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殉情是指因恋爱受阻或夫妻一方亡故而自杀.人类社会里常有殉情之事,然而在鸟儿世界,殉情也时有发生. 喜鹊(Pica pica)尤其是雌鸟.亦称鹊.鸟纲,鸦科.自古以来就被我国人民视为吉祥之鸟."喜鹊叫,喜将到"、"喜鹊叫,亲人到"、"喜鹊叫,来报喜,不是来财就是来亲戚",是民间广泛流传的俗语.喜鹊不仅为牛郎织女七月七日相会在银河上造"鹊桥",而且它们本身对爱情也忠贞不渝.  相似文献   

2.
《蝶恋花》,唐教坊曲名,本名《鹊踏枝》.喜鹊踏枝而鸣喜人心,偏是晏殊觉得太过喧闹,所以改了"鹊踏枝"为"蝶恋花".蝶儿翻阶向花去,一路虔诚,绕花自是惜花人,空中翩跹着的是满腔缠绵和深情,似乎有一种潜伏的风情,不能倾泻出来,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隐约地表达,适可而止.  相似文献   

3.
满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对鸟的喜爱和崇拜是满族文化的特征之一。在满族的鸟崇拜中,对乌鸦和喜鹊的崇拜尤为突出。满族民间的神话传说中也存在着丰富的鸦鹊形象。神话传说中的鸦鹊形象满族神话传说中的乌鸦和喜鹊形象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指引者的形象这一类形象的鸦鹊总是在关键时刻指引主人公找到要寻找的人或事物。在《多龙格格》中,多龙格格要找能够制服妖鹏的人,这时候一只雪白的喜鹊口吐人言为多龙格格指点了迷津。在《女镇定水》中,  相似文献   

4.
徐琳 《科教文汇》2007,(9S):51-51
《蝶恋花》,唐教坊曲名,本名《鹊踏枝》。喜鹊踏枝而鸣喜人心,偏是晏殊觉得太过喧闹,所以改了“鹊踏枝”为“蝶恋花”。蝶儿翻阶向花去,一路虔诚,绕花自是惜花人,空中翩跹着的是满腔缠绵和深情,似乎有一种潜伏的风情,不能倾泻出来,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隐约地表达,适可而止。[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雀形目鸦科鸟类主要有乌鸦、喜鹊及灰喜鹊,其中灰喜鹊是出名的捕虫能手。人们把它称为“吉祥鸟”。灰喜鹊又名山喜鹊、山和尚、长尾鹊,目前在我国有指名亚种、兴安亚种、东北亚种、华北亚种、青海亚种、长江亚种等六个亚种。灰喜鹊行动敏捷灵活,飞行力强,常侧树梢成  相似文献   

6.
胡文康 《百科知识》2013,(18):56-59
在我国古代,"天"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皇帝被尊称为"天子";以"天"为姓的山脉,只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天山。天山,古名白山;冬夏有雪,故又名雪山。匈奴谓之天山。唐时,也叫折罗漫山。自古以来,人们对天山敬若神明,顶礼膜拜,古籍中即有"过之皆下马拜"的记录;那里的许多地物也随之沾了光:天  相似文献   

7.
正老子在《道德经》中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一直推崇将"上善若水"与"厚德载物"作为处身立世的准则,力求像水一样,以自己宽广深厚的胸怀,美好的品行来承载,包容,造福万物。时至今日,在美丽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道德教育都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古人云:"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司马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仍然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可见,任何时候,道德教育都对人才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基础课"道德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尽快改变其现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家和庄园大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这句话对于澳大利亚的鹊鹨来说,并不十分准确,如果将其改成"家和庄园大",就恰如其分了。因为澳大利亚的鸟类学家发现,鹊鹨这种鸟,如果夫妻和睦,家庭美满,那  相似文献   

10.
科幻电影《机械姬》以"机器人"为题材、以"女性"机器人为主角,在人机关系层面,提出了三个问题:图灵测试方法、人类和人造物自我意识的界限、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影片中检验机器人意识的测试方法其实并非图灵测试,但其具有效性和优越性,其实质是对"人机意识"的区分标准;判断机器人是否具有意识的标准在于"理解力",而区分机器智能和人类智能的标准却在于"感觉";虽然智能机器人"能够"理解人类伦理原则但不一定会认同,故,机器人不会拥有与人类不一样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1.
<正>在兰(州)渝(重庆)铁路西秦岭隧道出口不远处,挺立着一棵苍老遒劲的古树,其冲天树冠犹如一把巨伞,遮荫蔽日。十几只喜鹊在枝头叽叽喳喳、跳来跳去"唱"个不停,还有两只喜鹊不断往枝头的鹊巢中衔食……这里就像是喜鹊的欢乐谷。树下虽然有装载机来回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然而绿叶依依,小鸟啁啾……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看不见的"水库"入手,分析了紫鹊界梯田丰富的水资源情况,得出它与紫鹊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丰富的森林植被、沙壤土以及地质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辞官的原因,历史上有几种说法:有"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之说;也有"悯晋祚之将移,故辞官以图置身治之外,全其后节"之说;还有"玄篡晋失败,渊明或亦因之蒙耻受谤,便托辞远遁";更有督邮将至,性格不合,奔程氏之丧的猜测。但笔者以为陶渊明辞官很可能是因为臧污之行,故在督邮来县之前,望风挂印而去。  相似文献   

14.
正"天地自古有灵气,内聚于山川,外显于风云,是谓龙脉,凡龙脉之处必有重宝。摸金校尉以罗盘掌八方,分阴阳,勘山河脉理,谓之分金;以口诀观云气,占星野,定龙穴,谓之寻龙。分金寻龙二术在身,天下可去。此口诀薪火相传,历千年而不灭,同道称其为寻龙诀。"电影《寻龙诀》一开篇,就给大家解释了这个故事的概要,同时引入了一个让人如坠五里雾中的名词——"龙脉"。喜欢武侠小说的同学应该对它并不感到陌生,金庸名著《晚鼎记》中就出现过"龙咏"的情节,小说中的  相似文献   

15.
孙子兵法与企业创新岳兴录“因敌制胜”与企业创造未来《孙子兵法·虚实篇》说:“水困地而制流,亦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水困地形的高低而制约其流向,作战则要依据不同的敌情而决定其不同的战法。所以用...  相似文献   

16.
社科文摘     
古代围棋等级制度我国古代对某种技艺有最高成就的均称为"圣",晋葛洪《抱朴子》说:"故善围棋之无比者,则谓之‘棋圣’。"东汉初期桓谭所著的《新论》,将棋手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世有围棋之戏,或言是兵家之类也。上者,远棋疏张,置以会围,因而成得道之胜;中者,则务相绝  相似文献   

17.
戏剧界称最后一出戏曲为"大轴戏",而紧挨大轴的戏才被称为"压轴戏",也叫"贴轴""倒二",是指倒数第二出戏,其名意为"紧挨大轴".在旧时中国的戏剧社演出中,往往是名家云集,同台献艺,多以折子戏组台演出.剧目少则五出戏,多则七出、九出、十一出戏不等.以七出戏为例,第一出戏叫"开场戏",或称"开锣戏";往下依次第二、第三、第四出戏叫"中轴";第五出戏叫"贴轴";第六出戏为"压轴"或称"倒二";最后一出戏叫"大轴戏",或叫"轴子戏""压台戏"."轴"字的读音戏剧界统读去声(四声),不读阳平(二声)."压轴戏"多为戏班头牌演员或名角演出唱作兼重的文戏.有人认为"压轴戏"是"压台戏"和"大轴戏"的同义语,这是理解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眼在中医学中认为主司视觉,有着视物、辨形、察色之功。其中《河间六书》中云:"目得血能视",《审视瑶函》中亦云:"夫目有血,为养目之源,充和则有生发长养之功,而目不病,少有亏滞,目病生矣";但眼中之血,并非乃肌肉间之血,乃上承之真血[1],《审视瑶函》中云:"真血者,即肝中升云于目,轻清之血,乃滋目经络之血也。此血非此肌肉间混浊易行之血,因其轻清上行高而难得,故谓之真也"。故若血行不畅,则生目病,目不能视;在《说文解字》说:"瘀,积血也"。即气血运行不畅,血液不能上承致神光无以发越或瘀血阻滞神光难以发越,导致目不能视物。在治疗过程中,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目精失养而目不能视物,故应当积极治疗瘀血情况,《血证论》中提出了治疗瘀血的治则:"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其中活血化瘀疗法为治疗的瘀血的总则,以达到疏通血脉,去除瘀滞的目的,血脉得通,真血得以上承,目受真血濡养而能视物,辨形察色,现代研究中[2],活血化瘀的主要原理是扩张血管,改善组织缺氧状态及局部、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血液量,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渗出物、机化物等病理产物的吸收和病变组织的修复;另外活血化瘀法还有抗菌消炎作用,能增加机体免疫细胞活性。本人在学习眼科的临床实践中,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眼科一些疾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进行如下报道: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与文化》2009,(3):56-56
《科学与文化》是一本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社科杂志,内设的栏目旨在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如"新知""、E潮流";拓宽其知识面,如"探秘.真相""、看天下";培养其良好的文化修养,如"百草园";激发其卓越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幻想无极限",还有适合青少年口  相似文献   

20.
红嘴蓝鹊是一种体态美丽的笼鸟,体长约680毫米,是鹊类中鸟体最大和尾巴最长、羽色最美的一种,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青鸟. 6月22日,"神鸟"红嘴蓝鹊在庐山景区大发了一阵"神"威. 那天中午大概一点多钟时候,一条长1.6米左右、小茶杯口般粗的大花蛇正志得意满地在三宝树景区旁的沟渠中爬行.突然,一只红嘴蓝鹊从空中俯冲下来,朝大花蛇的头部狠狠啄去.不明不白地遭到攻击,大花蛇顿时恼羞成怒,它竖起半个身子,张开大嘴,向来敌发起了猛烈的反攻.接下来的一幕更让人们大开眼界:大花蛇时而盘缠,时而滑行,时而又翘首进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