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正>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它在课改数学教材中分布比较广泛,几乎贯穿整个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师很有必要认真地研究这部分教材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加熟练地掌握各年级这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为教好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打好基  相似文献   

2.
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观察物体,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使其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观察中感受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会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3.发展观察和空间想像的能力。教学设想:本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对这一课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因此本课拟安排观察喷壶、动物玩具、小汽车等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从而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辨认…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相似文献   

5.
"跳出数学教数学"应该是数学的最高境界,一直以来我都在努力地追求着.小学"观察物体"是"视图与投影"领域的内容,为了跳出"观察物体"教"观察物体",我把中学的视图与投影知识和大学里学的机械制图知识重新学习了几遍,结果发现小学"观察物体"这个内容是一块宝贵资源,如果充分挖掘并加以开发利用,可以很好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6.
低年级自然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开始。为实现这一目标,小学低年级自然课,主要教学生从观察入手,认识物体,在认识物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7.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行星风系、季风这部分内容既是教材的重点,又是难点,对以后的教学影响较大,如果这部分内容教师不能教好,学生不能学好,在以后的学习中涉及有关知识就更难掌握了。我们现在学习的新教材与一期课改的旧教材的体系有很大的不同,但足无论有多大的不同,讲解这部分内容所用的理论知识是不变的。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让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2.在观察、操作、猜想、讨论、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形成初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思考。3.学会与人合作,并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在丰富的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并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学重、难点:能从正面、侧面、上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并辨认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合理推理,判断他人看到什么形状的物体。…  相似文献   

9.
数学观察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重要数学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地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低年级段是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观察能力的启蒙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一、观察内容的指导1.观察物体数量的多与少。首先从观察单一物体数量的多少入手,然后逐步观察不同类物体数量的多少,最后还要训练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将物体分类数数。例如,指导一年级的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一幅图,问学生把10个方块分成两部分,有几种分法?首先我和学生一起  相似文献   

10.
包平 《小学生》2010,(4):63-64
1观察内容的指导 1.1观察物体数量多与少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观察内容,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主要依赖两种经验前提,一是已有的观察方法;二是旧有知识基础。学生观察物体数量的多与少,首先从观察单一物体数量的多少入手,然后逐步发展为不同类物体数量的多少,最后还要训练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将物体分类。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94~95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实际观察中,学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明确从不同的位置看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2.引导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教学难点]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2~13页。教学目标: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2.会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3.通过变换位置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探究的兴趣。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参与体验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汽车、熊猫、小兔、茶壶等不同的玩具,汽车、小兔玩具和椅子等的图形卡片。课前准备:四人一…  相似文献   

13.
《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力学内容是《理论力学》、《工程力学》、《机械基础》等专业课中的重点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必学内容,更是大家公认的难学和难教的内容,怎样顺利渡过这一难关是职高专业教师一直不断探索的问题。笔者从事职高专业课教学多年,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就力学概念和受力分析部分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让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  相似文献   

16.
今年秋季初小算术课本第三册(暂用本)的主要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和乘法表。此外,从本册开始出现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和带括号的式题。为了供教师同志们的参考,现在就以下三部分内容的教材安排和编辑意图作一简单介绍。(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的重点。过去不少教师反映,这部分内容类型多,步骤乱,感到难教;学生也  相似文献   

17.
1.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力学内容是《理论力学》、《工程力学》、《机械基础》等专业课中的重点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必学内容,更是大家公认的难学和难教的内容,怎样顺利渡过这一难关是职高专业教师一直不断探索的问题。笔者从事职高专业课教学多年,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就力学概念和受力分析部分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一、说教材 “找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结合有关学习内容,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这部分内容首先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1.使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  相似文献   

20.
1 问题的提出 当教到圆周运动这部分内容时,有个学生问笔者一个问题:高一上学期老师在进行超、失重教学时,教给我们这样一个方法:判断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就是看物体在竖直方向的加速度(或加速度的分量)的方向,与物体运动速度的方向无关.当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当加速度向下且a=g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