.1.如果一个句子含有疑问词,但没有疑问语气,那么就不是疑问句,句子末尾不能用问号.①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1994年高考题)例①中虽有疑问词“怎么”,但没有疑问语气,是陈述句,因此中间的问号应该作逗号,末尾的改作句号.  相似文献   

19.
文言虚词“焉”字在中学教材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是大纲要求掌握的15个常见文言虚词之一。“焉”字用法较多,在中学教材中常见的用法有作兼词、代词、疑问代词、语气助词和词缀等。“焉’,用在句中,一般作疑问代词、句中语气助词或词缀等。如:  相似文献   

20.
问号(?)用在问句之后,表示疑问语气。有时用在句子的中间,表示对某些词语的怀疑。此种用法,问号外面要加括号。如果句子的一部分是问句形式,但整个句子不是问句,就不能用问号。另外,反问句的末尾可以用问号,也可以用感叹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