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乏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就会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并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我们应从教学情境中“导趣”,在课堂活动中“激趣”,在联系生活中“启趣”,让兴趣成为思品课的亮点.  相似文献   

2.
黄积恭 《中学文科》2009,(18):49-49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呢?  相似文献   

3.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个"好"与"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可见,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培养浓厚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求知,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有不足之处,请各位同仁和专家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实效性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线,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是每位政治老师都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根据本人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及教研的经验,我认为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相似文献   

5.
李高明 《考试周刊》2010,(3):169-17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产生动机,引起注意,激起情感,促使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和兴趣。因此,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真正地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7.
思想品德课新教材(人教版)的最大亮点,就是在每个单元的前面都设置了“主题探究”教学内容,将活动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与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旨在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体现“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践行”的新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8.
王文豪 《考试周刊》2012,(72):124-125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要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想让学生认真地上好每一节思想品德课,就要让他们对思想品德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转变教育观念,探究适宜新时代而又能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摆在每位思想品德教师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王学荣 《学周刊C版》2014,(12):135-135
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学习的积极行为来自于自身对学科的主观认可与喜爱.只有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乐学,我们的教学才能取得成功.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乐于探究、爱上学习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成为当前教学的重要任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好""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可见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那么究竟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应重视三环节.  相似文献   

11.
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呢?我认为,除了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兴趣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力,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那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2.
杨雪莲 《考试周刊》2010,(14):169-169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博士也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有了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那么,怎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主题式教学设计以主题为中轴,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避免教学内容碎片化;体验式学习通过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活动,使之在参与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充分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主题式体验学习是思想品德改革的亮点与前沿课题,代表着课改趋势性方向。戴慧同志在主题式教学设计和体验式学习理论指导下,结合一线教学经验,总结、提炼出适合思想品德课的主题式体验学习模型与流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德育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提供教育方法论。总之,主题式体验学习帮助学生用眼睛观察社会、用指尖触摸社会、用心灵感受社会,在体验探究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实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兴趣指喜欢什么,爱好什么。兴趣还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它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兴趣能有效地强化学习的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之”就是兴趣。因此,学习兴趣及培养问题一向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只有对思想品德课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志倾向,是人们认识事物所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习内容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上张扬,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提出学生学习的三种不同层次:死记型(知之者);喜欢型(好之者);快乐型(乐之者).  相似文献   

18.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内容和其他科目相比显得枯燥、抽象,在部分师生眼中作用不大,因此不感兴趣。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相似文献   

19.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成为当前教学的重要任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愿意学,就是喜欢学。可见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那么,究竟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20.
<正>长期以来,受狭隘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难以彻底转变陈旧教学观念。"标准答案是什么就记什么"的至理名言高悬头顶。"一切为了考试,一定与答案保持一致",牢牢控制思想品德课教学全过程。上课,照本宣科;授课,勾画重点;考试,死答要点;上课,死气沉沉。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思想品德课鲜活、灵动、生机盎然起来,把学生的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