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网友在网上发帖子说:我是小学语文老师,对学生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对他们"紧"了,平时上课根本没有几个人回答问题,对他们"松"了,他们就骑到我头上来了.郁闷啊……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义是生物教学的磁石,也是学生学习的触发剂.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异常活跃.从教学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不断提出有趣而义有思考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等.通过种种手段,及时地把学生的直接兴趣发展为间接兴趣.为此,我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嗣中探究知识,来谈谈"初中生物教学应以‘乐'促‘学'"论题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教学需要思考,思考需要时间.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因此,需要我们在教学时"学会等待". 一、把握"似解未解"时的"等待" 在我的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老师刚把问题提出来,学生就立刻举手争着回答(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但很多时候回答得"文不对题",而且还会有答得很"幼稚"的时候.此时,我们不应急于评价他们的回答,而应让学生慢慢思考老师的提问再作回答,切莫有任何"耻笑"的成分.  相似文献   

4.
这里所谓"差生",是指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老师对"差生"要关怀、体贴.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对他们的进步,那怕是点点滴滴的,也要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有的老师对"差生"要求得过高,态度过严,拔苗助长,达不到目的.有时反而会闹成僵局,收拾不了.还有些老师怕"差生"影响"及格率"、"升学率",总是忧心忡忡,甚至"威逼"他们、"排挤"他们,这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抛弃了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大量涌入城市淘金,开拓自己崭新的天地.他们常年在外,其子女或留给老人照料,或托给亲人管护.这些被留下来的特殊"人群",我们称之为"留守学生".这个群体的学生在我校已有相当数量.他们的表现往往令人堪忧,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一说到他们无不长吁短叹,苦无管理良策.其实,只要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真诚的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下面,我就如何管理留守学生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6.
老师给学生"挑刺",已司空见惯,可是,学生给老师或他人"挑刺",就很少见了.记得我在当班主任、做教学工作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处理问题的能力,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和书写,组织班里的学生对学校、街道张贴的各种标语、广告牌、警示牌、报刊以及学校编印的学生手册、一日生活常规等进行"挑刺"比赛活动.  相似文献   

7.
许多学生把"笔记记得好坏"当成学习态度认真与否的一种标准,把这当成"对得起自己"的一种依据,当成"对得起家长和老师"的一个依据。这就出现一些学生课堂笔记记得很好,但是成绩并不理想的现象。对一些笔记很认真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老师也找不出其中的原因。家长来了,老师还表扬他们学习态度端正,把成绩不好的原因推说是智力问题或者是学习方法问题。结果,造成一些或者更多学生抱有这种"记笔记就是学习"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互动,克服思想障碍是关键 一般情况下,同学们很少主动跟老师交流,是担心自己的观点太平庸,害怕被老师看不起,再者动不动就往老师身边跑,会让同学们认为在跟老师套近乎.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学习的习惯?其实,学生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老师没有理由不喜欢一个爱思考、进步快、思想活跃、分析问题能力强的学生,他们应主动接近老师,与老师交流沟通,关键在于教师要鼓起学生主动向老师靠拢的勇气.  相似文献   

9.
贵刊2007年第11期安敏老师的<为什么他们都喜欢铁罐>一文,写的是她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出现的"学生大多数喜欢铁罐"这个意料之外的结果以及后续的"纠偏".安老师"一定要让学生说真话"的观点让人钦佩,其教学风格也是独特的.但我觉得安老师的困惑在实践中还没有得到完美的解决,因为"大多数学生喜欢铁罐"的教学效果说明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一定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不少中小学校不愿接纳师范院校的学生到学校实习,理由是"实习老师来校会产生负效应".他们担心实习老师走后,学生对"常任老师"往往会产生厌烦感,甚至有抵触情绪,会有"曾经沧海难为水"之感等等.  相似文献   

11.
学生"打小报告",指的是学生在背后向老师反映其他学生的不是,向老师反映某些学生的问题.有许多学生看到某些学生做错了事,讲错了话,觉得向老师"打小报告",是一件很光荣的事,而且很有可能受到老师的表扬.在一般老师的眼里,都易把学生向老师"打小报告"看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其实不然.学生向老师"打小报告",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正确引导和妥善处理学生"打小报告"的现象,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如何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学生"小报告"的现象,作了一些研究和探讨,现提出一些看法,供广大教师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学生学习成绩好,同学羡慕,老师重视,家长厚爱,整日沐浴在阳光下.这些学生被教师认定为"优秀生".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视线往往锁定班级的"问题学生",对优秀生总以为他们学习自觉、求知欲强、成绩突出、遵守纪律,很"安全感",不会让老师担忧.因此忽视了对这些成长在掌声和鲜花中的优秀学生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课堂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过了一会儿,只见学生仍有些迟疑,老师鼓励道:"大胆举手,大声回答,勇于表现自我,才能走向成功的舞台!"随后许多学生举起手,坐在南墙角的一位男生此时手举得很高.老师看了看、稍作停顿之后,指着他说:"好,××同学,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岂料话音刚落,就引来一阵哄笑和唏嘘.老师旋即以锐利的目光扫视四周,转而对那位男生说:"你大胆发言."教室渐趋平静.  相似文献   

14.
新上任的语文老师第一堂课布置的作文是《我的理想》,刚在黑板上写完标题,下面就唉声叹气.老师很吃惊,就问一个学生:"为什么你会有这种反应?"学生说:"老师,您是让我说真话吗?"老师回答:"当然要说真话."学生立即说:"我觉得这个作文题目太可笑啦!"  相似文献   

15.
《教师》2009,(16)
提起辅导小学生作文,尤其是我们教小学三年级语文的老师谈起这个话题,就倍感头痛.作为三年级学生,由二年级的句、段训练一跃到了篇的训练,学生们感到无从下笔.但只要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做好充分的准备,引导学生交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就不难激发他们的写作情感,也会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沟通"浅析     
日前,在朋友家见到一对从北美回来探亲的年轻夫妇,由于职业习惯,闲聊中谈及那里的学校教育.他们说北美的老师与学生只有年龄、知识、阅历的差异,他们的相处毫无拘谨,可以挽胳膊、搭肩、击掌,像朋友.每个新学年开始,新任老师的第一堂课必是介绍自己--年龄、学历、性趣爱好、生活习惯乃至喜欢的颜色、饮食嗜好、喜欢什么样的人等等.学生亦必须同样介绍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可以不断地讨论教和学在方法、技巧上的经验与问题.老师讲评学生作业,指导学习方法;学生对老师的教材、教学方法也坦率地评说、提出意见与建议.老师和学生就在这一次次坦诚、宽松的沟通中增进了解、完善自己;教和学也在这一次次的研讨中得到改进和提高.年轻朋友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让我好生感慨--沟通确实是人与人之间产生和谐与美好的法宝.  相似文献   

17.
小赵老师刚毕业走上讲台.去年,学校领导让他接手初二(5)班.对于这个班级,大家都心照不宣,这是整个年级里纪律最差的班,课堂上经常乱哄哄的,学生迟到更创造了学校通报批评次数之最.这个班原来的班主任梅老师主动要求换岗,他说他承认自己败给了这个班.学校老师都想看看,这个小赵老师怎么"对付"这个班.原来的梅老师也算是老教师了,已经败下阵来,小赵老师毫无经验.估计是镇不住的.从正常情况看,在学生们还不了解新老师的时候,他们会规矩一段时间,但时间一长,就会露出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8.
物理难学、物理难教,究其原因之一是部分老师没能走近学生,没能做好问题跟踪落实.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老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他们的困惑是什么.要改变物理难教难学的现状、进行有效教学必须做好对学生的问题跟踪.  相似文献   

19.
作为老师,对学生当然心怀美好的愿望:愿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愿他们过得幸福快乐,愿他们在班级、在校园里和睦相处、共同进步……教师的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教育者的美好愿望不断实现的过程.可是.教师的美好愿望,有时表达方式并不恰当,因而会受到一些学生的抵触.而毛老师以女性独有的温柔和细致,把她对学生的美好愿望挂到"给予链"上,以这种新颖、独特的形式向学生求助,恳请学生帮助她实现自己的愿望.发现了学生的问题又不想直接批评他,心中热切地期望他进步、成长,这时该怎么办?你可以--  相似文献   

20.
吴进  刘明富 《贵州教育》2008,(15):18-19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更是一个合格的教育者.一个班的学生,个性差异是千千万万的.当然优秀生要鼓励鞭策,适当补充"营养快线",而"问题生"则要帮扶,让它早日脱"贫".这里要谈的是"问题生"的教育.多数教师对他们的教育,普遍方式是:某某同学,你犯了错误,其原因是1、2、3、……,今后要怎样改正.这样的教育是有点效果.然而,有的学生对班主任的教育,是口服心不服,老师的话左耳进右耳出,当面答应你,背后仍然我行我素.怎样才能教育好这类学生呢?对他们的教育,要讲特殊方式,教育要穿插到学生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