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儿童人身伤害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弱小幼儿的人身安全问题。近年来,一些发生在幼儿园的幼儿伤害事故屡屡见诸各大媒体之上,人们在扼腕痛惜之余,对幼儿的人身保护也更加重视。当人们正在为这些看得见的伤害而积极地增添安全防范设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时,一种看不见的伤害也许正在幼儿园发生——幼儿隐性人身伤害。据笔者观察,在幼儿园里,幼儿隐性人身伤害发生的频率远高于显性人身伤害,但因其具有隐蔽性和无形性等自身的特点而不易被人察觉,因而常被人们忽略。  相似文献   

2.
一个幼小的生命,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开始,其成长的日日月月,在沐浴着父母亲人、师长及社会关爱的同时,来自外界的各种伤害也像阴影时时笼罩在身旁。少年儿童伤害问题,近年来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当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为避免学生安全事故殚精竭虑时,相对于显性的伤害,那些无法预料且不时发生的隐性伤害,却很少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一、校园隐性人身伤害及表现形式对少年儿童而言,隐性人身伤害发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不同场所。在校园中,隐性伤害主要是指人为地对身体和精神所造成的伤害,即校园情境中由于教育方法、管…  相似文献   

3.
隐性伤害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追溯中小学隐性伤害行为产生的过程发现,隐性伤害形式多样,主要有师源性隐性伤害、生源性隐性伤害和学源性隐性伤害。要避免对中小学生的隐性伤害必须采取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注重职业道德建设和加强安全管理等措施。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由于惩罚不当、尊重与爱被忽视、公平的缺失、教师情绪管理失控等隐性伤害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论幼儿人格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由于观念滞后、法制不健全、部分教师素质较低等诸多原因,幼儿的人格权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漠视甚至践踏.如,对儿童进行辱骂、恶意比喻、恐吓威胁、无端指责,禁止与同伴说话,剥夺儿童的游戏等.对于这些伤害现象,有研究者称为"心罚"."心罚是直接指向儿童心灵的惩罚.它可能是为了避免因体罚遭受谴责而采取的隐蔽行为,也可能是因体罚无效而采取的新的惩罚行为."[1]与体罚相比,心罚对幼儿的摧残具有无意识、内隐性、滞后性等特点,其伤害有过之而无不及.对心罚的理解有必要从侵犯幼儿人格权的角度引起警惕.否则,有悖教育所提倡的民主精神和爱的神圣信念,不利于幼儿教育走向民主化和法制化的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社会上暴力伤害幼儿事件时有发生,给幼儿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倍受社会舆论关注.幼儿园是幼儿的集中区,一旦发生社会不法分子伤害幼儿事件,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因此,幼儿园必须把预防暴力伤害幼儿事件作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构建预防暴力伤害幼儿事件的有效工作机制.笔者认为,预防暴力伤害幼儿事件应当在"六抓六严"上下功夫、见成效.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法制建设发展的进程中,学生的权利亦逐步受到重视。然而本应是纷繁复杂社会一处净土的学校近年来却频繁出现了各种隐性伤害事件,这也引起了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对这类隐性伤害事件的分析需要我们首先理解隐性伤害的内涵以及校园隐性伤害的独特性,并找出校园隐性伤害的权利指向,从而通过权利保障来对校园隐性伤害进行科学有效的规避,推进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的隐性伤害会对儿童的成长造成无法估量的消极影响,其存在形式主要是师源性隐性伤害、生源性隐性伤害和学源性隐性伤害,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加强学校管理,关注学生同伴关系的发展,才能避免教师、学生和学校等因素造成的隐性伤害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的幼儿年龄较小,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极易发生意外伤害.如何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提高幼儿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学生安全问题虽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可校园伤害事件仍频繁发生且屡禁不止,其中,隐性伤害最容易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盲点.因此,立足于我国中小学隐性伤害的现状,从社会、学校、教师、同伴、家庭和网络多维视角,分析不良行为对中小学生造成的隐性伤害,并从社会监管、学校治理、教师培训、家长自省、同伴自律、网络净化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幼儿在园伤害事故是指幼儿在幼儿园管理下发生的人身伤害,包括身体受伤、死亡,也包括精神上的伤害.幼儿在园伤害事故的危害严重,而法治意识与教育艺术并重、宣传教育与纪律约束并行、内部管理与外部监控结合是预防因教师工作失误、幼儿个人问题、幼儿园设施受损或不法分子进园滋事而造成幼儿在园伤害事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