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光明日报社主办的“2013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推选结果于2014年1月18日在京揭晓,十位文化产业界杰出人士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2.
《上海文化年鉴》2012,(1):56-57
上海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发展的主要导向,应顺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需要,推动文化生产力向创新型、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十二五”期间,上海文化产业空间集聚要更明确“大分散、小集聚、新组团、多层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发展有关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新起点,也是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集中体现.如何创立文化产业体系,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是每一位文化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文化产业离不开文化市场,只是大力发展和繁荣文化市场.才能为加强文化产业提供强大的动力。因此,繁荣文化市场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4.
中外文化产业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只有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才能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那么,我们应如何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产业政策,以促进其迅猛发展呢?首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经多年探索和发展,已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作模式。无疑,这对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其次,经济全球化给文化多样性带来巨大冲击,跨国娱乐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关注并进入中国文化市场,推销其全球一体化的文化,这种冲击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既是深刻的,也是现实的。鉴于上述两方面理由,我们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必要对中外文化产业进行具体的比较和分析。在开放条件下,扩大文化市场的准入,允许国外文化资本和文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均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同时,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成熟,市场机制还不完善,文化市场的规则仍滞后于市场的发展,中国文化产业仍处于幼稚和弱小产业的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在众多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那么,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相似文献   

5.
自从国家确定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以来,相关扶持政策纷纷出台,文化板块成为各路资本追逐的宠儿。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亦首次将文化产业写入“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部分,凸显文化产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2014年,中国文化产业还有哪些重要政策出台?哪些领域是政策扶持的重点?为此,上海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部长孙家正在2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将其纳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划之中,不断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日前,文化部与财政部联合启动了2014年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该计划旨在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领域创意创业水平,充分发挥文化创意在助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大对文化产业创意人才培养力度,加快文化创意与我国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产业、旅游业、体育产业和特色农业等国民经济相关领域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外文化交流》2014,(10):59-62
《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4)》援引国家统计局数据称,2012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创造的增加值突破1.8万亿元,占GDP比重3.48%。由此可见中国文化产业势头之猛。然而,资本对文化的影响堪称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大文化并购融合迈向产业化,离不开资本的助推;另一方面,资本逐利的本性也会导致浮躁和虚假繁荣。  相似文献   

9.
2014年3月17日,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其中,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创新文化金融体制机制;二是创新符合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截至目前,该《意见》发布约半年,各地对政策如何回应?如何探索文化金融创新服务?本刊转载《中国文化报》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中国文化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大事件的密集程度前所未有;文化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深入探索文化发展道路;文化发展理论更趋成熟;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逐步落实;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非遗保护进入科学轨道;对外文化交流成果丰富.2010年是我国文化发展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年.  相似文献   

11.
《上海文化年鉴》2011,(1):15-55
上海文化概况综述 2010年对于上海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顺利召开,并获得极大成功,以“成功、精彩、难忘”而载人史册。在184天的会期内,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世博会上进行了精彩展示,充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当代文明成就,汇集了人类探索城市发展的共同智慧。在世博会的带动下,上海文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表现在文化体制改革主要任务全面完成、文化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公共文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文化创新活跃等各个方面,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文化规划”所制定的各项目标。  相似文献   

12.
发展文化产业是江泽民文化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江泽民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上海这两年文化产业的发展非常好,如果要提一点建议的话,就是要进一步加强文化自信,多做一些中国内容的东西”,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近日在上海图书馆做客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系列讲座时说。  相似文献   

14.
文化强市建设的基本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内许多城市纷纷提出从“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的发展战略,文化“软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硬支撑”作用正在不断增强.本文认为,文化强市战略并不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专利,并尝试提出文化强市的标准、内涵和构成.城市应通过发展发展文化软实力、文化生产力和文化竞争力,打造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新农村文化建设工程、传媒载体建设工程、文化产业振兴工程、文化资源保护工程、文化发展创新工程、文化交流合作工程、文化人才培养工程等九大工程,实现文化强市建设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5.
《上海文化年鉴》2011,(1):I0063-I0063
2010年,奉贤区文化广播影视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贤文化”建设,促进区域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发挥“贤文化”引领作用,以“世博会”为发展契机,构建和完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多方面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奉贤特色文化品牌;规范和健全文化市场监管体系,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谋划文化产业发展体系,逐步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坚持正确舆论引导体系,扎实有效开展广播电视工作;推进和创新文化工作体制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文化单位改制,促进了全区文化广播影视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外文化交流》2014,(5):94-96
“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现在越来越重要,2014年是文化产业市场化的实践转型年”,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如是预言。曾先后主持过部委及城市十几个专题研究项目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陈少峰,作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年度报告》(下简称《报告》)执行主编,在每年一度的《报告》中分析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竞争特点;对前一年的产业特点和下一年的发展趋势进行整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面向基层加大文化投入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2014年,中央预算主要支出项目拟安排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1229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推动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和统筹利用,以农村和中西部贫困地区为重点,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促进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开展,支持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产业之走出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既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又是一个民族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中国文化产业面临当前跨越式发展的前景下,如何“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3-16
2011年,上海文化建设在各个领域继续向前推进,在价值观建设、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品原创与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文化建设的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20.
构建羌族文化生态旅游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区高品位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高度富集,在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构建"羌族文化生态旅游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将羌区经济发展和羌族文化的生产性保护、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结合起来,以实现羌族文化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得到保护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