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谢乔昕 《科研管理》2021,42(6):65-72
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环境规制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绿色金融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在强融资约束企业中表现相对较弱;绿色金融发展对环境规制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具有显著地正向调节作用,且这种正向调节作用在强融资约束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与低环境规制强度地区相比,强环境规制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对于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相对更大。  相似文献   

2.
CEO与控制性股东之间的亲缘关系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有重要影响.基于2001-2005年的面板数据,以上市家族公司为样本,检验了上市公司CEO与控制性股东之间的亲缘关系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规模和企业寿命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 上市公司CEO与控制性股东之间的亲缘关系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而缺少亲缘关系则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有阻碍作用;(2) 亲缘关系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受资产规模与企业寿命的影响,即企业资产规模越大,发展越成熟,亲缘关系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贡献越弱.  相似文献   

3.
冉茂盛  同小歌 《科研管理》2021,41(10):89-97
本文基于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金融错配现象为现实依据,利用2003-2015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在测算金融错配指数和外部融资依赖的基础上,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GMM方法,从政治关联的视角对上述命题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发现,金融错配显著抑制企业的创新产出,特别是对含金量比较高的发明专利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会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通过进一步探讨民营企业政治关联活动的调节机制发现,政治关联的调节作用是通过影响企业外部融资约束进而影响金融错配与企业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建立良好的政企关系,能够有效缓解企业创新活动的融资约束,对提升企业的创新产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冉茂盛  同小歌 《科研管理》2020,41(10):89-97
本文基于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金融错配现象为现实依据,利用2003-2015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在测算金融错配指数和外部融资依赖的基础上,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GMM方法,从政治关联的视角对上述命题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发现,金融错配显著抑制企业的创新产出,特别是对含金量比较高的发明专利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会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通过进一步探讨民营企业政治关联活动的调节机制发现,政治关联的调节作用是通过影响企业外部融资约束进而影响金融错配与企业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建立良好的政企关系,能够有效缓解企业创新活动的融资约束,对提升企业的创新产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贞洁 《科研管理》2016,37(10):9-17
选取了2007-2011年的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对象,以"信贷歧视"背景下债务融资成本和技术创新投资规模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考察我国的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信贷歧视"降低了我国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促使低成本的债务资源流向部分技术创新动力匮乏的国有企业和大企业,而民营上市公司和小规模公司却苦于承担着较高的债务融资成本而缩减技术创新投资规模;而近些年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政府对于科技类行业的政策倾斜,强化了信贷市场的便利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了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6.
夏冠军  陆根尧 《科学学研究》2012,30(9):1370-1377
企业研发投入需要大量资金长期持续性的投入,外部股权融资的获取是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就资本市场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动态面板数据,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外部股权融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提供的外部股权融资促进了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并且这种正向影响对规模小的企业更为明显。因此,应鼓励研发密集型中小企业上市,以促进企业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7.
企业研发投入需要大量资金长期持续性的投入,外部股权融资的获取是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就资本市场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动态面板数据,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外部股权融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提供的外部股权融资促进了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并且这种正向影响对规模小的企业更为明显。因此,应鼓励研发密集型中小企业上市,以促进企业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10-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TMT外部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高管激励在这一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TMT政治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有负向影响,TMT商业资本和学术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正向影响;(2)货币薪酬激励正向调节TMT政治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负向调节TMT商业资本和学术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3)股权薪酬激励和声誉激励正向调节TMT政治资本、商业资本和学术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4)控制权激励正向调节TMT商业资本和学术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对于TMT政治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19,(12):100-107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一套涵盖31个省、市、自治区的环境规制力度综合指数,基于2007~2017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最终得到1539家上市公司样本,共计8999个公司年度观测值,在此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环境规制、融资约束和企业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加强环境规制力度,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具体表现为研发投入的增加;融资约束在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中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即政府加强环境规制可以有效缓解企业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从而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张玉喜  赵丽丽 《科研管理》2015,36(11):55-63
本文运用跨层次模型和559家科技创新型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区域政府支持和金融发展与企业社会资本对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效率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支持与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效率之间显著负相关,金融发展和企业社会资本与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效率之间显著正相关。企业社会资本正向调节政府支持与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效率,以及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效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周婷婷  郭岩 《科研管理》2006,41(2):210-219
基于公司发展休戚相关的人情与金钱视角,以大数据上市公司的大数据业务规模、创新投入、无形资产为契入点,实证探究关系文化、信贷资源配置影响下的科技创新效率。研究发现,科技创新环境越好,大数据公司的发展越繁荣。地区民众对“人脉”等关系文化的崇尚藐视了公平正义,形成负面舆情,阻碍了科技创新对大数据公司发展的提振效应。信贷资源配置效率越高的地区,大数据公司的融资约束越轻,科技创新对大数据公司发展的推动效应越凸显。实践表明,产学研合作对接、国外技术引进、纯洁科技环境的建立以及顺畅的融资渠道是助力大数据公司繁荣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技术并购对高技术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现存知识并获取、吸收外部知识是公司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技术并购作为公司获取外部知识源的有效手段,日益受到公司青睐。通过对2001-2008年我国高技术上市公司为主并方的96起技术并购的实证研究,文章得出以下结论:技术并购对并购公司的创新绩效影响为正,非技术并购对并购公司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目标公司技术知识基础规模对并购后并购公司的创新绩效影响为负;目标公司与并购公司技术知识基础的相对规模对并购后并购公司的创新绩效影响为负。研究结果为上市公司技术并购决策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胡永平 《科研管理》2022,43(3):117-124
   以2009—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前后3年数据为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IPO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和不同融资依赖企业IPO创新影响的差异及其原因。实证结果表明:IPO后企业创新投资显著下降,且外部融资依赖企业IPO后创新投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内部融资依赖企业,因为外部融资依赖企业风险投资参与比例和持股比例较高,IPO后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负影响显著,体现了IPO后企业高管和投资者在市场短期盈利压力的“短视”行为。这为科创板市场弱化短期盈利的监管以强化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绩效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影响因素众多,研发投入是根本。企业管理行为研究中,成本粘性研究是揭示企业“管理黑箱”的重要路径。选取2015-2019年我国工业上市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WEISS模型计量企业的研发成本粘性程度,并建立研发成本粘性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企业研发成本粘性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成本粘性普遍存在于我国上市企业中,且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有助于技术创新绩效的提高,这一正向影响作用机制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其次,在企业规模效应和融资约束条件下,研发成本粘性对技术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仍显著存在但效应相对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5.
    基于控股权性质差异视角,本文首先理论分析金融错配对国有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产出及其模式选择的差异性影响,以及政府补贴在缓解金融错配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时的政策效应;然后再以我国A股市场2012—2019年期间上市企业为样本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金融错配有助于增加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但它在降低民营企业创新产出水平的同时,会严重阻碍国有与民营企业原始发明创新能力的提升;政府补贴能有效缓解金融错配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与原始发明创新能力的不利影响,并对其研发投入产生正向“挤入效应”,但它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的政策效果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装备制造业在技术层面上决定了众多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而大企业又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本文利用1995—2008年我国装备制造业14个3位数产业的面板数据,分别考察了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为:(1)R&D经费支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与企业规模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2)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企业规模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以专利度量的创新产出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3)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4)不论是对技术创新投入还是产出,国有企业比重都表现出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7.
张岭 《科研管理》2020,41(8):95-104
科技企业面临较高的技术创新风险,良好的融资体系可以通过容忍并承担技术试错和商业探索的风险较好地支持技术创新。本文比较了股票市场股权融资与银行信贷债权融资对技术创新风险容忍度的差异,基于52个国家或地区跨国样本,采用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股权和债权融资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融资具有更高的风险容忍度更能提升企业家风险偏好,因而股权融资比债权融资更有利于支持技术创新;发达国家成熟股票市场比发展中国家新兴股票市场更能促进技术创新;股权融资无论经济上行期还是下行期都能更好的支持技术创新。在实证研究基础上,从提高融资体系风险容忍度、降低股权融资约束、健全风险补偿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科技融资支持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