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伦理和道德的区分是黑格尔伦理学的特色,这与其把伦理学奠基于"精神"之上而区别于康德把道德哲学奠基于"理性"之上有密切关系.首先对"精神"与"理性"作概念上的厘清,进而论述黑格尔对主观性道德中的任性的批判以及如何在伦理义务中实现真实的自由,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是一个"异质社会"与"变动社会",社会整合问题就成为社会的一个中心课题.中国的现代化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可以启用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民族精神作为社会凝聚和社会整合的重要资源.以弘扬现代性的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指导原则体系应该成为和谐社会构建能力的关键.弘扬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应当全面启动恢复我们民族的历史底蕴,发扬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优秀遗产,挖掘民族精神的优秀资源,重塑民族信念,推动中国当代道德重建.  相似文献   

3.
陈红媛 《职教论坛》2005,(17):44-46
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高职"两课"教学作为高职德育的主渠道,要通过开发课程资源和体验学习等途径来培育高职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作为具体体现的一种精神.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是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接受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品格,价值趋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国防教育是以国防知识为基本内容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国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使人们振奋民族精神,树立爱国主义观念.<国防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张晓平 《华章》2007,(8):38
民族精神是民族富强、兴盛的精神动因.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要着力弘扬科学创新精神、自强自立精神、开拓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生存的精神支撑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十六大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弘扬民族精神的生力军,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全球化的挑战下,民族精神有消解的危险.在当前学校教育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从大局讲,当前民族精神教育需要防范的最主要的误区是民族精神教育滑向非理性的问题.若以"有效理性的爱国主义"为中道,我们可以列出两个极端民族虚无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民族精神教育要真正收到效果,就要避免踏入这两个陷阱.  相似文献   

8.
沂蒙红嫂是中国妇女的光荣和骄傲。"红嫂精神"不仅仅是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和象征性的标志,是沂蒙山区靓丽的名片。"红嫂精神"作为执政资源,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经典范本;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寻找精神家园的依托;作为大爱大义的典型,是人性之美的结晶,具有浓重的人本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9.
牟宗三的历史哲学带有浓重的黑格尔色彩,继承了黑格尔"精神辩证法"及历史进步的基本观念,但对黑氏所谓支配和推动世界历史进程的"精神"进行了儒家式的改造,突出了"精神"的道德义涵。因而黑格尔式的"进步目的论"与儒家传统的"德性目的论"被牟氏整合在一起,成为一种"道德—历史目的论",体现出鲜明的现代性特征。在牟宗三看来,在道德的推动下,民族历史之目的指向民族国家的建立,世界历史之目的指向"天下大同"或者说"世界大同",这种"大同"观代表了儒家传统面向现代性转化的一个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是维系本国、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作为以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课程目的的高校国防教育课,不仅有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也有其独特的优势,理应成为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必须深刻把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理论,准确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遵循民族精神弘扬与培育的规律,将其作为国防教育课的主线进教材、进课堂,并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