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华武术》2002,(8):40-41
首届中国武术散打世界杯比赛即将于7月25日拉开战幕.来自全世界的顶级武林高手将决战上海滩。这场规格、档次最高的世界武林盛会的举行,标志着中国武术散打运动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把以实战技击、克敌制胜为目的的传统武术.整合成为一项现代竞技体育运动。这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巨大工程。现代竞技体育的一个基本特点是fair play.也就是公平竞争。而要做到公平竞争.就要制定一个细致、完善的规则。今天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无论是对抗性项目,如拳击、跆拳道.还是非对抗性项目.如足球、篮球.都有一套非常完备的规则体系。项目本身的技术发展.要求规则更加完善;同时.规则的发展也对竞技项目的技术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散打运动的发展历程中。散打规则的制定.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全面了解武术散打的发展历程,记者采访了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教授朱瑞琪先生。散打世界杯将使用1998年出版的武术散手竞赛规则。  相似文献   

2.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如今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项赛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商业价值、市场前景,也不仅仅在于它对中国武术的巨大的宣传作用。抛开这些表象的东西,我们从散打王赛事的背后可以看到更深一层,那就是中国武术——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在新的世纪里如何继承传统,吸收现代科学理念,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同时,散打王也在改变着人们对中国武术的传统看法。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主任朱瑞琪教授和中国武术研究院技术部的刘普雷先生。朱瑞琪教授一直研究武术散打,对散打的发展了如指掌;刘普雷先生不仅练习过武术套路、现代散打以及摔跤,还是著名意拳大师姚宗勋先生的得意弟子,对意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传统武术有着深入的研究。在散打王争霸赛中,朱瑞琪教授和刘普雷先生联袂做电视解说,他们那深入浅出的解说和精彩的评论,给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武术始终是通过展现它的“技击性”来凸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竞技武术散打是徒手对抗的竞技体育项目,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竞技离不开规则,可以说规则对整个竞技运动具有导向作用,而竞技运动的发展又为规则的修订提供了实践的基础,两者互相促进,互不分离。竞技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的变化大体经历了“打擂”阶段的前期探索、“拳脚门”时期的“雏形建立”和新中国成立后“散手”阶段的“逐步定型”、“散打”阶段的“渐趋完善”四个阶段。四个阶段环环相扣,竞技武术散打运动逐渐成熟、完善。  相似文献   

4.
王涛  小舟 《精武》2004,(10):28-29
时间:2004年9月,一个阳光有点毒辣的午后。地点:北京体育大学一座写满历史的教学楼前。(武术学院的办公楼正在修建)。人物:朱瑞琪教授、王涛和小舟。关于朱瑞琪:朱瑞琪,现任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武术八段,国际级武术裁判员。自幼学习南拳,上大学后又学了长拳、查拳、形意拳、太  相似文献   

5.
散打运动自1979年从我国传统武术运动中脱胎而成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至今,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印象是“拳击加腿”、“打法过于单调”、“没有中国武术的味”。中国散打运动应以中国武术各流派的徒手格斗技法和战术为主要内容,以民族传统理念为基础,制定适合中国武术散打运动的、自己的竞赛制度和规则,使中国“功夫”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于世人面前。然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我们的武术散打工作者共同努力。1增强体质、功力训练,提高运动技能、技战术水平现代散打运动表明,所有高难、实效的技击技术、战术技法,都  相似文献   

6.
刘同为教授     
刘同为教授(1953-),硕士生导师,武术七段,国际A级裁判,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委员。现任上海市武术协会副秘书长,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中心副主任。刘同为教授参与了全国体育院校《武术》函授教材,全国武术馆校教材,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国际武联指定教材初、中、高级教程,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中国武术史,武术大百科全书,全国体育院校武术专修教材等多本教材的编写工作。还参加了第二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的创编、拍摄和撰写工作。近年来,刘同为教授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了20多篇科研论文。曾有数篇论文入选第一、五、六、…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打”有好几种,跆拳道、空手道、自由搏击、武术散手等等。其中武术散手是较为引人注目的一项。北京国际武术散手擂台邀请赛,对各国散手名将作了一次检阅。武术散手俗称散打,是中国武术的格斗形式。由于它既健身又防身,所以自古以来为群众所喜爱。目前全国至少有十几万人坚持练散手。中国武术研究院的高级教练、本届比赛组委会副主任吴彬介绍说,1982年将散手列为全国正式比  相似文献   

8.
《搏击》杂志在国内以探索搏击、武术、散打、拳击等对抗性竞技项目为宗旨,对我国武术散打的发展起重要的导向作用。作为一名武术爱好者,读了今年第九期刊登的《塑造武术散打竞技形象漫议》(以下简称漫议)一文,感到非常震撼和耳目一新。目前武术和散打  相似文献   

9.
从4月2日到5月7日,散打王争霸赛第一轮的六场比赛已经偃旗息鼓,鸣金收兵,六个级别的选手次第亮相擂台,为晋级本级别排行榜上的座次,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在群星灿烂的散打王擂台上,我们评出了“每周一星”。这“每周一星”并不一定是擂台称雄的胜利者,还包括功亏一篑、虽败犹荣的失败者。散打搏击,是力量、技术的比拼,更是灵魂、意志的较量。在拳来脚往、血汗飞溅中,净化的是心灵,闪光的是灵魂。同时,我们还聘请了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的朱瑞琪教授和中国武术研究院技术部的刘普雷先生,对每一周的赛事做精彩、独到的点评。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相信朱瑞琪教授和刘普雷先生的评论,能使广大武术爱好者更好地欣赏散打擂台赛。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2006,(1):T0002-T0002
1938年出生,河北安新人。“中华武林百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武术学会委员,北京市武协副主席。自幼随祖父李玉琳、叔父李天骥习武。多次担任全国武术比赛裁判长、总裁判长等。出版了大量太极拳专著,代表作有《太极拳标准教程》《太极剑入门》《武当太极剑》等,创编了套路“太极功夫扇”。多次出国讲学及担任裁判。  相似文献   

11.
以文献法、逻辑法分析《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打练合一、精炼传统”的编写原则,讨论其对于中国武术改革的历史价值.研究发现,段位武术可以治愈中国武术长期以来自我分裂的痛苦,使中国武术回归技术本根,深入到中国文化的活水源头,汲取营养以恢复元气,从而对中国的传统武术、竞技武术、大众武术、武术研究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 0 2年 9月 2 7日 ,北京体育大学“十五”期间高等体育教育精品教材项目《篮球运动教程 (函授 )》经北京体育大学教学指导与教材建设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评审组审议通过 ,予以立项 ,并确定为三级资助项目 ,资助教材的出版。2 0 0 3年 4月 12~ 13日北京体育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组织有关篮球专家和长期从事成人教育的专家组成教材编写组 ,学习、讨论北京体育大学教学指导与教材建设委员会关于编写“十五”期间精品教材的指导思想与编写要求 ,成人教育学院院长张明廷、副院长惠敏对编写教材提出了要求。本教材由北京体育大学篮球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3.
十运会武术散打半决赛技术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十运会散打决赛有关运动员技术动作统计发现,竞技散打对“金牌”的争夺完全步入了功利主义的单向度发展轨道。研究认为,竞技散打应有的未来走向应是:规范并全面掌握散打动作技术;完善散打技术体系,建立不同的训练网络层次;强化科学系统训练,全面提升教练员、运动员素质;同时,修改竞赛规则,完善裁判法,提高其竞技性与观赏性,以使竞技散打向既要考虑“金牌”,又要充分体现武术文化精髓和特色的辩证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93年初,中国武术研究院的几位年轻人在一起“侃大山”。当他们把思路聚焦到传统观念——现实武术——市场经济三方有机结合方面时,便酝酿、创办了“武状元”赛制(即中华武术散手擂台争霸赛和挑战赛)。该赛制的诞生,孕育了我国历史上第109位、新中国第一位武状元的诞生。同时,在中华武术走向市场的道路上迈开了可喜的一步  相似文献   

15.
《冰雪运动》2008,30(4):F0002-F0002
郝光安教授,1960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中共党员,北京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郝光安教授现任北京大学体育教学部主任、北京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秘书长和北京大学艺术与体育委员会主任。主要社会职务有: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教材委员会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专业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分会常务理事,全国大学生田径科研评委,北京市大学生体协竞赛、教学委员会委员,沈阳体育学院、海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武术的技击本质为依据,试论武术“打练结合”训练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找出制约武术“打练结合”训练模式的相关因素为:⑴现代竞赛需要决定运动员的训练模式;⑵套路和散打项目在运动形式、运动性质等方面的异同难以使一名运动员兼习两种项目;(3)武术国际化市场决定套路和散打项目均需要各自改进加强。并提出套路运动S在练习套路的基础上练习散打、竞技武术套路动作的编排要有攻防含义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阐述了竞技武术“打练结合”的历史渊源、提出背景、当前的研究现状和期望解决的问题,深入剖析了当代竞技武术“打练结合”回归之路的障碍。期望通过研究竞技武术“打练结合”的回归为竞技武术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以防止作为竞技项目的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在发展过程中走不必要的弯路。通过分析,本文认为竞技武术“打练结合”的回归受到武术技术本体的不相容性、竞技能力需求的差异性、及竞赛训练内容与训练目的高度一致性等多方面的限制,在实际实施中较难进行协调与融合。因而,当代竞技武术“打练结合”的回归,将不利于武术竞技项目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吴志勇  李俊 《武当》2022,(9):58-60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苌乃周武学《中气论》《行气论》《养气论》等理论进行分析与研究,认为:中国散打运动应将苌乃周武学理论运用到散打比赛与训练之中,“中气”理论可提高中国散打比赛抗击打能力;《行气论》有助于散打比赛技术攻防组合与转换;先发制人等理论为散打比赛提供了灵活多变的战术运用。启示:1、中国散打要认真吸取中国武术古籍理论的精华,才能突破与超越自己,避免与世界其他流行技击项目的雷同。2、武术工作者应潜心研究中国武术古籍中的技击精华,为中国散打运动的创新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武术未来走向的再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朝旭 《体育学刊》2000,(3):114-116
围绕中国武术能早日成为奥运项目开展和从事武术训练、竞赛,不是武术未来走向的根本目的,还须考虑其化价值(包括医疗保健)存在。武术的两条腿走路,不应仅限“套路”和“散打”两种运动形式,而应形成“运动项目的健身、防身竞技性”和作为“传统化的修身、养性、医疗保健大众参与性”两条腿走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首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中外运动员摔法运用作了相关的数理统计、比较,并探讨了现代竞技散手中摔法的一些主要特点及影响摔法的生物学、力学因素。旨在对运动员在今后的摔法训练和应用起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