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订阅《孩子天地》刊物,已经有3年了。老师经常辅导班里的同学阅读《孩子天地》。《孩子天地》是我们师生共同的朋友。在《孩子大地》2000年12期上,刊登了教育家陈鹤琴《一切为了儿童》的事迹介绍。陈鹤琴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爱民的思想,对我触动很大。他精心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个双休日,我组织了部分同学来我家座谈《孩子天地》第11期的感想与体会。在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钱望同学能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学校里是个好孩子,而在家里却是个“大少爷”,“这样的钱望,妈妈不欢迎。”  相似文献   

3.
读《孩子天地》读出快乐和美丽读出山水花鸟的春光享受优美纯真的大自然读《孩子天地》读出课本之外的风雨读出万物的千奇百怪好一个缤纷夺目的世界读《孩子天地》读出发芽和拔节读出字词句章的幻想是我可爱的精神家园读《孩子天地》读出眼里激动的热泪像新麦颗粒饱满你就是最美的一粒……我可爱的精神家园——读《孩子天地》有感@段恕海!云南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富阳县新登镇小学郎飞:“《小学生天地》是一片智慧的天地,是知识的百花园,我愿像蜜蜂,在这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辛勤采集,汲取营养,与《小学生天地》同成长。”郧县杨溪镇中心完小学生王志:“《小学生天地》给了我一把金钥匙,为我打开了许多把锁。她既是我学习上的良师,也是我课余生活中的好伙伴。”  相似文献   

5.
快线堂     
十月节日公告10月,日10月1日10月4日10月9日10月15日10月10日10月13日国庆节国际老人节世界动物日世界邮政日(万国邮联日)辛亥革命纪念日中国少年先锋队诞辰日10月16日10月24日10月25日10月31日国际盲人节(白手杖节)世界粮食日联合国日杭美援朝纪念日万圣节给俄子天坳编辑部的一封信霆《孩子天地》的叔叔阿姨们:您们好!我是《孩子天地》杂志的忠实小读者。我发现在今年《孩子天地》第7、8期“竞技场”里有篇题为《萧湖,梦幻般的湖》的作文,大量抄袭了我们语文课本第10册《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的内容……我觉得这种抄袭行为太可耻了………  相似文献   

6.
Hello中天     
故事躺在抽屉里我自以为有点才华,经常会有给你们投稿的冲动。但我怕我的作品太平凡,会被你们笑话,所以啦,我的故事只能躺在抽屉里睡觉。浙江省湖州市塘甸中学枫BC《中学生天地》有个栏目就叫“抽屉里的故事”,所以枫BC同学尽管把那些躺在抽屉里的大作寄给我们好了。欢迎加盟我是一位初二的学生,在《中学生天地》2002年第3期“Hello中天”栏目中看到你们想请中学生来主持“天地BBS”,我就想毛遂自荐。我平时喜欢写随笔、听音乐和收集信息。我觉得现在的中学生十分乐意接受一些外界的新鲜事物,中学生之间共同的话题会比较多,所…  相似文献   

7.
我认识《孩子天地》已经整整四年了。她是我的第一位班主任推荐的。记得在一次班会上,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孩子天地》。我们一下子就被那优美的封面和精彩丰富的内容迷住了。读过后,许多栏目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出现在我的脑海。“吉祥兔游神州”  相似文献   

8.
因您而更加精彩。 《孩子天地》, 您是我成功的所在, 我分数的高度, 从此越变越快。 读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造就着无数个”四有”新人, 您,永远是我们的最爱。 《孩子天地》让我 们越读越爱读,《孩子天地》——永远是我们的最爱@王小磊$江苏省如东县曹埠小学志华诗社  相似文献   

9.
“《孩子天地》我小时候看过,我最爱看里面的故事,连环画……”马岩松大哥对我说。2000年5月,26岁的马岩松大哥哥以优异的成绩从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院毕业,取得了硕士学位。他的毕业设计“纽约贸易中心重建方案”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在耶鲁大学开了记者会。美国、英国和中国的媒体都报道了这一消息。6月,我在耶鲁大学向他祝贺时才知道他原来还是《孩子天地》的小读者呢!  相似文献   

10.
1993年,《陕西教育》开辟了“教师生活天地”专栏,它迎着融融春风,走进教育界,走进校园,走进教室,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深受大家的喜爱和欢迎。 我读了《陕西教育》1993年1至8期“教师生活天地”栏目中的每一篇文章,篇篇如珍珠,闪烁着催人奋进、教人得益的光彩。每当我读起这个栏目中的文章时,就不禁拍案赞叹:“好!就是好!” “教师生活天地”办得好,好就好在栏目繁多,形式新颖。“教师生活天地”设有“闲暇议教”、“教师心里话”、“警钟长鸣”、“八小时之外”、“民办教师苦与乐”等17个栏目,可以说它把教师的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家庭与家教》我的好选择一个好的选择,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自从我2005年订阅了《家庭与家教》杂志,她便成了我的知心朋友,也改变了我传统的、偏激的教子方法,使我懂得了怎样尊重孩子,学会了怎样与孩子沟通,同时我也成了孩子的好朋友。懂事的女儿看到我的变化,高兴地说“:妈妈自从有了《家庭与家教》,就成了现代妈妈了,我再也不怕她了。”虽然与孩子的沟通已不成问题,我相信女儿是个身心健康而且快乐成长的小女孩,但是在女儿的学习上我却不是个好母亲,为此我时常困惑不已。平日里好强的我,忙工作,忙学习,忙父母,忙兄弟姐妹,可忙到女…  相似文献   

12.
企鹅老博士: 寒假里,爸爸带我去龙脉温泉游泳。我问爸爸温泉为什么会热?爸爸也不大明白。他说:“你不是订阅《孩子天地》了吗?向老博士请教吧。”我希望您能告诉我。北京市南海淀小学三(2)班柳云琪  相似文献   

13.
记得还是我几岁的时候,看过连环画《三毛流浪记》。从此,三毛这个旧中国苦难儿童的化身就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这个生长在红旗下的孩子,第一次懂得了苦和甜,爱与恨。时隔二十多年,书中关于“人非草木”、“炭画黑衣”、“人不如狗”等情节,我不仅能讲,还清晰地记得有关的画面。前不久,有幸再次看到重版的《三毛流浪记》。不同的是,这次是和我五岁的独生儿子一起看的。“爸爸,三毛的爸爸妈妈呢?”孩子问。“他们都饿死了。”书上没有具体介绍,我猜测地回答。“三毛睡觉怎么不盖铺盖?”“他太穷了,没有钱买。”“那三毛为啥不上幼儿园?”“……”我语塞了。孩子与三毛之间的距离实在太遥远了,可一时又想不出有什么好办法缩短它,只好说:“那是旧社会,三毛是个苦孩手,哪能象你现在在这样吃得好,穿得暖。”孩子不再提问了,  相似文献   

14.
三年级时,我的作文差劲。老师对我说:“写不好作文,主要是平时看课外读物少。你看王艳,他们都爱看《孩子天地》等报刊,增长知识,思路开阔,作文也就写好了。可是爸爸妈妈怕我分  相似文献   

15.
《羚羊木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课本七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意在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既敬重父母,又尊重孩子的情感? 笔者认为,对于《羚羊木雕》故事里围绕“赠送”和“索回”那只羚羊木雕,发生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所发生的两组矛盾。如果用原有的眼光和观点来看这一《羚羊木雕》,未免视野狭隘,看法偏颇也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一、友谊与江湖义气 故事的主人公“我”是一个内心充满友情、珍惜友情的小孩。在课文里,坚持诚信的“我”的呐喊和反抗是无…  相似文献   

16.
我能参加《孩子天地》十五周年的庆祝活动,特别高兴,也非常激动。我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始终是《孩子天地》的热心读者,并且还是她的通讯员。当我接到要在这个会上发言的通知时,我想了又想,写了又写,但无论怎样落笔,总感觉纸短情长,言有尽而意无穷,因为我和《孩子天地》这十五年来的感情实在太深,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讲得完的。我生长在中原古城开封,我和北京的缘份,  相似文献   

17.
我家藏有许多书。有绘画书、音乐书、童话书、科技书……还有《孩子天地》、《未来科学家》等许多报刊。遗憾的是爸爸妈妈不让我看,理由很简单,怕影响我的学习。为了躲避爸爸妈妈的封禁,我只有偷着看,而且是躲在楼上房间里。  相似文献   

18.
“嘿——,杰里米,你好!”在热情的问候声中,小熊杰里米来到了大三班的活动室。他微笑着对大家说:“我现在当了记者。刚才听见你们在唱《幼儿园里好事多》,就顺看歌声来了,想听听你们做了什么好事,好登在我们的《树林日报》上,让所有的孩子都知道……”“太好啦!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向“小记者”讲述班里的好事。以上是《大三班里好事多》  相似文献   

19.
方衡 《教育文汇》2013,(4):37-37
春来了,乍暖还寒,满畈的麦苗像一条条绿色的绸带在冷风中快速地抖动着。我领着学生们奔向田野。他们好兴奋哟,一个个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有的孩子好奇地问我:这里的草儿怎么这么多;有的竞“无知”而天真地说,这大片的草长得好整齐啊!我打开课本,将刚教过的《我家、都市和乡村》课文题目改成《田野、乡村和麦苗》,并将文中“都市里种着楼房,乡村里种着树木,我的家,种着快乐和幸福”改成“都市里种着楼房,乡村里种着麦苗,绿色的田野种着生机和快乐”进行朗诵。孩子们都不解地跟着我读。他们读着读着,终于感受到,城市太遥远,眼前的才最真实,这一片绿才是乡村特有的。看着他们活泼可爱的神情,我问道:“田野还种着什么呢?”几个孩子脱口而出:“种着绿色”!“种着高兴”!  相似文献   

20.
项玲玲 《小学生》2010,(3):11-12
第一次被音乐感动,是儿时看的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里的背景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伴随着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耳边响起“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的动听旋律,我深切地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那一刻我热泪盈眶。从那时起,我爱上了音乐,并一次又一次从中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悲与欢、爱与恨、美与丑、生与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