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期,笔者发现一些媒体的舆论监督报道模糊了被批评对象的名称。被批评对象的名称被处理成“某超市”、“某企业”、“某公司”等,采写舆论监督报道的记者也用化名、笔名。这样做的原因不外乎怕惹麻烦,怕官司缠身等原因。殊不知,被批评对象名称淡化了,舆论监督也就失去了针对性,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被批评对象也就不会感到如芒刺背。记者隐去了其名,看似明哲保身,实则失去了直面真实的勇气。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新闻媒体由于舆论监督报道而成为被告的事屋见不鲜。有的媒体为了减少新闻官司.更好地保护媒体自身,采取模糊被批评对象的名称办法,记者隐去真名采用化名。这看起来安全保险,实则失去了直面真实的勇气,这种办法并不是媒体自我保护的最佳方式。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记者的法律意识,不当“新闻裁判”.使舆论监督报道更加客观、准确.才是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3.
赵建新  金鸣 《新闻前哨》2005,(11):68-69
近些年,新闻媒体由于刊发舆论监督报道而成为被告的事屡见不鲜。有的媒体为了减少新闻官司,更好地保护媒体自身,采取模糊被批评对象的名称、记者隐去真实姓名采用化名等方法。这种办法看起来明哲保身,实则失去了直面真实的勇气,并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只有依据法律法规,提高记者的法律意识,使舆论监督报道更加客观、准确,才是最好的自我保护的方法。一、真实准确多用事实说话  相似文献   

4.
金鸣 《新闻三昧》2006,(3):27-28
近些年,新闻媒体由于舆论监督报道而成为被告的事屡见不鲜。有的媒体为了减少新闻官司,更好地保护自身利益,采取模糊被批评对象的名称办法,记者隐去真名采用化名。这看起来明哲保身,实则失去了直面真实的勇气,这种办法并不是媒体自我保护的最佳方式。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记者的法律意识,不当“新闻裁判”,使舆论监督报道更加客观、准确,才是最佳方式。一、真实准确多用事实说话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舆论监督的力量所在。从新闻司法实践来看,舆论监督报道的纠纷往往是由于报道不实,用词不当,内容违法等方面所引…  相似文献   

5.
记者写批评报道除了怕麻烦,更主要的还是怕吃官司。麻烦大了官司多了不但记者怕,就是老总们也觉得不堪重负,最后,干脆让报纸“成天笑嘻嘻”,成了“好好报纸”,失去了应有的战斗力。这里应引起重视的是哪个环节呢? 记者在开展舆论监督时如果缺  相似文献   

6.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各类批评报道在各级媒体中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做批评报道记者容易出名,但稍有不慎记者也会惹上官司。近些年因为媒体刊登批评报道引发新闻官司的事件屡有发生。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新闻官司已经发生上千起。陷入官司中的新闻媒体和记者常常被拖得精疲力竭,有时还落得灰头土脸。事实提醒新闻工作者,在法制社会环境中,新闻媒体不仅要勇于开展舆论监督,还要善于开展舆论监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传媒业的迅猛发展,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的作用日益突出。但在新闻实践中,作为新闻舆论监督载体的批评报道,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影响了批评报道的质量,削弱了舆论监督的功效。例如:记者在报道中的角色,即记者是新闻事实的旁观者;批评报道越多越好,要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就得靠"曝光";认为舆论监督极容易引发纠纷和官司等。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越来越成为传媒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媒体都开设了以舆论监督。为主的节目或栏目。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舆论监督特别是批评性报道又容易引发新闻官司,传媒在这些官司中又常常遭遇败绩,说明一些媒体在舆论监督的操作、记者在批评稿件的采写中的确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媒体批评的反弹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新闻官司也越来越多。于是,如何增强批评报道的自我保护,保证舆论监督的顺利进行,便成了新闻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精心策划,认真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新闻报道特别是批评报道是一项政策性很强、非常严肃的工作,一定要认真对待,谨慎从事。首先要选准题目。批评报道要克服随意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传媒业的迅猛发展,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的作用日益突出。但在新闻实践中,作为新闻舆论监督载体的批评报道,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影响了批评报道的质量,削弱了舆论监督的功效。例如:记者在报道中的角色,即记者是新闻事实的旁观者;批评报道越多越好,要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就得靠"曝光";认为舆论监督极容易引发纠纷和官司等。  相似文献   

11.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作为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批评报道与"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据介绍,新世纪以来,我国已先后发生新闻官司近2000起.开展舆论监督,搞批评报道,记者如何加强自律,防范、减少法律纠纷,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舆论监督记者除知法、懂法、依法行事外,还要做到"三点",尽可能地避免因舆论监督而引发纠纷.  相似文献   

12.
许哲平 《新闻实践》2001,(12):49-50
新闻媒体要正确地行使舆论监督,方法、策略、尺度十分重要。 (一) 有关资料表明,自1987年上海出现建国以来第一起新闻官司后,全国新闻官司已有2000多起。从事批评报道的记者、编辑顾虑重重。究其原因,除了外界的压力和阻力,也有新闻界自身的问题,包括方法问题,无形中束缚了自己的手脚。舆论监督与一般新闻报道相比,要求更高,难度更大,这不奇怪。从当前来看,批评报道面对的主要有“五难”:采访对象配合难,部门领导支持难,报道的分寸把握难,说情之风抵挡难,批评报道刊出之后难题多。  相似文献   

13.
张洁 《新闻前哨》2003,(12):40-41
近几年,当媒体的批评报道触犯了某些人或团体的利益时,媒体往往被告上法庭,去接受一场场既费时又费力的新闻官司。这一现象,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但也使舆论监督承受着额外压力。在新闻立法滞后,保护舆论监督的法律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媒体如何在应诉中获得侵权责任的豁免,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4.
新闻媒体的性质及其社会角色,决定了媒体在传播信息、实施舆论监督时,极易卷入侵权纠纷中.过多的新闻官司,不仅干扰媒体的正常工作,而且使媒体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此,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尽量减少由于侵权而引发的官司,已是媒体必须认真对待的严峻问题.本文将就媒体当前最容易涉及法律纠纷的主要方面作一简要的分析,包括:隐性采访,公民名誉权及隐私权,著作权,对未成年人的报道与犯罪报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报纸在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同时,应恰当地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揭露和批评阻碍改革开放的人和事,以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及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然而,新闻同行都感到舆论监督难搞.从客观上讲,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舆论监督深入开展的外部环境:被批评者当地组织不予配合;被批评的单位和个人通过种种手段和方式干扰舆论监督.从主观上讲,记者的批评报道不准确或批评的方法欠妥,以致带来无休止的扯皮或引出“官司”.舆论监督外部环境的改善,是一个渐进过程.我们要探讨的是舆论监督的经验和教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提高记者采写批评报道的艺术水平.近5年来,我在编辑《舆论监督》(原《读者来信》)版稿件的同时,采写了42篇批评报道.这里,仅就采写批评报道如何选择题材,寻找角度以及方式方法,谈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一张报纸离不开舆论监督.但是如果记者只有胆勇而缺乏胆识.就会险情不断,官司不断。综观一些报纸引起麻烦的批评报道.主要是由于采访不深入。事实不准确.被人抓住不放。当然也有不少是被批评对象无理取闹。针对这些情况.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就一定要加强学习,讲究批评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舆论监督的水平。现归纳出以下几招.供大家在新闻实践中去体会。  相似文献   

17.
正确的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舆论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和监察器。被舆论贬斥的对象怕舆论监督,恨舆论行为人。因此,近年来新闻官司呈迅速增加趋势。新闻媒体在应付新闻官司之余,产生了“厌讼心理”,导致舆论监督的异化。 一、栽刺难,栽花亦难,新闻官司迭起 近年来,新闻官司不断增加。新闻媒体的头头脑脑们作为“法人代表”,每每受到舆论监督行为人的牵连。在应付迭起的新闻官司中,许多人感慨:栽刺难,栽花亦难。 新闻官司不断增加的原因在于: 1、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运用法律对滥用舆论监督权者进行监督。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少数新闻从业人员经不起金钱和享乐的诱惑,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公民或法人对滥用舆论监督权的行为提请诉讼,可以纠正滥用舆论监督权的行为,督促新闻从业人员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权,因此,对这样的新闻官司,新闻媒体不必讳疾忌医。 2、被批评者强词夺理,想通过打官司挽回面子。舆论监督的主要手段是写作发表批评报道。尽管传媒批评的人和事“完全属实”,可少数单位、部门和个人,仍会百般抵赖,狡辩,甚至利用职权刁难、报复传媒和编辑、记者。以“打官司”为要挟,往往是被批评者强词夺理,企图挽回面子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前进脚步,加强舆论监督正成为各新闻媒体的共识,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为代表的一批舆论监督的佳作,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欢迎。但是,由舆论监督而引发的告记者、告新闻单位的官司也逐渐增多。这里仅就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自我保护进行一些探讨。这种自我保护当然不是自我护短,而是把舆论监督纳入党的领导和法律监督轨道,提高新闻舆论监督的业务技巧与艺术,以期使我们的新闻监督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9.
谈到舆论监督 ,不少同志感到难度大。有的说领导不支持 ,无法开展舆论监督 ;有的在批评报道中引发了不少纠纷甚至官司 ,因而怕搞批评报道。我们也有过类似的问题和想法。后来 ,我们通过总结经验教训 ,注意批评报道的策略和方法 ,不断提高舆论监督的水平 ,使批评报道较为顺利开展 ,受到领导机关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南方日报历来重视批评报道 ,也取得较大的成绩。但有段时间 ,由于对批评报道的复杂性估计不足 ,不注意讲究批评报道的方法和策略 ,出现批到哪里顶牛到哪里 ,批评报道无法进行下去的情况。有的批评报道 ,不是帮忙而是添乱 ,引起了领…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随着新闻商品化概念的提出及传媒运作方式的转变,舆论监督越来越被视为传媒的热点,批评报道作为舆论监督的利器,担任着激浊扬清、扶正去恶的重要角色,但批评报道工作开展的难度却很大,引发的新闻纠纷及官司也不少。新闻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形式,但是是否对其进行批评揭露以及事实环节的把握却是主观的,因此,记者和编辑在批评报道过程中的主观能动心理选择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