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德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奥恰洛夫2012年伦敦奥运会对阵庄智渊和2014年第52届世乒赛男团决赛对阵张继科2个胜场的比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发抢段奥恰洛夫的得分率高,主要是发球旋转和落点变化好,正反手抢攻意识强,命中率高;接抢段抢攻积极主动,主要以反手侧拧抢先上手,得分率高,第2拍抢攻后第4拍反撕衔接配合好;相持段得失分基本持平,反手位中远台连续拉的能力强,但左右防守能力稍弱。  相似文献   

2.
本期拆招解式的主题是进攻中让人倍感难受的击球落点。在超一流选手的对决中,如果没有超前的手段,是很难治住对方的,本期所展现的正是得分方超前的落点意识。第一组图中,张继科在使用逆旋转发球后,侧身冲拉王皓的正手位空当得分。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综述法、录像观察法、乒乓球"三段分析法"等,对2012年乒乓球斯洛文尼亚公开赛男单决赛张继科与马龙在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张继科在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得分率均高于马龙,而马龙在发球直接得分上高于张继科。  相似文献   

4.
何瑞映 《精武》2012,(1):13-15,17
本文通过统计2010年第50届世乒赛男子团体赛中张继科对阵帕帕迪米特里、斯托亚诺夫、岸川圣也与苏斯的四场比赛中发球抢攻技战术各项指标,来揭示张继科发球抢攻技战术的个性化特征,同时发现其存在的不足,为其在发球抢攻技战术的进一步改进提出新的建议,也为横拍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的运动员发球抢攻技战术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14,(6):90-91
樊振东的这板进攻是在强强对抗中完成的。在面对郝帅强有力的进攻时,他没有惊慌失措。而且以快治快、以落点还落点,通过正手的反拉封堵得分。图中,郝帅发球到樊振东的正手短位置,樊振东接发球以拧拉抢先上手,回球到郝帅的中间位,郝帅快速移动,侧身抢攻到了樊振东的正手大角度,樊振东碎步调整。反拉了一板郝帅的正手直线球。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乒乓球"三段分析"等研究方法比较分析张继科与马龙的决赛技战术特点,从发球效果、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相持阶段以及整场比赛的前三板的技战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张继科在接发球段和相持段的得分率高于马龙,而马龙的发球效果和发球抢攻段以及整场比赛的前三板得分率高于张继科。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张继科在2011年第51届世乒赛中的4场关键比赛进行了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球段技战术统计与分析,对4场比赛比分的开局、中局和关键球等进行比分走势的分析.结果表明,张继科在对4名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比赛中技战术的运用灵活多变,尤其是前三板和关键球处理较好,在局点和赛点能积极主动抢先上手是比赛制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12,(8):102-103
“正手发球后衔接反手抢攻”是马龙技术武库中的精华部分。这不仅依托于他高质量的发球,同时也体现了他反手具备的强大杀伤性。比起侧身抢攻而言,反手抢攻的步法调整要相对简单,动作相对更小。由于马龙自身的连续进攻能力非常强,所以他在拉这板球时往往更注重旋转、落点以及出球的稳定性。即使对方能扛住这板进攻,他也能从容地在第二板衔接中加快节奏,使出球更具力量和速度。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张继科发球轮和接发球轮技战术运用特点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张继科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特征,为进一步完善横拍弧圈快攻型打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张继科在发球轮中得分率略低于接发球轮。一方面说明张继科接发球和接发球抢攻质量较高,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高水平运动员接发球上手更加积极主动,已摆脱过去较为被动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上篇中,马琳偷袭直线急长球直接得分。本篇中,许昕对直线急球已有所准备,再加上马琳这板球发的落点并不是很刁钻,所以许昕在接发球时果断抢拉了一板斜线大角度。但马琳在发球后也并非没有准备,他判断好来球线路后,采用交叉步,通过一板漂亮的斜线反拉拿下这分,出色完成了偷袭后的发球抢攻战术。  相似文献   

11.
运用录像观察、传统的3段技术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张继科与马龙决赛中的每1局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张继科技术比较全面,正、反手进攻能力都比较强,心理状态比较好,大赛经验非常丰富,在接球抢攻段发挥较好.马龙正手进攻能力强于反手,在比赛中心理状态起伏较大.在今后训练中,马龙只有加强运动智能、心理训练,提高反手进攻能力,充分发挥自身衔接快、速度快、回球落点变化多的优势,才有可能在下次世界杯夺冠.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12,(7):137-137
李兴瑞 右手横拍两面反胶弧圈型打法,喜欢研究器材,同时也坚信提高技术才是硬道理。中远台相持的能力较强,拉球力量大,并有落点的变化。有比较成熟的发球抢攻的战术套路,能够在关键球时刻借助发球创造得分机会。  相似文献   

13.
在对2011年世界杯乒乓球比赛中我国优秀运动员张继科对马内特、朱世赫、王皓的三场比赛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观察法等方法,结合各项数据分析说明了发球抢攻这一技战术对比赛的控制作用,提出了乒乓球训练的环节,强调发球抢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5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国运动员马龙、张继科、许昕的发球抢攻战术进行深入的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运动员发球落点大部分以对手的近网右半台短球为主底线长球为辅.在发球旋转上主要以近网的侧下旋球,并结合转与不转球迷惑对手.其中主要得分技术是正反手弧圈球,且以正手弧圈技术为核心,稳定性强,威胁大,在比赛中能占据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5.
运用乒乓球“三段分析法”等,对王皓、张继科在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各项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他们在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运用特点,找出其优势与不足,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江大伟  段丹伟 《精武》2012,(18):5-6
将张继科在2011年在鹿特丹举行的第51届世乒赛单项比赛中进入男单前16名后的四场比赛的发球抢攻晨、接炭球抢攻段和相持段技战术特点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定量研究,找出了其在技术、战术上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未来训璐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进一步提高其技战术水平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继科——轻挑后快速反拉,落点刁钻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台内球技术的运用越来越灵活。早在小球时代,运动员对台内球的处理还相对单一,除了纯粹地控制就是纯粹地进攻,更多地争夺还是围绕着长球展开的。如今改为大球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14,(10):90-95
本期名将赏析我们为大家带来三组关于丹羽孝希的发球抢攻技术,这三组图不是比赛中拍摄的,从实战角度讲可能对抗性相对差一些,但这种示范技术图更加清晰,更能体现技战术的细节,更方便大家对照自身,取其精华。第一组是丹羽孝希发球后的侧身抢攻。这板球势大力沉,如果再加以落点的配合,效果绝对上乘。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对樊振东比赛进行分析,目的是提高樊振东的比赛成绩,为他以后的比赛提供帮助.研究显示:在发球阶段樊振东以正手逆旋转和顺旋转发球为主,落点为对方的正手位和中路位短球位置;在发抢段中,樊振东发球有力抢攻意识、正反手拉球、正反手反拉和反手台内拧球是主要战术;在相持阶段,樊振东出球质量很高,左手选手不同回球的轨迹和落点造成樊振东在相持中远台反手位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20.
运用乒乓球“三段分析法”等方法,对马龙、张继科在第20届乒乓球亚洲锦标赛男单决赛中各项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他们在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运用特点,找出其优势和不足,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