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与<江西教育>结下了不解情缘和深厚友谊.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乡村中学任教.当时,学校订了一份<江西教育>,每当乡邮员把<江西教育>送到学校时,我都会"先下手为强",来个先睹为快.时间一长,我便尝试着给刊物投稿.没想到位我的第一篇教学小论文<<卖炭翁>一文对比手法的妙用>很快就在<江西教育>1989年第6期"教学一得"栏目中发表了.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得好:"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难相逢."我人在山西,却有缘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江西教育>相识相知.我和<江西教育>结缘始于2007年,那年,我的一篇书评<在触摸中享受着美丽的风景>发表在<江西教育>A版第2期上.收到样刊后,我认真阅读上面的每一篇文章,从此以后,我便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3.
2009年11月底,我有幸参加了<江西教育>重点作者会,有机会和神交已久的编辑老师及文友共叙情谊,把酒言欢.回想自己与<江西教育>相知相伴的点点滴滴,便有一种温暖充盈心间.<江西教育>对我而言,可谓亦师亦友亦家园.  相似文献   

4.
我所在的学校虽然是一所农村中学,但我们学校有一个很好的传统--领导喜欢订报刊,每年都要订一大堆报刊.<江西教育>是我们学校每年必订的杂志之一.  相似文献   

5.
歌德诗中曾这样写道:"我曾领略一种高尚情怀,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如今,当我参加完<江西教育>全省第三届通讯员、作者培训班后,发现自己也"久久不能忘怀",深感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6.
根据学校安排,近年来我主管学校"打造名师工程"工作.因此,我经常到课堂听课,指导青年教师上课.在评课活动中,不少教师昕了我的点评和建议后,总受问我是怎么掌握课改方向,把握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怎么提高教研能力、专业水平的,我总是诙谐地回答:"我有一个吹枕边风的老师--<江西教育>(B)!"阅读<江西教育>(B)中的案例与分析的文章,特别是看到自己将要上的课文的案例时,或是刚刚听过的青年教师公开课的内容时,我就特别用心去关注,并联系课堂教学实际,看看想想,揣摩体会,往往生发出不少感悟,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7.
竞技场     
<正>01奇葩真题:抱歉,我并没有学好小学数学5月29日上午,考生小诺步履匆匆地走出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脸上的神情显得有点"懵"。当被问到学校面谈题目时,小诺突然眼睛一亮,说出三个字——"奇葩啊!"。"老师问我,4减3等于5是为什么。我当下就懵了,这就是小学数学题啊,明明等于1!"在面谈现场,小诺说自己纠结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原  相似文献   

8.
今年3月的一天,<老年教育>杂志社转来江西宜春读者文志鹏写给我的一封来信:"从<老年教育>连心桥栏目中,我结识了您和<西窗心语>……"热情洋溢的话语,饱含关爱与鼓励的问候,让我感受到一股温暖与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9.
在<江西教育>60华诞之际,我不禁想起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与<江西教育>相识、相知的一些往事,心中充满了温馨和感激之情.我衷心地感谢<江西教育>,是她的关怀、提携与帮助,才使我逐步成长起来,能够在教育事业上做出一点成绩,能够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党的教育事业.是她帮助我改变了生存环境,拓宽了我的生活道路.她是我事业上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10.
捧着2009年第6期<江西教育>(B版),看着那印有自己名字的文章--<难忘讲台情>,我不由得想起第一次和<江西教育>的邂逅.  相似文献   

11.
我跟<江西教育>结缘始于学生时代,从此便相知相伴至今.其间,我跟<江西教育>之间的关系虽然经历过几次角色的转换,但彼此之间的情缘却始终未变. 学生时代,我就是<江西教育>的读者. 我读中学时,对文科没有多大兴趣,分在理科班的我最怕写作文.  相似文献   

12.
陈庆云 《班主任》2007,(8):10-11
当我读到陶行知先生"四颗糖果"的教育故事时,我被陶先生的爱心和教育方式震动了。陶先生简单的几句话透露出的教育民主思想,何其实在、何其彻底啊!"——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想想自己,当学生迟到时,我对他们只有训斥、指责、批评,甚至发狠、威胁。可  相似文献   

13.
<正>刚念高中的时候,县城里的一切对于从小镇来的我来说都极其新鲜。当我拿到饭卡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元气满满地对自己说:"多么美好的一个开始啊!"没想到第二天就出糗了。放学后我去饭堂打饭,当把饭  相似文献   

14.
<正>学校运动会落下帷幕了,但其间发生的一件事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其实,事情并不大。某运动员认为自己的短跑项目名次有问题,向裁判老师提出异议,不想却与老师发生了冲突……当家长和学校交涉此事时,这位老师振振有词:"我是替你教育孩子!"这是多么苍白的说辞啊!这让我想起了另外几件事。  相似文献   

15.
<正>去年去美国旅行,因为有外公外婆同行,我订了头等舱机票。我如果只订外公外婆俩人的头等舱,最后的结果一定是:爹妈坚持着坐经济舱,把我和儿子赶到头等舱。今年去新加坡,只有我们仨,路途又不太远,我订了经济舱的票。从登机起,偶得就问:"妈妈,我们为什么不坐头等舱啊?"我跟他说:"宝宝,头等舱很贵,为了照顾老人,我们才会坐。如果没有老人,我们就坐经济舱。"他当时回我一句:"那你为什么不  相似文献   

16.
<正>一、教育背景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是免不了和他人产生冲突和矛盾。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他们以成人自居,不喜欢别人把自己当成孩子,渴望表达自己的见解并被认同。当自己的看法不被他人认同时,有时为了维护自尊,他们就会故意采取与对方要求相反的态度和言行,即出现逆反现象。我所带学生正处初二,学习任务加重加难,在面对家长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正>那天,太阳很好,没有顾客,我便坐在花店门口,闭上眼睛,懒懒地晒着太阳。"阿姨,我要订花,订好多好多的花。"一个略显稚嫩的声音将几乎要进入梦乡的我拉了回来。我睁开眼睛,一个清瘦的小男孩站在我身边,略显苍白的脸上带着微笑,大眼睛一眨一眨的,显得那么可爱。我连忙站起来,把小男孩让到屋里,问他:"你要订什么花?订多少?""我可以预订几十年的花吗?"他仰着小脸问我。我"扑哧"笑出声来:哪有这样订花的。"我要订60年的花,  相似文献   

18.
一生的最爱     
我从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于1966年当上了一名普通教师.从此,我便与<江西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走上讲台不久,我便接到了一次公开教学的任务,讲课的内容是茅盾的名篇<白杨礼赞>.当时我心中一点底都没有.  相似文献   

19.
<江西教育>60华诞到来之际,作为她的读者、作者和好朋友,我衷心希望她再创辉煌,为江西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江西教育>在我几十年的教育人生中,对我的起步、成长、成名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之间的情缘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1958年,我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江西师院附中任教,很快就成为物理学科的骨干教师,并在省、市物理教师队伍中崭露头角.记得我的第一篇教学总结文章就是在<江西教育>发表的.  相似文献   

20.
20年的杏坛耕耘,<江西教育>坚定了我扎根乡村的信念与决心;20年的相知相伴,<江西教育>让我找到了教师职业的幸福与快乐.她如良师,传递着教书育人的方法,给我启迪与智慧:她是益友,用温暖的话语,给我安慰与鼓励.翻开一期期<江西教育>,重温与她牵手走过的峥嵘岁月,往事如烟,却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