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电影《美人鱼》的微博营销为例,通过类目建构剖析微博内容,观察电影的微博营销在内容和风格方面呈现的特征,从而进一步探讨新媒体时代电影的营销现状及特征,并对电影的微博营销进行展望,为新媒介环境下的电影营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珊 《东南传播》2022,(3):79-81
话剧IP的影视化开发,成为当下中国电影产业融合大背景下的一个趋势,这也使从电影现象学的角度研究“电影经验”,分析戏剧改编电影与观众的互动关系变得十分重要。从电影现象学的视角出发,从戏剧舞台到“触摸电影”实现了戏剧改编电影作品的感知方式变异。电影主体的视角存在内在认同的强情感性和外在认同的强悬念感的两种选择,“观众身体”与“电影身体”的互动存在“纵向意识”与“横向意识”的混合影响认同模式的动态结构。  相似文献   

3.
“看电影”一词的重心在“看”。无论是评论类栏目还是描述类栏目,主观倾向都巧妙地隐藏起来了,像电影一样,把看的权利交给读者,积极地营造出一种看电影的氛围。  相似文献   

4.
何竞平 《视听界》2014,(5):85-88
新媒体时代给电影营销增添了新的机遇。本文以2014年贺岁档电影中票房成绩令人瞩目的《爸爸去哪儿》为例,借鉴营销的4C理论,分别从消费者需求、成本、便利、沟通四个方面探讨电影的市场营销策略。新媒体时代,电影营销宜以消费者为中心,充分把握新媒体时代给电影营销带来的机遇,明确并分析目标消费群体,采取符合目标消费群体电影消费特点和信息接触习惯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5.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电影系世界闻名,这里又有东亚研究中心,聚集了一批研究中国戏曲的学者,于是衍生出一个跨学科的戏曲电影研究群体。陈凯歌新拍的电影《梅兰芳》虽然不算戏曲电影,但既是电影又以戏曲大师梅兰芳为主人公,  相似文献   

6.
电影《寄生虫》由奉俊昊执导,宋康昊、李善均、赵茹珍主演.讲述了三个不同社会地位的家庭,因谎言相互交织、侵蚀,底层人"寄生"于上流阶层中,逐渐变异,最后走向悲剧的故事.整部电影采用了超现实主义手段——誊印法,通过舞台剧的戏剧冲突、对称的人物形象、呼应的隐喻符号进行构建.本文将从人物形象、蒙太奇、符号学的誊印方式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和受众审美需求的不断发展,电影栏目也由原先差别分明的赏析类和资讯类栏目逐渐糅合,变为多个种类的混合体。互动化、娱乐化、平民化的特征越来越凸显,草根内容生产模式、网络互动等新时代因素也为电影栏目增添了新的色彩。  相似文献   

8.
电影地理学是在媒介地理学的基础上细化讨论人、电影与地理的关系,从电影中提供的世界景观认识国家、民族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地理环境对电影的制作、内容、发行、观众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电影地理学的角度,以电影《无间道》为例,就地理环境对中国电影传播的影响进行一些初浅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孙柯 《报刊之友》2013,(7):92-93
“十七年”电影以前中国的电影放映中,85%以上都是欧美电影,欧洲和好莱坞的电影一直占中国电影业的主导地位。据夏衍先生回忆说,中国电影刚刚兴起的时候,制作电影的人员班底——演员、摄影师,甚至导演,没有一个是科班出身,只是一些爱好电影的人聚集在一起,这些“半路出家”的早期电影制作人员拍摄的影片,情节和风格往往是模仿美国电影。笔者希望以《小玩意》和《魂断蓝桥》两部电影的对比,来说明当时美国电影叙事模式和技巧在中国电影中的渗透,当然,中国电影依然保留着中国的印记,但是这样的模仿无疑是中国电影成熟路程当中大步的跨越。  相似文献   

10.
《孔子》——本土电影的有益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孔子》有着区别于很多大片的严肃与真诚,有内容、有看点、有思考、有诚意。在中国加入WTO以来美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强势输出的背景下,影片内容的民族化策略、当代化策略、平民化策略以及制作营销的大片策略,更可以被视为本土电影寻求出路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1.
电影视听语言是指通过声音和画面讲述故事的方式.由杨佑硕执导的电影《辩护人》,曾获百想艺术大赏、青龙电影最佳电影奖等多项荣誉,是近年来韩国商业电影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导演在该作品中创造性的使用了不少视听语言技术,取得了很好的艺术表现效果.本文从画面构图、光线影调和镜头语言三个方面入手,对其视听语言艺术创作进行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2.
电影的接受不只是意义解读的问题,镜头构建了电影多媒体,接受电影需要感觉、联觉、想象、联想、体会等多渠道方式。意义的解读只是电影作品接受的一个维度。  相似文献   

13.
谢瑾 《传媒》2019,(17):59-6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好中国形象、传播好中国价值。电影作为一种载体,可以传播我国的民族文化,展现国家形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电影具有的虚拟化、影像化特征对受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中国电影的“走出去”也就成为必然,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也就承载了提升中国“文化自信”和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和使命。《长城》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电影,该片以中美合作拍摄为模式,位居“2013-2018年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影响力”排行榜首位,获得了国外受众的好感,进一步分析其成功经验可为我国电影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由张骏祥、程季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电影大辞典》,是近年出版的大型专业辞典中受人注目的一部。这部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的辞典,全面反映了我国电影事业各个领域的成就和水平,反映了我国电影科学的研究成果。从3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左翼文艺运动的开展,我党通过一大批优秀电影工作者领导了新兴的电影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的电影事业从一开始就掌握在进步电影工作者手里。当然,二四十年代的电影也有主流和支流,有成功和挫析。新中国成立后,电影事业有成就有弯路。这在本辞典中都有较客观较准…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发展迅猛,对媒体形态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一环境下,传统电影借助新媒体提升传播力,不断实现了传统电影在影视市场的突围,这使得国产影片在本土市场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如何更好的运用互联网思维,发挥新媒体优势,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增强用户体验,最大化挖掘新媒体潜能,增强传统电影的影响力是电影有效传播的关键。本文以电影《美人鱼》为例探讨电影如何借力新媒体提高传播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电影的营销一方面指企业利用置入式广告、赞助等方式来展开的营销活动;另一方面是指电影自身的营销,本文只探讨基于影片自身的营销.粉丝电影的营销方式有开展整合营销、新媒体营销、互动营销等,与当前我国传媒发展的大环境息息相关,与注意力经济的获取有密切关系.本文就粉丝电影营销的研究背景、价值与营销方式、营销方面存在的不足与建议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江西教育出版社的《电影花粉:一个人文主义者的电影世界》,是一部别开生面的著作。作者没有落入那些令人乏味、泛滥成灾的影帝、影后和著名导演的传记或绯闻轶事的窠臼,而是用欧美电影大师和上百部经典名片以及嘉宾等屈指可数的几位影后的人生精彩片断给我们构筑了一个人文主义的电影世界。文笔信马由缰,娓娓道来,既不拘一格,又收放自如。借事抒怀、夹叙夹议,像一篇篇意味隽永的美丽散文,既富情趣,又有较强的可读性。全书洋洋洒洒20余万字和众多的图片,反映那些著名导演、演员等就像一群痴迷于电影花粉的胡蜂,日夜忙碌地采集电影花粉,不知疲…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影事业的发展,剪辑艺术手段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与进步。文章以电影《夏洛特烦恼》为例,分析了蒙太奇剪辑手法在电影当中的运用,并详细阐述了音乐与剪辑艺术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李应杰 《新闻世界》2011,(12):177-178
电影广告,以电影及其衍生品为载体的广告形式慢慢进入到人们的视野。观影者在观看电影广告时会出现怎样的反应,电影广告究竟有怎样的广告效益和商业价值,人们对于电影广告的态度是怎样,本文通过参与式观察的方式来观察观影者在观看电影广告时的反应,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更加直接的例证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这几年,译介过来的国外电影教材有很多,比如北大出版社出版的《电影艺术:形势与风格》,以及大学堂系列的《认识电影》和《电影艺术》。这些教材的作者大都属于资深的电影理论家,他们在书中注重从摄影、剪辑、场面调度等技术层面,对电影文本进行一种学理性讲述。而这本《电影作为社会实践》的作者格雷姆·特纳本身从事文化研究,这使得他的视角不再拘泥于电影文本,而是将电影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