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绿色”的外部环境通览全文,每一处均是绿意盎然。先是山因小屋而灵动,小屋因树而有点缀。纯绿色的无花树,围笼着小屋,“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树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小屋在树阴的笼罩之下,显得“含蓄而又有风度”;其次是小屋的领土,因为是在山脊之上,土地面积受到限制,但只要“我”愿意,“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在这里,心灵散步无忌讳,眼睛旅行可直视;然后是小屋的花园,有形的围墙围住的是凡间普通的自然之花,但“我”的心灵与天空相呼应,让人觉得呼吸…  相似文献   

2.
大四的圣诞那天,天空飘着美丽的雪花。两位室友都已搬着行李回家了。空空的小屋里只剩下我一个人还在做着“垂死挣扎”—离“黑色一月”只有二十来天了!我坐在书桌前,静静地透过窗玻璃看飞舞着的雪花。屋里是如此地静,静得几乎可以听见雪花落地的声音。这种静是混合了一种隐居式的落寞与“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无奈的静,它无声无息,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向周围散发出令人窒息般的失落感与空荡感。这种静常让我羡慕身边结伴而行的朋友,羡慕他们谈论找工作时的眉飞色舞,羡慕他们生活的丰富与多彩。这种静也让我想起刚刚逝去的伤痛。一个人呆在小屋里…  相似文献   

3.
人们通常认为,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独立生活的向往,但在我看来,在这里面还隐含着对现代文明将自然与人分离的批判。试想,一间仅有蓝的墙、白的窗,连画也没挂的小屋,何以一到作者的笔下,就那么令人心驰神往呢?就因为作者将小屋放在一个几乎超脱尘世的大自然的背景下,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远离“人境”。那里没有工业废物,没有名利角逐,没有权势倾轧……而现实生活中这一切又几乎无时无刻不存在,它们招人厌弃,却谁也摆脱不了!这,也许正是作者产生“向往”的根源。因为无论中国…  相似文献   

4.
暑假的一个早晨,阳光透过窗户,照耀着我的小屋。我坐在桌子前面,要开学了,我在赶做假期作业。突然,一只黄色的小鸟,歪斜着朝明亮的玻璃窗飞去,扑棱着翅膀,“嘭嘭嘭”撞在上面。哈,我正觉得闷,这下有玩的啦!我放下笔,跑到门口,把门关上,转身,悄悄盯着小鸟,想要把它捉住。  相似文献   

5.
长安月夜     
余静蓉 《师道》2005,(8):61
跟那个闻名的古都不同,我说的长安,只是南方的一座小镇。长安的夏夜,天空格外澄碧,如同一块硕大的湛蓝水晶,覆盖着“峰峦重叠”的高楼,月亮是这水晶中一只银盘,悠闲而欢悦地悬挂着,将那清凉的银辉,洒向霓虹灯闪烁的大街小巷。人与自然在月色的弥漫中紧紧融为一体,如此静谧和谐。你会被一种莫名的喜悦和冲动牵引着,油然而生“为梦出走”的感觉。于是,你情不自禁踏着熟悉的石级缓缓而下,走出小屋,释放出一种温暖和惬意。远处几间守林和建房守夜的小屋,几架锅台,红红的炉火给清凉的夜景镀上了一层暖色。近处的水杉和榕树被夜色的轻风吹拂,沙沙…  相似文献   

6.
狐狸和熊     
从前,有一头熊和一只狐狸。熊的屋子有个小顶楼,顶楼里存放着一桶蜂蜜。狐狸打探到了熊的秘密。怎么才能把蜜弄到手呢?狐狸跑到熊的小屋边,坐在他的窗下。“朋友,你不知道我的苦处啊!”“朋友,你都有什么苦处呢?”“我那小屋坏了,屋角都塌了,我连火炉也生不起来。你让我在你屋里跟你搭着住住吗?”“进来吧,朋友,就到我屋里住吧。”他们就睡在火炉上头。狐狸躺着,可尾巴老摇晃着。她怎么才能把蜜弄到手呢?熊睡熟了,狐狸这时用尾巴敲出笃笃声来。熊问:“谁在外头敲门呀?”“这是找我的,我的女邻居生了个儿子!”“那你去吧,朋友。”狐狸出去了…  相似文献   

7.
我的小屋     
我的小屋大概只有10多平方米,小是小,我却喜欢它。因为这间小屋装着我美好的幻想,是我课余生活的“乐园”。这是一间北屋,你一进门就能看见窗台上站着两个“娃  相似文献   

8.
绿叶小屋     
蝈蝈搭了一座绿叶小屋。下雨了,雨点敲打着屋顶,声音真好听。小蟋蟀在雨地里一跳一跳赶路,蝈蝈招手说:“好朋友,来吧,在我的小屋里,你会听到最好的音乐。”小蟋蟀在绿叶小屋里,听着叮咚叮咚的雨声,就想起了妈妈教它怎样弹琴。纺织娘在雨地里淋得索索发抖,蝈蝈招手说:“好朋友,来吧,在我的小屋里,你会听到最喜欢的歌声。”纺织娘在绿叶小屋里,听着哗啦哗啦的雨声,就  相似文献   

9.
真情     
夜晚,天空中闪烁着无数颗星星,它们眨着一双双疲惫的眼睛,似乎快睡着了,躺在白云上的月亮审视着大地,柔和的月光洒进一间小屋,使小屋披上了一层薄纱。“妈,明天早一点叫我。”小屋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稚嫩的声音。“明天不是教师节要放假吗?干吗起那么早?”又传来一个中年妇女的声音。“这是一个秘密”。女孩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正>一、活动背景1.活动由来。新学期,幼儿注意到幼儿园的操场上工人们在建造石头小屋,其中一间已经建好了,其他小屋还在建造中。石头小屋的特殊造型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引发了讨论。“这间屋子的门是圆形的。”“你看,它的窗户也是圆的。”“屋顶弯弯的,像彩虹,像滑滑梯。”“它的墙壁上有很多的石头。”“它是小矮人的家”……幼儿在小屋里钻来钻去,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好奇地围观工人的建造过程。  相似文献   

11.
像蘑菇,像宝塔,美丽的小屋挂在树丫;绿色屋顶,银色窗户,可爱的小屋是谁的家?啊,小鸟叽叽喳喳:是谁为我安新家?谁也没有来回答;河面上一群小鱼儿,抛起串串小浪花。像首诗,像幅画,迷人的小屋爱心童话,不怕风吹,不怕雨打,温馨的小屋是谁的家?啊,小鸟叽叽喳喳:是谁为我安新家?谁也没有来回答;树丛后一群小朋友,乐呀乐得笑哈哈。谁为小鸟安新家@毛光正$温州市艺术研究所!浙江省温州市黎明西路15弄4号,邮编:325003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风筝》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其中的“傲然”一词编者没有作注。  相似文献   

13.
秋月     
寒秋,一只甲虫在我的书桌上艰难的爬行。它的身体因失去一条腿而倾斜,并被这秋风冻得瑟瑟颤抖。然而它依然坚持着,踉跄地向前爬着。它的执着告诉我: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勇者前进的脚步。走出小屋,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在这冷冷的秋风中,谁还会在屋外凝望天空呢?月,在云中穿梭,仿  相似文献   

14.
千里之爱     
阳光透过窗户射进小屋,抚摸着妈妈亲手缝的窗帘,温暖又亲切。这一刻我与父母虽远隔千里,但父母的爱永远没有距离。  相似文献   

15.
走出“思想”的“贫困”:教育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走出“思想”的“贫困”:教育研究的反思刘铁芳湖南师大教育系每年数以万计的教育论文与著作面世,教育科学研究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繁荣的背后存在着思想贫困”(1)。千姿百态的理论在彰显“教育”本真的同时又在遮蔽着“教育”之本真,人们透过纷繁的教育研究理...  相似文献   

16.
高一夏天军训时,叶琳透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第一眼就看见了悠哉站在主席台上和人聊天的那个男生。她觉得他像是一个从欧洲古典油画里面走出来的贵族,周边都散发着一圈迷人的光泽。只是这么好看的男生,自己却对他没有任何印象,他到底是谁呢?  相似文献   

17.
父母之战     
晚上,我在自己的小屋写作业。忽然,耳边传来一阵争吵声。我知道,肯定是爸爸妈妈又在吵了。顿时,头大了许多,于是我放下笔走出去劝他们,然而,我的话似乎失去了以往的“威严”。父母根本听不进我的劝告,依旧在吵,无奈的我只好回到了小屋中。慢慢地,声音由小到大,在整个房子中蔓延开来,我再也克制不住了,大声冲他们嚷道:“还让不让我写作业了?”“谁不让你写了?”父母的声音比我还大,比我还愤怒和不耐烦。默默地,我依旧在写,依旧听着父母的争吵声。脸上却不知不觉地早已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18.
搭小屋     
63156.1663156.16353612523—3016312·353156216—60小积木呀,搭小屋呀,是谁橡皮泥呀,捏动物呀,松鼠是谁没有屋没有屋?老鼠没有屋没有屋。.........住高屋?是谁住矮屋?住高屋,袋鼠住矮屋,.....搭小屋@张春明 @罗晓航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们去贝尔科技园秋游。阳光明媚,朵朵白云飘在天空,像飞马,像绵羊,姿态各异。到了目的地,我们先荡“旋转秋千”。我想秋千谁没玩过,没什么稀奇的。等我坐上去以后,才尝到旋转秋千的厉害,只觉得头昏目眩,仿佛快从天上掉下来。好不容易下来了,扑通一声,我坐在地上。我随着同学走进“科学小屋”。“科学小屋”里有一间“奇异小屋”。老师说,走进去,你会觉得屋子是倾斜的,会担心房子倒下来。我们半信半疑地走了进去。我一进去,就发现同学小球居然往屋顶跑。杨欢的身子不见了,只能看见一个头。真是奇妙呀!老师告诉我们:这里有特殊的设计,人…  相似文献   

20.
文章贵在有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方为绝妙佳文。《我的空中楼阁》就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佳作,行文如行云流水,“十分清新,十分自然”,耐人寻味。小屋是“我”的空中楼阁。为了抒发对这空中楼阁独特的情思,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小屋进行了细腻的描绘:山如眉黛,小屋是一件艺术品,点缀了山,象风帆,象飞雁,给山带来了“灵动的色彩”,带来了“一点生气,一点情调”;“树点缀了小屋”,大自然的恩赐,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一棵大树又“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小屋象鸟蝶“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领空”虽小,却“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有围墙的花和无围墙的花把小屋装点成一个绚烂的大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