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是美国学者马丁·特罗(Matin Trow)在1973年提出的,按照他的理论,高等教育可划为三个阶段: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在15%以内的为英才(即精英)教育阶段;在15%—50%为大众化教育阶段;在50%以上为普及教育阶段.根据这一理论,美国早在1940年就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西方各国在60-70年代都陆续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相似文献   

2.
1973年,美国社会科学家马丁·特罗教授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把高等教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阶段;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时,属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超过50%则为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过程概念,每个阶段都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的组成部分。大众化阶段既传承了英才教育阶段的世俗化、实用化精神,又体现出普及化阶段的个性化趋势。2005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1%左右,部分省市已经超过30%。按照目前公认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我国已经步入高等教育大…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看教育公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衡量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它所反映的是相对于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所提供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按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理论,毛入学率15%以下为精英教育阶段,15%以上为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普及化阶段。据有关统计数据,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平均毛入学率已达19%,然而,比较东西部地区,却有着极大的差距。如上海已达55%、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和西藏大学联合召开的“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 2 0 0 0年学术年会”,就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会代表指出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有的代表撰文认为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 ,最早源于 2 0世纪 70年代初美国著名学者马丁·特罗( Matvn Trow)在 OECD学术会议上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量的发展和质的变化》。在论文中 ,特罗将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分为 3个阶段 :接受高等教育者占适龄人口 15%以下为英才教育阶段 ;15~ 50 %为大众化教育阶段 ;而超过…  相似文献   

5.
教育期刊论文的情况往往是教育研究情况的一种反映.中外主要高等教育期刊刊名分别为<中国高等教育>(China Higher Education)、<高等教育研究>(中国)(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Research of Higher Education.本文基于这四种高等教育期刊的相关参数分别建立相应的高等教育合作网,从论文作者数目及不同论文作者间的合作关系的角度,揭示中国与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特点和差异,并为它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启发性和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高等教育学家戴维·加瑞(David Jary)教授的新著《新高等教育》一书全面论述了英国高等教育的最新进展及1997年Dearing报告发表之后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尤其是探讨了英国从精英型高等教育(Elite Higher Education)到大众型高等教育(Mass Higher Education)所遇到的困挠和挑战。《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大众化”有一个世界公认的数量指标,它主要来自于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的理论。马丁·特罗把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毛入学率(指在校学生占18-22岁适龄青年的比例)在15%以下为精英高等教育阶段;15%至50%为大众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则进入普及高等教育阶段。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口径统计,1998年世界适龄青年(18-22岁)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为18.8%。目前,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平均为40.2%),发展中国家的毛入学率平均为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有一个世界公认的数量指标,它主要来自于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的理论。马丁·特罗把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毛入学率(指在校学生占18-22岁适龄青年的比例)在15%以下为精英高等教育阶段;15%至50%为大众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则进入普及高等教育阶段。按联合国教  相似文献   

9.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2016年2月19日报道,2016年2月15-19日,几千名来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高等教育代表汇聚哈瓦那,参加第十届国际高等教育大会(the10th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Congress)。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唐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发展与高等教育司司长戴维·阿乔莱那(David Atchoarena)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国家“十五”计划确定了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思想,计划在2005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5%左右。美国著名教育学家马丁特罗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三种形态,即精英型、大众型和普及型。当一个国家大学入学人数只占适龄人口15%以下时为精英型教育;达到15—50%时为大众型教育;达到50%以上的为普及型教育。我国目前只有10%左右。按照国家的十五计划,到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将跨入大众化的行列。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向自本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首先提出,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他把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划分为“精英”、“大众”、“普及”三个阶段。他认为,在整个18至22岁年龄阶段的人口中,接受不同层次和形式的高等教育的人口占到15%以下,高等教育处于“精英阶段”;达到15%—50%为“大众化阶段”;超过50%为“普及化阶段”。故“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由阶段,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这一历史重任极不适应,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一、“高等教育文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阶段及教育成本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期,马丁·特罗(MartinRow)率先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三段论”,即:如果高等教育仅仅只能为15%以下的适龄青年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那么它就处于“精英阶段”。一旦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占同龄人总数的比例超过了15%(指毛入学率———即大学中各种年龄的学生总数占中学毕业年龄至以后5年这一年龄组人口的百分比),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向着“大众阶段”迈进,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当处于大众阶段的高等教育系统不断壮大,其接纳的受教育者总量达到适龄人数…  相似文献   

13.
高教入学政策的重大变革 为了向知识型社会过渡,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加快普及高等教育步伐及高等教育民主化进程,荷兰教育文化科学部于2004年制定了新的高等教育人学政策.其具体目标是:紧随英国和瑞典的既定目标,到2010年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18-21岁)达到50%.  相似文献   

14.
1973年美国学者马丁·特罗(MatinTrow)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根据他的理论,一个国家适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在15%以上就进入大众化阶段,超过50%就进入普及化阶段。美国早在1940年就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形成一场持久的运动,并迈进到普及化阶段。社区学院是这场运动的主角,极大地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美国以发展社区学院促进高教多样化的做法为我国促进高教大众化、优化高教结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学术信息     
《高等教育研究和发展》(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杂志是一份国际性同行评审的重要学术期刊,由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协会(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and Development Society of Australasia)于1982年创办。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二难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发展模式的选择。本文就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若干问题谈几点意见。(一)高等教育入学率:大众化的量化标准———前景预测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史学家马丁·特罗以18~21岁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比例为标志,将高等教育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英才教育阶段,即高等院校仅能容纳15%以内的适龄青年;第二,大众化教育阶段,即高校能容纳15%到50%的适龄青年;第三,普及化教育阶段,即高校能容纳50%以上的适龄青年。这一划分通常被作为国际通行指数…  相似文献   

17.
刘进 《世界教育信息》2021,(4):17-20,48
汉斯·德·维特(Hans de Wit)教授是美国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领域享有卓越的学术声誉,长期关注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层面的国家和机构政策、国际化策略及其差异比较。2021年,德·维特主任参与编撰的两本高等教育国际化手册将陆续出版,分别是《展望未来十年:高等教育的挑战》(The Next Decade:the Challenges to Higher Education)和《国际高等教育手册》(Handbook on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影响世界各国民众的生产生活,在线教学的广泛推行为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创造了更多的可能,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为进一步把握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本刊对德·维特主任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型发展是必然的,预计到2010年,我国适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达到15%,但实现这一目标不能只追求15%这个要求,而一味扩大高校招生,应以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改革高校招生制度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05年5月19-20日,两年一度的欧洲高等教育部长会议在挪威的卑尔根(Bergen)召开(前几次的会议的时间分别是:1999 Bologna,2001 Prague,和2003 Berlin)。部长们签署发表了会议公报(Communique):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Achieving theGoals。会议上接受了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摩尔达维亚和乌克兰五国为新会员国。至此,EHEA的会员国增至45个。部长们认为欧洲高等教育区(EHEA)的关键特征是:欧洲学术资格框架,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标准和准则,以及学位和学时的互认。·部长们同意在EHEA的所有国家采用欧洲高等教…  相似文献   

20.
据美国《高教纪事报》(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4年11月15日出炉的美大学薪资情况调查,2004年,在美国公立大学系统中有17名校长年薪超过50万美元,而2003年只有12名,2002年则为6名,而4年制公立大学学费2004年则上涨了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