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联用二甲双胍或单独增加胰岛素剂量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应用胰岛素达40~50U,分2~4次皮下注射,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所有患者均有使用胰岛素的适应症并且无使用二甲双胍的禁忌证。血清肌酐水平〈132.6μmol/L。入选患者随机进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和单纯胰岛素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每日胰岛素用量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空腹血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单纯应用胰岛素治疗相比.胰岛素加用二甲双胍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每日胰岛素用量均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在需要使用较大剂量胰岛素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联用二甲双胍有利于提高疗效;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的下降比单纯胰岛素治疗多1.1%,达血糖控制的每日胰岛素需要量比单纯胰岛素治疗时少30%。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加二甲双胍的强化治疗方案对初诊2型糖尿病人的影响。方法:2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运动调节和(或)单用二甲双胍治疗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患者改用门冬胰岛素30加二甲双胍治疗,疗程为2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与餐后2小时血糖(2hPG),并同时作胰岛素(Ins)、C肽(CP)释放试验;HbAlC采用比色法测定,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胰岛素、C肽采用放免法检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强化治疗后HbAlC、FPG与2hPG均见下降(均P〈0.001);胰岛素、C肽峰值显著升高(均P〈0.001);结论: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明显改善糖尿病人的血糖,有利于修复初诊2型糖尿病人的胰岛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二甲双胍和格列齐特结合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结合中药自拟方增液消渴冲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用二甲双胍、格列齐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增液消渴冲剂,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观察症状改善率、有效率、西药的日平均用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药。  相似文献   

4.
山药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及血小板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山药多糖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胰岛素以及血小板数的影响.方法:将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分成正常大鼠对照组、糖尿病模型对照组及治疗组,其中治疗组包括二甲双胍组和山药多糖小、中、大三个剂量组,二甲双胍组大鼠每日每只灌服二甲双胍剂量为0.8mg/kg,山药多糖小、中、大剂量组大鼠每日每只分别灌服50mg/kg、75mg/kg、100mg/kg的山药多糖精品.正常大鼠对照组、糖尿病模型大鼠对照组每日每只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服15d后进入实验程序的大鼠进行血糖测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山药多糖各剂量组的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变化;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山药多糖各组胰岛素水平明显增高.山药多糖三个剂量组的血小板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山药多糖对糖尿病大鼠的胰岛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能抑制血小板的异常激活和聚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治疗对2型糖尿病内脏脂肪含量变化.方法:60例内脏脂肪性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各30例,两组体重指数、病程、FIG和餐后2h血糖(2hPG)等资料具有可比性.维持试验前磺脲类降糖药剂量不变,A组加服罗格列酮4mg,1次/d,时间为24W,观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内脏脂肪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24周后A组内脏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B组无明显差异(P>0.05),2组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减少2型糖尿病的内脏脂肪含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6周运动和魔芋多糖干预,研究其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胰岛素水平、血脂、肝功能酶、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将大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组),2型糖尿病对照组(B组),2型糖尿病运动组(C组),2型糖尿病魔芋多糖组(D组),2型糖尿病联合强度运动组(E组);每组各10只.测试指标包括:(1)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测试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TG、TC、HDL-c、LDL-c、ALT、AST;(2)肝组织中SOD和MDA含量.结果 (1)6周运动和魔芋多糖干预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指标,联合干预较单一因素干预效果更加显著(P<0.05);(2)6周运动和魔芋多糖干预均有效降低血清ALT (P<0.01)含量,AST各组均降低(P<0.05);(3)6周运动和魔芋多糖干预有效升高SOD水平、降低MDA水平,联合干预组抗氧化效果更好(P<0.01).结论 通过6周运动和魔芋多糖单独或联合的干预方式,血糖、胰岛素水平和血指标表明:通过干预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紊乱,减少了脂质沉积,降低了转氨酶含量,提高了大鼠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主要有胰岛素及非胰岛素类降糖药物.本文将对降糖药物中的双胍类非胰岛素类降糖药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优势、副作用以及适用范围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在糖尿病围手术期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2例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18例和每日多次胰岛素治疗组(MSII)14例,观察患者治疗期间血糖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32例患者血糖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血糖下降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MSII组,伤口愈合均良好。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使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个体化饮食干预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确诊为GDM的5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及胰岛素用量等的变化;结果:出院时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2hBG)、血糖迭标时每日胰岛素总量及住院期阍出现低血糖次数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干预治疗对GDM患者血糖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药方剂 (自拟降糖汤 )对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治疗效果 .方法 :6 3例糖尿病患者分成A、B两组 .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糖汤 ,B组予以常规治疗 ,不加降糖汤 .结果 :A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 2小时血糖均明显下降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B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 2小时血糖无明显变化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降糖汤对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确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联合甲钴胺干预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在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三个月后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尿微量白蛋白(ALBU)、尿蛋白排出量(UAE)、空腹血糖(FBG)、肾功能(BUN+Cr)、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相比较,治疗前两组无差异,对照组在治疗前后ALBU、UAE未见明显下降,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ALBU、UAE、Hcy明显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早期肾病与Hcy水平有着密切关系;运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联合甲钴胺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的降低Hcy水平,同时降低ALBU和UAE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对中西药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效果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市栖霞区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加中西药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加中西药联合治疗基础上运用社区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相关行为方面,社区干预后患者的行为较常规护理组大幅度改善;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以上数据经分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社区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辅助,中西药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使患者提高对生活的满意度,有助于血糖的降低,疾病的预防,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研究小鼠禁食不同时间及注射胰岛素导致小鼠休克时血糖的变化,并观察酸性生理盐水稀释胰岛素对低血糖休克出现时间及血糖值有无影响.结果表明,小鼠分别禁食12﹑18﹑22﹑24h时的血糖值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各组小鼠注射胰岛素后,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但各组下降后的血糖值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或是否用酸性生理盐水稀释胰岛素,注射后出现休克的时间及休克时各组小鼠血糖值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莆田学院学报》2017,(5):14-18
评价利拉鲁肽在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及微炎症状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选择莆田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94例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及微炎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与利拉鲁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水平、微炎症状态、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及不良反应的异同。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指标与微炎症指标得到更好控制,体重与BMI下降更为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对合并肥胖及微炎症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而言,应用利拉鲁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母儿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6-01-2009-01月收治的2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根据发病孕周、血糖高低,分别采用饮食疗法、饮食加运动疗法、饮食加运动加胰岛素疗法进行观察分析.结果:9例顺产分娩,6例阴道助产,10例行剖宫产,1例胎死宫内.结论:对26例患者先通过调节饮食结构、适当运动、定时检测血糖,2周后再根据血糖水平加用胰岛素治疗,孕36周左右提前入院观察,适时终止妊娠,与单纯应用胰岛素治疗相比可有效防治和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讨糖尿病患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是否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有关以及可能的干预药物.方法: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盐酸氨基胍治疗组和糖尿病葛根素治疗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各组大鼠主动脉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水平.结果发现,糖尿病组大鼠主动脉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葛根素治疗组和氨基胍治疗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明显低于糖尿病组(P<0.01),氨基胍治疗组、葛根素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过多表达与糖尿病患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结论:氨基胍、葛根素可降低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过多表达.  相似文献   

17.
观察中药葛根、丹参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用高热量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注射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经葛根、丹参治疗6周,测定大鼠空腹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等含量,并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葛根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血脂的含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葛根通过改善糖脂代谢,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具有改善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逐瘀通脉胶囊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DN患者46例.均给予糖尿病饮食、运动及胰岛素治疗.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口服替米沙坦,B组口服替米沙坦联合逐瘀通脉胶囊.2个月后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浆D-二聚体(D-D),进行对比.结果:2组治疗后UAER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1,P<0.05).治疗后B组和A组UAER、D-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逐瘀通脉胶囊联合替米沙坦能有效治疗DN.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花生壳多酚提取物的抗糖尿病活性。创新点:明确了花生壳多酚的抗糖尿病活性。方法:通过高脂饮食/链脲霉素(HFD/STZ)诱导产生糖尿病小鼠。将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四组:二甲双胍组、花生壳多酚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200、100和50mg/kg);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对照组。二甲双胍及花生壳多酚每日口服一次,剂量为每天10 ml/kg体重,持续4周;考察不同剂量的花生壳多酚对糖尿病小鼠的体重、饮食、饮水,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丙二醛、肝糖原水平的影响;并对小鼠的肝脏、肾脏和胰岛组织进行组织学分析。结论:花生壳多酚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可作为潜在的食物补充剂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中。  相似文献   

20.
《学周刊C版》2015,(25):56-57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干预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hs-CRP等指标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保持原有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降糖治疗,治疗组在原有降糖治疗基础上予以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处理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肝肾功能、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后FBG、2 h BG、LDL-C、Hb A1c、hs-CRP均较治疗前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r、AL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具有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脂、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hs-CRP、减轻炎症反应及减少尿白蛋白排泄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