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古鹏  陈向东 《科学学研究》2012,30(7):1011-1019
 为了保证国内技术市场不被国外企业垄断,目前中国实施的是保护性的专利审查机制,其更有利于国内企业更早地获取专利权,国外企业想要获取专利权则往往需要等待较长时间。但从企业专利战略视角考虑,保护性的专利审查机制并不完全有利于国内企业。出于专利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及专利竞争战略考虑,国外企业往往不急于较早获取专利权,而保护性专利审查机制又进一步延迟了国外企业获取专利权的时间,这无疑更有利于国外企业专利战略的展开。尽管保护性专利审查机制更有利于国内大型企业建立技术垄断优势,但在市场潜力较大的技术领域反而可能更有利于国外企业,因此,其保护的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专利条件寿命期的选择行为一般反映了企业的市场战略和竞争战略行为特征。在这两重专利战略考虑下,企业倾向于选择一个较长或较短的条件寿命期。中国发明专利的条件寿命期呈现典型的双峰型分布,从而验证了企业关于条件寿命期的特定战略选择。本文还对比了中外企业专利战略差异,发现中国企业更愿意选择较短的条件寿命期,这可能是由于中国企业为了使其发明专利能够获得更严格的保护而想尽快获取专利权,外国企业考虑得更多的是发明专利的市场收益问题,因此不急于获取专利权。外国中小型企业相较于大型企业更倾向于延长发明专利的条件寿命期,且外国企业更善于通过缩短条件寿命期来抢占潜力较大的技术市场,这是在市场战略与竞争战略双重考虑下所做出的较合理的条件寿命期选择。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对专利战略方面的考虑不足,但可能是就中国目前的专利制度和政策形势下做出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3.
漆苏 《科研管理》2014,35(11):139-145
从专利属性的视角出发,分析企业未来遭遇海外专利侵权诉讼的风险因素。以专利授权为分割点,将专利属性划分为品质属性和价值属性,运用权利要求数量、后向引用和专利家族三个变量描述专利品质属性,运用专利权维持、专利授权后审查、向前引用、专利权交易和专利权融资担保等变量来描述价值属性,进而分析专利品质属性、专利价值属性与专利侵权诉讼的关联;以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专利侵权涉案专利为对象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专利未来发生侵权的可能性,不仅与专利授权时的品质属性相关,同时与授权后专利运行中形成的新的价值属性相关;上述属性上的差异,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出市场上高风险专利,进而预测企业未来发生专利侵权诉讼的可能性。研究成果对于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实施专利清查和专利风险预警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肖冰  许可  肖尤丹 《科学学研究》2018,36(7):1224-1234
作为技术方案能否获得专利授权的核心程序,专利审查被认为是影响专利质量特别是维持时间的重要因素。但专利审查与专利维持时间各自所依据的评价标准存在显著差异,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基于对六国两万余项发明专利的审查时间与维持时间相关性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不论基于授权国家的区别,还是技术领域的差异,专利审查与专利维持时间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正向相关的关系。相反,过长的专利审查时间甚至对专利维持时间存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所谓"战略专利",即能够形成系列开发,获取后续效益的专利.通过这种专利的开发,在获得基础专利授权后,进一步开发属于自己的从属专利,则可不断取得新专利权效益,从而赢得后发优势,使专利开发更具系列效能,专利战略效益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避免重复授权的放弃专利权在专利审查实践中经常出现,相应的审查要求包括法律状态审查,即需放弃的专利是否有效;以及文件审查,即放弃专利权声明两部分.文章介绍了当前审查实践中的主动放弃专利权,并通过与国外相关法规对比,尝试得到一些更合法理、情理的建议,以期促进保护各方权益,形成合理有效的分享风险机制,降低合作成本,推动技术创新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7.
温芳芳  罗爽 《情报杂志》2023,(7):185-192
[研究目的]理清专利审查周期对专利转化的影响,能够为专利审查机构完善专利制度、为专利发明人调整申请策略提供参考借鉴。[研究方法]以获得“中国专利奖”的发明专利为例,借助公开时滞、授权时滞和实审时长指标,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考察审查周期对专利转化率、次数和速度的影响。[研究结论]专利审查周期整体呈缩短之势,审查周期长短对专利转化确有影响。“早公开早授权有利于专利转化”的假设部分成立,对提升转化率无益,却能加速转化、增加转让次数。  相似文献   

8.
全球专利申请激增,专利国际申请费用成为专利申请人获得一国专利权必须考虑的成本,主要为价格成本和交易成本。各国政府根据专利国际申请的态势和本国的国情来制定专利申请价格,因地制宜调整专利国际申请所需的费用。同时,许多国家积极参与专利审查国际协作(专利审查高速路)之中,该合作模式本身并不需要支付使用费或仅仅支付少量费用,且能提高专利申请的授权率、减少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的次数、降低继续审查请求及申诉率等,从而降低专利申请至授权之间的交易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香港专利制度,是自1997年6月27日起,根据香港《专利条例》(第514章)而实施的。其中的"标準专利"制度,亦被称之为"再注册"制度,申请入可以将其获得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离质审查授权的专利、欧洲专利局审查授权的指定英国的专利、以及英国专利局审查授权的专利,在香港登记为"标準专利",从而获得在香港的专利权保护;而"短期专利"制度则为申请人提供了直接在香港提出专利申请,获得专利权保护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专利饱和的实质是专利权空间的饱和,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一定时期内,专利授权率没有出现剧烈波动,产业相关技术领域的授权专利的权利要求数逐年降低而授权专利数量却逐年增加;二是在一定时期内,专利审查标准没有出现重大改变而某一技术领域的专利授权率急剧下降。理论推导和产业实证模型验证了这一概念的合理性,实证结果表明,产业转型及诉讼应对可能导致2002—2007年美国无线通信、移动手机和软件及数据处理行业出现了专利饱和;入世后关税减让带来的进口贸易激增和专利法修改前相对新颖性带来的本土优势促使权利人大量申请我国专利,进而导致2001—2003年的发明授权饱和,而2008年后专利资助政策的连年升级是我国发明授权率急剧下降的一个可能原因,且资助政策对国外权利人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当前专利质量问题的表现及成因,认为专利质量问题的实质是,大量的问题专利的存在导致大量的专利效力不确定及其引发的有关问题。因此,提高专利质量、解决专利质量问题就是减少不当授权,减少专利效力的不确定性。无效宣告、法院诉讼等事后解决专利效力的方式并不十分有效,而决定专利效力的关键环节———专利审查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审查投入,克服专利审查中信息不足和对专利申请人的申请行为进行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1月1日起,中日专利局之间互相制定了PPH项目用来加快专利审查的速度,使专利可以快速授权。对于专利快速授权的制度,目前日本专利局还实行了优先审查制度和早期审查制度等加快审查程序,在条件允许时,我国的专利申请可以对此加以利用。根据《日本专利法》第48条之六的规定,专利公开后,但申请案公告前已被非专利申请人实施的属于申请专利的发明,专利厅长官认为有必要时,可责成审查官先于其他专利申请案,优先对其进行审查。优  相似文献   

13.
邓洁  崔利刚  苏平 《科学学研究》2019,37(7):1193-1202
已授权专利(范围、新创性等)与专利法规定的授权标准之间的"模糊空间"是导致专利权不稳定的根源。由于专利制度内在的"不确定性",使得专利申请人有动机通过采取策略性的专利申请行为影响专利审查过程,从而制造或者扩大这种"模糊空间"。本文选取我国经历过无效审查的发明专利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专利公开延迟、实质审查请求延迟、审查时间、权利要求撰写方式及技术复杂度作为策略性专利申请行为的代理变量,无效审查的结果作为专利权稳定性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策略性专利申请行为与专利权稳定性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策略性专利申请行为普遍存在,并与专利权的稳定性存在显著相关性。策略性的延迟行为与专利权稳定性显著负相关,专利撰写方式(权利要求数)与专利权稳定性显著正相关。该研究为识别专利申请及审查过程中的"模糊空间",优化审查过程及提高审查质量提供一定的实证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杨宇静 《中国科技论坛》2014,(5):124-129,136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全球九个国家的专利机关纷纷推出绿色专利加速审查制度。这些制度从内容到形式可归纳为宽松型、适度型和严格型,目的均在于通过缩短专利审查时间以加快绿色专利授权。在评价与反思这一新制度的优劣得失之后,本文认为现有的绿色专利加速审查制度不足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并提出规范绿色技术、提高公共资金资助的研发成果申请专利的条件、建设绿色专利数据库和绿色专利分类体系等信息平台是绿色专利加速审查制度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专利技术许可已经成为开放式创新时代企业获取创新利益的重要方式,而何时进行专利许可是企业面临的重要决策问题。本文根据专利的法律化过程将专利许可时间分为专利申请-公开之间、公开-授权之间以及授权后,重点考察不同创新规模条件下企业的专利许可时间决策差异。通过将专利公开效应与授权效应纳入到企业专利许可时间决策模型,从理论上推导出企业创新规模与专利许可时间决策的关系,即:(1)企业创新规模增加会导致专利申请-公开之间许可的概率增加;(2)企业创新规模增加会导致专利公开-授权之间许可的概率先增加后降低,即企业创新规模对专利公开-授权之间许可概率的影响呈倒U型;(3)企业创新规模增加会导致专利授权后许可的概率降低。然后,本文利用2001-2015年中国企业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且第一次备案许可的11865条发明专利进行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以上所有理论命题。本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不同创新规模企业的专利许可时间决策机制,对我国企业技术转移策略选择以及技术转移政策设计具有重要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专利战略,是综合运用与专利相联系的法律、经济、科技等知识,分析专利信息,推进专利技术的开发应用,为企业打开市场,赢得竞争优势地位,获取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的战略方式,是一种长期性、整体性、全局性的战略。从核心和外围专利的内涵及其关系入手,论述了目前企业面临的专利困境,并就制定积极的专利战略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企业制定专利战略提供整体思路,根据我国专利法专利权主体和专利的申请、批准、复审和宣告无效等方面的规定,以及专利权的时限性与地域性特点,从企业本身如何实施专利及如何与竞争对手展开竞争两个角度,论述企业专利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18.
专利收益具有动态性、随机性、不平衡性、相对性和隐蔽性等特征,是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等的核心,与专利数量、质量和价值等关系密切。以中国授权、国内居民拥有的法定保护期于2019年届满的专利为研究对象,基于逻辑回归-BP神经网络模型对专利收益影响因素分析发现:专利主体特征对专利收益的影响程度最大,专利客体特征和专利事件特征对专利收益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且比较接近;主体特征中专利权人类型、专利权人所在地区经济状况和发明人数对专利收益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客体特征中同族专利数、独立权利要求数和专利引证数对专利收益的影响依次递减;事件特征中专利审查时间、诉讼涉案数和专利被引数对专利收益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9.
王玲  杨武 《科学学研究》2007,25(3):546-550
从专利竞争战略的视角,引入尚未引起国内学术界和企业界足够重视的专利组合理念,基于中国企业创新实践发展并完善该理论体系:从理论上探讨“专利组合-研发规则决策-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框架;从研究方法和体系上,构建“全面专利组合管理”构架;从管理上研究适合中国企业,并与产业、国家专利战略相结合的专利组合管理策略。该体系旨在提供一套科学合理的战略分析和决策机制,帮助企业有效实施专利R&D的开发战略和经营策略,全面提高战略性专利技术管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问题专利的产生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问题专利”可以界定为那些不符合专利授权标准而被错误授予,或者被不适当授予专利权的专利。当前在重视专利数量增长的同时,有必要严格控制问题专利的产生,以不断提高专利质量。问题专利产生主要包括如下原因:审查员审查力度不够、查新手段落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不作实质性审查以及地方政府专利资助费用与奖励政策偏颇。鉴于问题专利本身存在的诸多弊端,可以通过立法、行政、司法、国际合作等四个层面的努力来加以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