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言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实际上,任何主流新闻媒体都不可缺少言论。尽管省台经济生活频道推出了“峰言蜂语”,给电视评论带来了一种新的气息,但就一般市级电视台来说,言论一直是弱项甚至缺项,像烫手山芋一般,想碰却又不敢碰,生怕会招惹是非、丢失观众。今年,衢州电视台经济信息频道在改版后的《黄金新闻眼》栏目中大胆地开出了子栏目《今日评说》,短短半年时间,受到了本地电视观众积极地回应和参与,细看《今日评说》,评论的选题、评论的形式等,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从《今日评说》看市级电视新闻评论的选题市级电视台开展电视评论,…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一直被称为“报纸的灵魂和旗帜”。相比于纸质媒体,电视评论的实践历史则短得多,目前.国内受众普遍接受的电视新闻评论形式.一是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为代表的“夹叙夹议”式,二是与“说新闻”配套的“点评式”。而“小言论”式的短评是否适用于电视新闻.一直存在争议。常熟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今日传播》的实践表明,短评不仅适用于电视新闻.而且完全能够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亮点,提升新闻品质的利器。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开播,电视向全社会推出一个新型的评论模式。它以纪实性现场为基础,由主持人(记者),主持电视评论,引入大众参与评说,通过平等、双向交谈,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崭新的、区别于传统评论的形式。如何看待已出现在我们荧屏上的这种新型电视评论,中国的电视评论究竟应该怎样发展呢?《焦点访谈》的成功探索说明,更新电视评论的传统观念是发展中国电视评论的前提。 对于评论的传统认识,我们可以从《辞海》中窥见一斑。《辞海》给评论下的定义是:“评论是报刊言论的总称。及时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阐明报刊编辑部的观点和主张。”“是报刊言论的一种体裁。”传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言论是报纸的旗帜。湖北日报在重视社论、评论员文章等“大言论”的同时,还相当重视群众性言论栏目的设置和经营。《三楚放谈》,就是湖北日报2000年改版中开设的一个群众性言论栏目。这个栏目固定在B1版即荆楚各地版,每周二、五右头条见报。其栏目定位是:“贴近荆楚实际,关注改革进程,评说百姓关心的话题”;要求“以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为由头,选题新颖,见解独到,切中时弊,行文生动泼辣,篇幅800字左右”。《三楚放谈》开栏以来,至目前已刊发稿件80余篇,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影响。有的作品引起被评说对象“对号入…  相似文献   

5.
电视评论该怎样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任梁建增认为,中国电视节目一直以来的最大缺陷是"缺乏观点和言论"。电视一直被视为"感性的媒体",而从业人员对言论的认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评论弱"的弊端。鉴于这种考虑,新闻频道开办了《央视论坛》栏目。对该栏目,央视的寄望是"探索中国电视评论  相似文献   

6.
我国电视深度报道的兴起是以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开播为标志。《焦点访谈》是一档“以电视深度报道为基础.以旗帜鲜明的评论为特色,以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为基本功能”的新闻评论栏目.由“主持人演播室导语+新闻事实陈述+主持人演播室评论”构成的一种新的节目形态,①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电视业界的一致追捧,导致许多电视台纷纷跟风仿效。然而,一味的跟风仿效无形中把电视深度报道引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7.
当今在新闻评论园地里,盛开着一株惹人喜爱的奇葩——微型化的专栏评论,简称专栏小言论。它可以1980年1月2日面世的《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发表的新闻性小言论为代表。就地方报刊而言,目前尤以《新华日报》“细流集”、《四川日报》“巴蜀小议”、天津《今晚报》“今晚谈”等小言论专栏能经常坚持并办得富有特色,“细流集”专栏选题广泛,贴近生活;“巴蜀小议”专栏文画配合,相映成趣;“今晚谈”专栏置于报头之  相似文献   

8.
朱冬玲 《视听界》2005,(6):57-57
县级电视新闻编后,是节目播音员或主持人代表县级电视台在所播新闻后依托新闻内容进行评说的“小言论”。若能重视并垂青编后,不仅能提升县级电视新闻的影响力,还有利于打造县级电视新闻名栏目。本文结合灌南县电视台《灌南新闻》节目中一些编后个案,浅析编后对县级电视新闻的影响,以期进行业务交流。  相似文献   

9.
从去年2月起,人民日报在一版开辟《每周论坛》栏目,发表千字左右,由个人署名的评论。这样,继《今日谈》之后,个人署名的评论在党中央机关报的一版上,有了一个更大的专栏。《每周论坛》的开辟,为一版评论增加了一个新的档次。这个专栏里的评论,介于评论员文章与《今日谈》小言论之间,篇幅更接近评论员文章。但与评论员文章相比,它的选题范围更为广阔,风格也比较生动活泼一些,作者面要宽得多,主要是群众来稿。它为在评论  相似文献   

10.
孙愈中 《视听界》2004,(3):49-50
现在,许多城市电视台都开办了各种类型的评论节目,它们各具特色,五花八门,有的名义上是评论性节目, 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无评无论,不伦不类,漏洞百出,成了“四不像”。误区之一:节目内容有述无评电视评论与其它媒体的评论相比,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必须要有鲜明的观点、充分而有说服力的论据和逻辑严密的论证过程。目前与观众经常见面的电视评论大多为电视述评。形式上有先述后评、边述边评或先提出论点,再用事实来印证。而不少城市电视台开办的评论性节目,名称虽然取得很好,什么《今晚热点》、《社会透视》、《新闻广角》、《焦点评说》等等,内容却往往是有述无评,甚至通篇  相似文献   

11.
张永 《新闻传播》2013,(12):181
新闻评论性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为代表,以追踪热点、焦点,大众话题评说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新闻评论节目逐步被广大电视观众所熟知和接受,许多地市电视台也相继开办了这类节目。而作为地市电视台,如何才能做好这类节目,这类节目的编导、记者,在做新闻评论节目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笔者在这里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新闻评论节目要本着"聚焦不散光、帮忙不添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的"今日谈"是专门刊发专栏小言论的栏目,自1980年1月2日设立以来一直深受读者喜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文章随机选取了"今日谈"栏目刊发的635篇专栏小言论为重点研究对象,对"今日谈"专栏小言论的文体属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知"今日谈"小言论属于微型新闻评论文,具有新闻性、引导性、微型性、群言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焦点访谈》的成功促使电视媒体刮起一股“新闻评论热”,许多省市电视台纷纷效仿,开办类似栏目。一时间,新闻评论有如“旧时王谢堂前燕”,一朝“飞入寻常百姓家”。被冠以各种名称的《焦点访谈》在各省市台竞相开播。  相似文献   

14.
张倩 《新闻世界》2014,(4):10-11
“今日话题”是“华西评论”的一个互动栏目。本文主要围绕“今日话题”选题范围广、题材类型多、评论风格平民化、评论篇幅短小、立言意识强等几大特色,结合随机选择的两个月的评论文章来具体分析,并反思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言论,是报纸的“声音”和“观点”。从这个角度讲,言论也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穆青说:“报纸缺少精彩的言论,就没有生气,没有战斗力,也就不能吸引读者。”《沧州日报》作为地市级党报,一直注重言论品牌的打造,其开辟的言论专栏“运河听涛”,以选题注重地域性、论点极具引导性、论述贴近群众等鲜明的特点,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6.
林小玲 《新闻通讯》2013,(10):26-27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在中国的媒体中享有特殊的地位。它的评论文章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向公众传达其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平台和场所。在《人民日报》的多个评论栏目中,“任仲平”文章可谓出类拔萃。它是由报社记者、编辑等组成创作团体,共同创作的一种集体评论文章。相对于《人民日报》其他社论文章和诸如“今日谈”等短评而言,“任仲平”文章在选题和语言风格上都呈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7.
从去年2月起,人民日报在一版开辟《每周论坛》栏目,发表千字左右,由个人署名的评论。这样,继《今日谈》之后,个人署名的评论在党中央机关报的一版上,有了一个更大的专栏。《每周论坛》的开辟,为一版评论增加了一个新的档次。这个专栏里的评论,介于评论员文章与《今日谈》小言论之间,篇幅更接近  相似文献   

18.
《今日谈》是人民日报诸多言论栏目中篇幅最短小的一个。虽然它篇幅最短小,但却有三个特别之处。一是“资格”很老,已经坚持了14个年头。现在很多报纸都办了微型言论的专栏,但大多不及《今日谈》历史长。二是“机缘”颇好。人民日报一版是寸金之地,稿件之拥挤可想而知,唯独《今日谈》被格  相似文献   

19.
刘金凤 《新闻三昧》2006,(11):18-19
言论作为报纸的“旗帜”和“灵魂”,有着极强的战斗力和舆论导向作用。言论的选题立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言论的新闻价值。为此,要想把小言论写得言简意赅,富有思想性和战斗力,言论的选题取材即找准问题至关重要.邓拓在《关于报纸的社论》中谈到:“社论的选题计划乃是所有选题计划中最重要的,它的完善与否将影响整个报纸宣传的政治效果。”邓拓同志一语道出了社论选题的重要性。同样,作为报纸评论体裁之一的小言论,它的选题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小言论作为报纸的“轻型武器”,由于它的“短小”、“战斗性强”及题材广泛、切中时弊而受到人们的…  相似文献   

20.
刘敬源 《新闻窗》2011,(2):71-72
从去年9月起,贵州电视台开始在其时政新闻栏目《贵州新闻联播》中推出了一种新的节目形态“本台短评”,把人们通常认为是报纸媒体所“专属”和“擅长”的新闻评论重新引入了电视新闻报道中,旗帜鲜明地亮出了媒体的观点。虽然电视评论的形式早已有之.但是这种纯文字的表达方式.往往被认为是“不符合电视传播特点”的,因此在电视新闻报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