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12月成立,是国内第一个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定位为合成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实验室以发展合成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创新使能技术为主导,建立合成生物学关键工程平台;针对能源、环境、健康等方面的国家需求,在分子、细胞和微生物菌群等层次上,实施合成生物学创制;并通过转化研究,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  相似文献   

2.
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11年4月16日在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宣布成立,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和结构生物学中心主任施一公教授共同为中心揭牌。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陈吉宁教授代表学校宣读了关于成立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中心的决定。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平台始建于2013年8月,2017年12月2日在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和深圳市副市长艾学峰的见证下成立为合成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合成所")。合成所采用合成生物学的工程化设计理念,专注于人造生命元件、基因线路、生物器件、多细胞体系等合成再造研究,旨在揭示生命本质和探索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研究所积极开展面向市场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介绍了合成生物学的概念、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合成生物学的技术与经济特性,提出三点建议:大力加强合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建立国家级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基地;我国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应着眼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维;在生物安全、伦理、知识产权等方面建立必要的法规和制度.  相似文献   

5.
上皮细胞在机体内分布广泛,介导着包括呼吸、消化、生殖、听觉和免疫防御在内的一系列重要生理功能。上皮细胞功能紊乱将会导致广泛的病例改变和疾病,例如囊性纤维化病。"上皮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成立10年来,致力于上皮细胞生物学相关的研究,并通过多学科交叉性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总结了研究中心以上皮细胞作为多学科交叉的切入点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上皮细胞生物学对机体功能与疾病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我们国家第一个上皮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成立至今才刚刚两年的时间,但中心的策划和筹备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其中的支持与协助却要追溯到七八年以前.1993年我从美国到香港中文大学生理学系任教,便开始了解我国在上皮细胞相关领域研究的进展.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在我走访的几个主要大城市的主要研究单位或院校之中,我竞找不到内地的同行.就这个发现,我向当时在香港访问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同志提起,从此开始了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渊源,也开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我国上皮细胞生物学相关领域研究和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合成生物学研究(syntheticbiology)是一门新兴研究领域,是生命科学在21世纪刚刚出现的一个分支学科。合成生物学是分子和细胞生物学、进化系统学、生物化学、信息学、数学、计算机和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的产物。近年来合成生物学发展势头强劲,许多新的技术被应用到合成生物学领域,2010年人工合成生命的出现更是引起了舆论轰动和全世界的广泛关注。鉴于此,文章对合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十几年来,合成生物学研究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似乎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已经进入到收获期,可以出现莫尔定律那样的爆炸式发展。本文从总结合成生物学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合成生物学目前面临的主要科学任务,着重指出合成生物学的应用还有待于相应基础科学研究的突破性发现,而这些发现定会产生于与生命科学交叉的学科边界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合成生物学属于交叉科学研究而不是简单的生物工程研究。本文最后对国家科技管理部门关于合成生物学研究的顶层设计做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2010年,由克雷格·文特(Craig Venter)带领的研究小组成功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由纯人工合成DNA编码的细菌物种——"Synthia"。标志着方兴未艾的合成生物学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与传统生物学通过不断深入剖析生命体以研究其基本组件的办法不同,合成生物学是从最基本的组件开始重组生命体。马红武早在2006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指导学生参加国际合成生物学竞赛i G E M时就已开始从事合成生物学研  相似文献   

10.
郭鲲 《今日科苑》2006,(3):16-17
中科院科学家2005年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早在1958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就成立了“宇宙生物学研究室”,进行我国最早的宇宙生物学和高空探测生物学的研究。 1966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宇宙生物学研究室就已实现了“生物上天”,先后成功地  相似文献   

11.
合成生物学对生命现象的探讨从认知转向合成,研究对象从自然生命转向合成生命,由此引发大量伦理问题与争论。目前学术界对此的探讨涉及多个维度,但对不同维度特点与关系,以及各维度争论与合成生物学发展阶段内在关联的讨论相对薄弱。本文梳理合成生物学的伦理争论,归纳得出伦理争议发生的五个主要维度及其特点,具体包括:制造生命有机体的正当性问题,技术发展对宗教文化的挑战,生物安全性的伦理问题,利益风险分配的公平问题,行动自由与伦理监管的冲突。同时本文从合成生物学发展阶段出发,分析不同维度的伦理争论渐次展开并相互影响的内在逻辑。本文的探讨有助于厘清合成生物学伦理研究的混乱状态,深化理解合成生物学伦理争论中不同伦理立场的核心主张及其根据,进而明晰合成生物学伦理治理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潘文石教授的倡导下,由海外华人出资建立了大熊猫与野生动物研究中心,主要开展大熊猫、白头叶猴和中华白海豚等濒危野生动物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培养出一支以吕植教授为首的年轻队伍。鉴于北京大学已有的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的雄厚基础和颇具活力的保护生物学的发展,中心整合了相关学科,更名为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心,完备了保护生物学的学科体系,整合和带动其他宏观生物学科发展。中心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3人。研究中心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主要研究地域,坚持生物多样性野外研究工作,将宏观生命科学与微观研究相…  相似文献   

13.
发育生物学以它强烈的对生命现象整合与整体性考察的特点,以及它与生物演进的密切关系,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已成为当今生物学领域又一个快速发展的重要的分支学科。2004年,在朱作言院士的倡导下,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了“遗传与发育生物学中心实验室”,确立了斑马鱼以及线虫、果蝇和小鼠等模式动物发育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建立人类疾病模型研究的基本方向。目前已经启动了与美国UCLA、NIH斑马鱼基因诱变库的合作计划,在以果蝇为模型的癌转移机制和线虫神经发育研究方面也开始显露了自己的特色。“遗传与发育生物学中…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合成生物学领域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亟须尽快构建适合中国实际的合成生物学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和制度框架,并为全球贡献中国方案。研究欧美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关于合成生物学科技伦理治理的策动要素、具体路径及管理机制,探讨国际生物安全背景下中国的治理机制。研究显示,合成生物学的科技伦理问题主要涉及人类社会、农业、军事和经济等领域的伦理问题,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治理策略主要包括完善协调、决策和咨询机制,强化行政规制和科学评估与风险防控机制,建立严格的惩治机制,加大基础研究资金支持,重视科研人员自律机制的建立以及强调公众参与等。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合成生物学科技伦理治理经验,提出中国应建立健全新兴生物科技伦理的法治化体系,同时建立涵盖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全过程全环节的风险管理机制,对科技伦理进行常态化和长效性治理。  相似文献   

15.
合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了合成生物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与定义,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因线路、合成基因组、合成药物与生物基产品或材料等。探讨了合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异同,介绍了合成生物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讨论了伦理道德与安全问题,最后展望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肖海  张坤生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0):173-181
自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以来,生物学家已经把他们的工作从理解生物学转向修改生物学。合成生物学是一个迅速发展的跨学科领域,包括开发和建造合成DNA序列、系统、基因组和工业设备等。获得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促进合成生物学研究发展的重要手段。此文综合分析了合成生物学发展现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管理等相关问题,随后全方位探讨该领域的解决方案、建议措施;在知识产权保护层面为促进中国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赵长根 《科技广场》2002,(11):25-26
改革背景1.大研究中心概况原德国西部12大研究中心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核研究、环境与健康和数据处理为主,1979年12大研究中心组成了大研究中心工作联合会(AGF)。1992年结合原东德科研机构的重组改造,新成立了分子医学研究中心。地学中心和环境技术中心,并且也加入到大研究中心工作联合会中。1995年,联合会易名为德国研究中心海尔曼·冯·海姆霍茨联合会(HGF),同时还成立了一个独立的评议会。2001年成立了注册登记的HGF。 海尔曼·冯·海姆霍茨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大学21世纪创业投资研究中心该中心成立于2000年,主要职能为研究创业投资理论,建立创业投资人才培训基地,组织对外学术交流,提供对外咨询服务。厉以宁教授担任理事会主席,朱善利教授担任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昆明灵长类研究中心,于2005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正式成立。中心作为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一个非法人研究单元,挂靠昆明动物研究所,为非赢利性质的社会公益型研究机构。一成立背景和意义成立该研究中心是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进入“创新跨越,持续发展”阶段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我院根据国家需求进一步强化人口与健康研究工作的具体表现。1生命科学发展的需要在上个世纪,几乎每一次医学上的重大进步都从对动物的研究开始。灵长类动物是人类的近亲,在组织结构、免疫、生理和代谢等方面与人类高度近似,因而一直是医学生物学研究和药物试验…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人们越发关注自身的健康 ,想探知更多的 生命奥秘 ,而传统的单纯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医学研究已远不能适应时代 发展的需要 ,根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总体目标和科技创 新战略行动计划的要求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从生物 医学前沿的发展态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 ,正式启动中科 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健康科学中心 ,其设在瑞金医院 的临床研究部也同时宣告成立。这是我国首个院校联合成立的研究机构。 健康科学中心集生科院在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