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人生信仰呈现多元化、开放性、包容性特征。生命信仰、国家和民族信仰、家庭信仰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大学生信仰的主流,而宗教信仰、金钱信仰、神灵信仰处于次要地位。大二是家庭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转折点。学生党员对国家和民族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度相对较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生命教育、党的知识教育等是培养大学生科学人生信仰的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2.
当前,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非常重要,它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也关系到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进行信仰教育目标在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四有”新人;内容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五信”教育,即物质信仰、精神信仰、伦理信仰、国家社会信仰和宗教信仰。基础是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是夯实大学生的法纪信仰和道德信仰,关键是弘扬主导信仰,根本是着眼最高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3.
高校信仰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大学生是否具有信仰、具有何种信仰对大学生本人来说事关其人生发展的方向,对社会和国家而言,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兴亡。面对社会转型时期良莠不齐的信仰表现,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指出目前大学生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构建大学生良好信仰教育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本文对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重塑的必要性做具体分析和探讨,指出重塑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重任。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更是一种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类信仰领域的伟大革新,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对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影响。本文围绕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内涵,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6.
青年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当前,随着中国国家经济、政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国际化,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主流信仰模糊化、边缘化,功利化、世俗化等不同情况的危机.从青年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多种形成原因出发,分析研究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手段及对策,引导大学生养成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7.
秦家沛 《文教资料》2009,(30):201-202
信仰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非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信仰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和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加强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信仰危机及其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转型必然会伴随着程度不同的信仰危机。而大学生的信仰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要冷静的分析大学生的信仰现状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才能更好的进行信仰建设,使大学生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9.
<正>大学生信仰教育是规范大学生行为的教育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追求。当代大学生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力量。大学生的信仰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变革,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了严重冲击,拜金主义、享乐主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青年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信仰问题已经成为近十年来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关系着大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我们就国内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中的大学生信仰状况、影响因素、途径与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梳理,提出了研究前景,以期推动我国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向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