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淡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明确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即没有一个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因此,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它既是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又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当前大学生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坚持"四个分清"是当前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通过努力提高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三进"工作和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等几个方面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相似文献   

3.
认同度是衡量理论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准。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度进行调研分析,可以了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掌握与认同情况,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提高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4.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大学生是高校德育的时代课题。高校德育要顺应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要求,加强理论创新和学科建设,在研究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上,在推动学科建设更好地服务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上,在探索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紧密结合的实现途径上有新的突破与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了改进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建议:转变教育观念,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的;优化社会环境,展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提高大学生信仰选择能力,引导他们正确选择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美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美学理论体现,又是一种人文思想教育。在全球经济文化日益紧密的今天,培育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美育观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树立马克思主义美育观,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养成优秀人格,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审美教育优化,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两课”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大学生思想品德》课,“两课”教育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课堂,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高大学生的理论认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对于完成"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战略任务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要从澄清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把马克思主义打造成为大学生的主导信仰、坚持教育主体行为一致性三个方面端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观: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政治头脑,坚持以共同的理想引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坚持以高尚的榜样带动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双管齐下:一是重视语言的通俗性,二是增强教材的逻辑性,三是注重方式的多样化,四是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要从五个方面,运用多种有效载体优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环境,真正让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内化为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本文对当前影响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剖析,从观念的转变、教育资源的整合、教育方法创新等方面分析了提高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理想、信仰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认可度较高,但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够坚定,理想信念功利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不够深刻。职是之故,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方式有待改进,应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思政教师要提高综合素养;大学生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