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代表一个国家的治国能力,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实现社会治理体制创新首先要认真对待社会现状和社会问题,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政治、社会平衡、工业化、城乡建设、公民权利、自然环境、公共服务之间的关系,这是构建一个国家的必要条件。其次,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能促进社会协同,满足社会发展中的必然需求。因此必须在国家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进行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与时俱进的谋求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以来,社会治理问题成为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生成的逻辑起点是解决社会矛盾、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社会治理体制的建构受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影响,其中社会力量的成长和壮大是社会治理体制建构的内生动力,国家是社会治理体制建构的外生动力,国家与社会力量交织作用,共同推动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的生成,也由此影响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的制度化体系。  相似文献   

3.
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建构与完善是基层社会的治理有序性、有效性的制度保障。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基层,中央各项政策落实责任主体在基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的重点难点也在基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避免体制机制冲突,保障体制机制有机衔接,已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转型期,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倒逼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为了建立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制,需要在借鉴已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优化社会治理格局,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作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升社会治理效益;加强制度建设,使合作治理常态化。  相似文献   

5.
十九大提出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打造共享共商的社会治理格局。本文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收录的2007-2017年的237篇期刊论文分析,绘制社会治理创新领域的知识图谱,通过图谱分析表明当前大城市社会治理研究集中于社会治理模式、基层社会治理、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社会治理创新成为党和政府新的时代使命和叙事话语.就目前来说,社会治理领域中社会整体结构、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问题情境还呈现出很强的非均衡性特征,使得社会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累积.传统社会管理模式无法很好地应对来自社会领域的各种风险和冲击,严重阻碍着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步伐.有必要通过社会治理理念、体制、机制和文化创新构建起包容、开放、和谐的社会治理新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从而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提供稳定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45):187-18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潮州正处于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对于潮州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全面分析当前潮州创新社会治理体制面临的主要挑战,探索符合潮州发展实际的社会治理体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政府管理社会的方式经历了统治、管理、治理三个阶段。目前,我国社会治理中顶层推动、多元化的公民诉求、技术进步以及社会治理形势的倒逼为社会治理理念的确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受传统文化、既得利益集团、传统行政体制和社会组织发展薄弱的制约,当前社会治理实践遭遇了强大的阻力,必须充分发挥现有的革新动力资源,通过观念更新、体制创新、方式创新,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有效化解当前社会治理创新的阻力,确立社会治理理念,优化地方政府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治经济进入新常态,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成为必然选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和社会矛盾的变化促使中央政府必须创新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模式和基层社会自治模式,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从而调节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社会治理关乎社会发展,良好的社会治理是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基层社区治理是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社区治理是否良好,影响社区发展好坏。因此,要推进国家社会治理的良好发展及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势必要重视基层社区治理,进一步完善基层社区治理制度,多层面多角度促进基层社区治理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指出,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实践及研究表明,源头治理是社会治理有效性的基础和前提,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治理方式。高等教育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就是一种源头治理。  相似文献   

12.
13.
人力资本与治理概念的拓展 --从公司治理到企业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人力资本理论对“股东中心主义”的传统治理逻辑提出挑战,界定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治理研究的新方向。由于治理问题存在的普遍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的二位一体性、两权分离的模糊性以及“委托一代理’’关系的相互性,治理的概念应由公司治理拓展为企业治理。  相似文献   

14.
时至今日,协商治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理范式被应用到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我国传统乡村社会中农村宗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乡村治理的进程。在认识和了解协商治理和宗族的基础上探究如何实现村治过程中协商治理与宗族的有机结合,即充分挖掘宗族协商治理功能的发挥,并阐明二者结合的现实意义,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相似文献   

15.
治理理论视野下的教育公共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治理理论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新进展。治理理论批评了"新公共管理"效率至上的倾向,转向构建以合作和服务为核心的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的新型关系。在治理理论的影响下,西方教育公共治理更为关注教育的公共性,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组织结构扁平化、第三部门蓬勃发展的态势。向"善治"迈进的西方教育公共治理正在不断强化公共事务的自主治理,打造教育公共行政与自主治理良性互动的机制,为达成公共教育利益的最大化而努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传统国有企业治理特征是行政型治理。在产权高度集中于国家的产权制度下,传统国有企业被政府化和行政化。在传统体制下,政府是国有企业的治理主体,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治理关系是行政治理关系。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我国国有企业新型治理模式是一种产权契约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从精英阶段、大众化阶段到普及化阶段,研究型大学的治理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特征是从学者治理发展为学校治理再发展到学术治理。治理变迁与研究型大学的内外部动力机制变化密切相关:单一外部机制和静态内部机制造就学者治理,多重外部机制和稳态内部机制要求学校治理,多重外部机制和动态内部机制催生学术治理。当前研究型大学的治理普遍面临内部自由探索与外部问责张力加强、全球规范机制与本国实践矛盾加深这两大时代挑战,中国研究型大学要回应好普及化时代的挑战,先要涵育理性、自主的现代品质。  相似文献   

18.
道德作为人对人本身及人的世界的特殊"立法"在国家治理中不可缺席,尤其是当前社会失德现象的不断泛化对国家稳定和民生发展的负面影响迫切诉求道德的在场。这一诉求既不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再现与新生,也并非资本主义道德的嫁接或移植,而是以"人"为价值本体、以理性为认识论基础、以现代政治文明之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为核心的新道德的在场。在宏大的现代国家治理论题下,道德的新构需要行使国家治权者的德性示范、现代公民性的觉醒与理性的培育、法治的同构以及融合"形而下"与"形而上"完整性的道德的哲学诠释的共时建构。  相似文献   

19.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1):103-108
农村基层依法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不可或缺的内容,是实现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规范乡村"小微权力"运行的迫切需要。当前,农村基层依法治理存在着党组织和村委会关系不顺、普法宣传教育缺乏实效、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不足和依法治村能力尚待提升等系列问题。农村基层应坚持党的领导、村民自治和依法治村的有机统一,立足村民需求,更新宣传内容、创新宣传教育方法,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村务运行全过程,通过推进法律顾问制度、村"两委"配备法学专业人员和设立乡村巡回法庭等措施全面提升农村基层法治气质,实现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