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语文教学是“学生接近、理解文字,感受语言魅力的舞台”。文本是一个全息元,只有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质疑,合作释疑,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入的阅读,才能有更深的感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把重点引向对青海湖梦幻般的神奇美的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激发情感,让学生在纯真的阅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课文复述也是重要构成环节,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文复述的教育功能,并优选训练方法,精设复述活动,强化复述训练,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一、高中英语课文复述及其作用 课文复述,即在理解与记忆的前提下,学生有效整合文章内容,然后运用自己的语言,条理清晰地表述课文内容.在复述活动中,学生需要进行理解、组合、记忆、表达等思维活动,这对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强化教学效果等是极有帮助的.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课文复述的教育作用与意义可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感悟很重要。所谓阅读教学中的感悟,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我们教材上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只有让学生多读、揣摩,才能使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才能明晓文学语言的雄浑意境。我在教学中通常采用多渠并进的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并让学生在感悟中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4.
李全 《华章》2012,(20)
背景知识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内容,而教师的教学语言则承载着传授背景知识的主要功能.因此,教师应该精心锤炼课堂语言,借助精彩的语言表达,展现课文背景知识所蕴涵的无穷魅力,促使学生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人文特征,帮助学生掌握作者的创作风格和提高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本文将以背景知识为研究对象,从教学语言的语言时机、语言方式、语言感情三个角度,探讨课文背景知识的有效传授,希望借助语言之和风,吹开文本之旧裳,促使学生有效感悟,生成课文的有效价值.  相似文献   

5.
吴忠豪教授认为:"‘复述’是让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的一把钥匙。复述时如果加入了主观的理解,并将新的信息与以往信息相联系,这样的精细复述更有利于提高记忆的保持量。所以和背诵相比,复述更有利于大脑的长时记忆。"所以,在语文课堂中我们不应只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理解、感悟,而要花一定的时间在语言的运用上、在课文的复述上,让学生轻松地、优美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一、给予语言拐棍,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6.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以及阅读教学的不断改革,教师专注于文本的深入解读,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使阅读教学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用浅近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唱出语文课堂的华彩。  相似文献   

7.
统编教材从二年级到五年级分别安排了讲故事、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等复述能力的训练。故事类课文自身具有语言、情节、结构上的鲜明特点,相比其他课文,用来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有一种天然优势,毕竟故事就是用来讲的,与复述之间有着高度重合。因此,借助故事类文本来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是一种非常科学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的情感比较细腻,纵观收录于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不少文本情感丰富,它对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萌芽期的小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品读是有效深入文本情感的重要通道,教师如何紧扣文本的情感基调,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从而让学生在语言积累的同时又能获得情感的熏陶呢?一、有效品读感悟。在感知中体验情感 要让语文学习理性回归语言本色,“读”必不可少,只有通过大量的“读”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作品所蕴含的情感;也只有读,才能让学生建立语感,积累语言。语文教学如何抓住情感基调,有效引导学生品读呢?教师要结合不同的课文和读的形式,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文本,从而体会“读”的乐趣,获得情感的熏陶。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这是一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文章,文本蕴含着深深的情感,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整体品读感受文本的情感,让学生深切感受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切人本文,课堂导入之后,我设计两个问题:①“亲人”指哪些人?为什么称她们为“亲人”?②志愿军战士怀着怎样的感情跟她们道“再见”?使学生一开始就带着紧扣文本情感的问题去朗读课文。当学生朗读完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出课文的两条线索:一是由“再见了”三字提示的志愿军战士与大娘、小金花、大嫂即将离别时依依惜别的感情线索;二是由“亲人”二字提示的大娘、小金花、大嫂救助志愿军胜如“亲人”的叙事线索。这样,学生对课文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并容易对文本的感人故事产生兴趣。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亲人”—她们都为了救助志愿军而不惜做出重大的牺牲,为了让学生能更?  相似文献   

9.
复述是指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阅读内容进行加工、整理、改造,形成自己特有的言语思维,组织个性化语言进行流利地表达。复述关注的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从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故事体课文着手,利用故事特色的语言表达和特有的结构范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复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复述课文是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按照一定顺序,清楚、连贯地叙述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事件、情节、环境等内容的教学形式,是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复述课文,能够在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  相似文献   

11.
一、说课。实践可行,操作简便 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书面语言虽占不少比重,但口头语仍是最为普遍的。因此,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活动,说是最基本的。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重要途径。说话训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随意说,也可以按照一定的要求说。还可以说课文。说课文,就是让学生在充分研读课文、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的内容,讲述自己对课文中字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复述课文是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按照一定顺序,清楚、连贯地叙述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事件、情节、环境等内容的教学形式,是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复述课文,能够在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培  相似文献   

13.
由于社会背景以及学生综合知识结构的组成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当代学生在面对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时,往往觉得在理解上有一层隔膜,无法真正地深入文本,体验文本语言,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创设一些动人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引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贴近文本,走入作者心灵。  相似文献   

14.
当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很多都节选自名家名篇。在人选教材之前,教材编著者考虑到当代社会的语言习惯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这类文章进行了适当的删减与调整,因此,课文与原文相比少了点原汁原味。对于这一类型的文章,教师应该充分运用教材所关涉的各种有效教学资源,引领学生潜入文本,在体悟品析中实现对语言的感悟、内化、积累和运用。  相似文献   

15.
精读课文是提升学生阅读质量的有效方式。基于这个特点,教师可以从文本的关键段入手,直击重点,引领学生解读言语的智慧、品味文本的细节、感悟语言的魅力,以达到真正提升学生阅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文本解读中的语言品析是对课文的词句、段落、篇章等进行分析,是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语言品析在把握词语意蕴、感悟情感主旨、领会写作手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我尝试引导学生抓住文本品析语言,从字里行间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朴归真,有效激活了课堂。  相似文献   

17.
创造性复述是统编语文教材五上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要求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在复述语言平实、情节生动的民间故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创新复述形式,补充复述内容,改变复述角度,进行创造性复述,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而课文复述是学生有效进行信息输入,灵活组织运用语言,提升综合英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高中英语教师善用课文复述教学策略,不仅能帮助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实现无障碍深入阅读,还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语言表达、写作水平提升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课文复述的重要性,并提出有效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朱毓娟 《教学月刊》2005,(12):33-34
复述是对学习材料的维持性的言语重复或在选择基础上的保留重复。组织好学生英语课文的复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课文中的语言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更能使学生把教材内容活化为自己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以及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宜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解读文本,以避免挤去应该给学生充分阅读来感悟文本的时间。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学科,来不得半点虚伪。任何离开了文本语言、脱离实际的训练,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脚踏实地,切实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读感悟文本语言,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有效提升。那阅读教学,应如何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