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愁是余光中诗歌的创作母题 ,中国情结是其诗作的精魂。文章从三方面作了论述。一、余光中乡愁诗的丰厚内涵包括 :无根一代的悲患情怀 ,蕴含深广的民族意识 ,归依母体的文化精神 ,对大陆现实的深切关注。二、乡愁诗的审美特色为 :原型意象的心灵烛照 ,奇特组合的语言张力 ,诗与歌联姻的律动谐美。三、思想意蕴的超越意义 :超越小“我”而胸怀大“我”,把思乡提高到祖国统一的境界 ,具有超地域、超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余光中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学者。其《乡愁》一诗有着孙犁先生所言的“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般的美学意味,真正反映出了他的文学功力颇深。现从以下三点《乡愁》一诗的美。  相似文献   

3.
诗人余光中以一首《乡愁》登陆,蜚声华夏,“乡愁诗人”不胫而走。纵观他的全部诗作,可发现一个始终贯穿于他不同时期诗作的情结——“乡愁”。剖开此情结,我们就会看到如诗人所说的情结内涵:“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具体地说.余诗“乡愁情结”的内涵.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他的乡愁诗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饱含着对乡土中国的怀念、对文化中国的依恋以及对祖国统一的渴盼.余光中乡愁诗“中西融合”的诗风在台湾现代诗坛独具特色,扩大了乡愁诗在中国诗坛的影响,在台湾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乡愁”是中国诗苑园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容旅居海外,乡思日深。他们继承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又新意叠出。现将品读他们的《乡愁》诗两首之偶得,不避卑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余光中是台湾当代诗坛的大将,在中国当代诗史上有突出的地位。从题材与内容来看,乡愁是余光中创作的母题。诗人的诗作中,数量最多、思想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他的乡愁诗,他的乡愁诗约在百曹以上,乡愁诗是他诗作中最为闪光的珠宝。  相似文献   

7.
“用我的《乡愁》这个架子,来搭一个架子,让他们的爬藤、让他们的花,能在这个同样的架子上绽开,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这是2010年北京电视台在北京太庙举行“天涯共此时,月上紫禁城”中秋晚会演出现场,当节目主持人递上十首仿《乡愁》诗时,《乡愁》诗的作者、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说的一番话,对模仿者给予了高度肯定。  相似文献   

8.
余光中因其《乡愁》一诗而有“乡愁诗人”之称。乡愁,指对大陆乡土文化的怀念。余光中在台湾生活40年。最近20年居住在南台湾的高雄,临山近海.周遭的风景,常在他的诗文中出现。南台湾盛产各种水果,诗人饕餮之余,常有吟咏,写水果的甘美,颂乡土之可爱。最近台湾的果仙果后如莲雾、芒果,飞越《乡愁》所说的“一湾浅浅的海峡”,登陆神州。大陆乡亲在品尝佳果的时候,不妨一读“乡愁诗人”的水果诗,感受一下他对乡土的恋慕赞美。  相似文献   

9.
诗人余光中以一首《乡愁》登陆,蜚声华夏“,乡愁诗人”不胫而走。纵观他的全部诗作,可发现一个始终贯穿于他不同时期诗作的情结——“乡愁”。剖开此情结,我们就会看到如诗人所说的情结内涵“: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具体地说,余诗“乡愁情结”的内涵,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对故土亲人往事的回忆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童年、少年时代是在动荡岁月中度过的,抗战时随母亲颠沛流离寄寓四川重庆,1949年随父母到香港,1950年去台湾。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与亲人的聚散离合…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0月,余光中先生来江南大学讲学,江大策划了"海峡两岸《乡愁》情"的活动,我荣幸地被邀请在余光中先生面前执教他的《乡愁》诗.以下选择三个教学片断,并附余光中先生关于这堂课的评价. 镜头一: 师:现在有一个任务,我要朗诵第一节诗,需要配一些画面.如果请你来当导演,你会选择哪些画面呢?  相似文献   

11.
余光中的《乡愁》既有古诗典雅的神韵,又有新诗颖丽的色彩。在诗中,乡愁弥漫,人性闪光二者互为依存。每组意象都是乡愁和人性共同的载体,它们由小到大,先后排出,形成了层层映染的愁绪,营造了无方的诗的魅力。《乡愁》的意象组合别具新意,创造出了“超意境”的效果,各节主、辅意象组合链接的空白间都有某和程度的故事性,成为情节建构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12.
“乡愁”是中国诗苑园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容旅居海外 ,乡思日深。他们继承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 ,又新意叠出。现将品读他们的《乡愁》诗两首之偶得 ,不避卑陋 ,以飨读者。一、意境美余光中的《乡愁》和席慕容的《乡愁》都在深刻感受生活的基础上 ,选取了借以寄托情怀的意象 ,表达游子思念故园的殷殷情怀。余诗选择了四个典型的意象来载情———“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不同的意象与关情对象一一对应 ,把母子之思、夫妻之爱、失去亲人的痛苦与思乡之情巧妙地串连起来 ,一层深似一层地抒发浓…  相似文献   

13.
<正>多年前,我是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少女,不懂诗、不读诗,只晓得看些小说。然而少男少女们都在读诗。挑了泰戈尔和余光中。第一首便是大名鼎鼎的《乡愁》。他讲的乡愁、母亲,我不懂,全然不懂。少小没有离过家,不懂乡愁,我晓得爱妈妈,妈妈那时充满着生命活力,我不愁。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2月1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美国期间,在纽约会见华人华侨时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这几句被外界称之为“温氏柔情”的话语,引自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和国民党元老派于右任的《思乡曲》。这些诗在台湾颇为流行,被称为“乡愁诗”。本刊特约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理事、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作家丘峰为大家谈谈台湾的乡愁诗。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下面这首诗,自拟标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学评论。乡愁 [台湾]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相似文献   

16.
乡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赋诗作词,泪透纸背。又有多少游子离人羁旅他乡,梦归故里。那份深沉浓郁,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滔滔不绝。且不说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显雏形的《诗经》中的乡愁诗,也不说汉代得到长足发展、唐宋时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乡愁诗,单说今天台湾诗人笔下的乡愁诗。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已半个多世纪,两岸同胞至今仍只能隔海相望,咫尺天涯,两地相思,“怎一个愁字了得”,所以,乡愁也就成了台湾诗人情有独钟的创作主题。余光中的《乡愁》《当我死时》《舟子的悲歌…  相似文献   

17.
余光中作为台湾“乡愁诗”的代表诗人,其诗中的思乡恋土情结凝聚着强烈的民族感情和家园同构的哲学思想。在艺术形式上则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风格多变,又于变化中求大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余光中思乡恋土诗歌特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光中作为台湾“乡愁诗”的代表诗人,其诗中的思乡恋土情结凝聚着强烈的民族感情和家园同构的哲学思想,在艺术形式上则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风格多变,又于变化中求大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据新华社报道,由保利南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的“乡愁”音乐会2008年春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音乐会以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名篇《乡愁》为题材,歌唱家戴玉强、汤灿,二胡演奏家王行科,萨克斯演奏家范圣琦,钢琴家龚天鹏及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以其充满感染力的演唱和演奏,将余光中诗中愁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和夫人一起专程从台湾高雄赶到北京的余光中,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大家言必称"乡愁诗人",因为他1972年写的"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乡愁》诗传遍了大江南北。余光中说,这些年来,《乡愁》几乎成为我的名片,《乡愁》在海峡两岸大受欢迎的程度实在让我感到惊讶。其实,他在同时期写的另一首诗歌《雨声说些什么》也表达了这样的主题,而且《雨声说些什么》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深受读者的喜爱,我认为它应该可以成为乡愁诗的另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