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出文章的情与趣、精致与美妙,读出独特体验,让童心在朗读中飞扬,是朗读教学最美妙的境界。但是,总见教师指导朗读时,学生读书的积极性难以调动,书读多遍,水平依旧在原地徘徊,更难以读出应有的飞扬的神采。究其原因,最大的症结就是教师没能让学生融入文本情境之中。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朗读对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朗读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材料.因此,教师应加强朗读的有效教学,使学生学会朗读技巧和方法,从而读出语感,读出童趣,读出心声,读出真情.  相似文献   

3.
个性化朗读是一种极具个性的、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文本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和意蕴,个体对文本的体验不同,朗读的方式也肯定会有差异.朗读要读出味道、读出个性,应该把"朗读"与"感悟"结合起来.在朗读训练中体现层次性、把握指向性、注重整合性、体现广泛性、朗读指导要有巧妙性.  相似文献   

4.
朴禾 《文教资料》2012,(5):43-44
朗读是一种诗意的表达,可以再现语文的美。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美,读出情感,读出领悟,读出见解,读出写作的欲望,将朗读能力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通过朗读将美感带入语文课堂,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通过朗读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操;能起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的特殊功效;还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训练语感、规范语言.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尤其重要,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寻找朗读规律,引导学生领略课文蕴含的情感,使学生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池上》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教学这首诗,我力求体现“以读促悟”的教学理念,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将朗读与思考、朗读与想象、朗读与积累、朗读与运用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并最终达到诗境、语境与心境的巧妙融和。  相似文献   

7.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传授语文知识、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读出声音来,读出情感来,读出韵味来. 一、创设情境,激情朗读 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活的涌动."而激活语言文字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入情入境,情境的渲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朗读的激情.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阅读的基本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要读出停顿、读出变化、读出画面。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朗读,应读出情(情感),读出形(形象),读出意(意境),读出味(品味),读出律(韵律)。恰当运用朗读培养学生学会品析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运用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课标明确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要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现如今,朗读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重视,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即使掌握了较好的朗读技巧,也仍然很难通过声音将文本内涵表达得淋漓尽致、恰如其分.我认为,只有对文本进行深入挖掘,再现情景,才能读出感情,读活人物,读出韵味.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师要多一些思考和精心设计,切实抓好学生的朗读训练,教会学生读出课文的美感.在教学北师大版<林中乐队>这篇课文时,笔者在教学中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读出课文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12.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谈了五种朗读指导策略,即自主感悟,读出强调;想象画面,读出意境;联系实际,读出体验;进入角色,读出情感;恰当评价,读出进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灵活选取一种或多种策略综合运用,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朗读,从而提高学生朗读质量,使学生从朗读中得到情感熏陶,获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3.
朗读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朗读,让朗读展现语文教学的精彩呢?笔者认为,教学中可以通过品词析句,读出画面;创设情境,读出情感;示范朗读,引起共鸣;尊重个性,读出味道。  相似文献   

14.
一、诵读———纵情地渲染美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有助于理解思想内容,而且能体会到语言的意味。古诗中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自行感知和体会。读书百遍,熟读成诵,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应要求学生读读背背,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消化和吸收。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反复地朗读,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新奇、读出意味、读出感情。朗读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学生朗读时可以轻声自读,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还可以高声诵读,底气十足,慷慨激昂,读出气势,读出自信,…  相似文献   

15.
麻双艳 《快乐阅读》2011,(26):130-130
在教学实践中,多读与不读是绝不一样的。读则通,通则悟,悟则明。这样方能读出学问,读出意义,读出收获,因此说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一、朗读感受语言之美在语文课堂上我经常给学生读书听,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初学英语朗读训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的朗读,不仅可以感受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而且能使小学生的听觉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朗读中得到培养,进而使学生想读、爱读、读出自己的味道.本文针对小学初学英语的学生如何进行朗读训练谈了一些看法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愉悦的心灵在品鉴中飞扬读了两遍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或许是写作时代太过久远,而我的背景知识又过贫乏;或许是文章思想内涵博大精深,而我的理解又偏于肤浅……总之感到艰深难懂,自然兴趣也不大。那么学生呢?“同学们,预习过课文之后有什么感受?”“看不懂!”“不喜欢!”“没意思!”学生的反应在我的意料之中。“没关系,今天老师给大家支两招儿,帮助同学们读出点感觉,读出点味道,读懂这篇文章。第一招儿就是听那已经读懂了一点、已经读出点感觉的我朗读一下。”学生们一边认真地听我充满感情、抑扬顿挫地朗读,一边按要求圈画出佳词锦句。…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阅读教学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进行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人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教师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应重视学生自己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对同样内容的朗读,能读出各自的韵味,让学生在反复、有效的朗读中,理解、感悟课文的点滴妙处.  相似文献   

19.
<正>小学英语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朗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通过激发学生英语朗读的兴趣,在学会朗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等方面帮助学生学会朗读、喜欢朗读,读出兴趣,读出水平。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生不会朗读英语、不喜欢朗读英语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我们必须从学生  相似文献   

20.
<正>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中的训练内容之一,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读出情,读出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