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南北朝碑刻语料在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中数量相对丰富,时代印记鲜明,尤以北朝数量为最。正确释读南北朝碑刻文献词语,对疏通碑刻文献的文意,补充辞书的用例和释义,客观反映共时词语的面貌,丰富汉语词汇史,具有积极作用。这里“望菀”“归首”“孤融”“平反有悦”“婚母”“一湌之惠”等条碑志典故词,就是该时期碑刻文献词语的重要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南北朝碑志语料在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中数量相对丰富,时代印记鲜明,尤以北朝数量为最。碑志中的典故词以简练的词形涵盖尽可能丰富的信息。正确释读典故词,对疏通墓志的文意,补充辞书的用例和释义,客观反映共时词语的面貌,丰富汉语词汇史,具有积极作用。这里所释的“?门”“罢祖”“澄挠”“献剑”等条碑志典故词,就是该时期碑刻文献词语的重要词例。  相似文献   

3.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以其丰富的语料和明确的时代性而成为中古词汇研究的重要材料。文章考释其中的数个表“死亡”义的词语,祈望能对大型辞书的编纂和修订有所补正。  相似文献   

4.
《南北朝诗话》内容基本来自正史,它主要记载的是当时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从中可以观照南北朝时期士人主要思想结构,并由此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对南北朝乐府诗的研究,作概论例说的多,作全面的诗意、句意、词语诠释的基础研究者少。个中的主要困难,是对于民俗和某些词语意义的不甚了解。本文便以此为切入点,论证了其中有房事诗七首,并由此讨论了古代民间性文学的主要特点:一是不回避生活与文学中“性”这个多见而正常的题材和主题,二是为维护“性”的适当的避忌性而利用民俗及各种语言手段,明事隐说、丑事巧说,表现出民间性文学所具有的高超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6.
爱情诗可以说是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爱情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南北朝乐府民歌中都有所表现,在中国古代爱情文学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政治经济以及风俗习惯的影响,南北朝乐府民歌中的爱情诗存在明显的不同;但是又因为南北朝文化学术的交流、融合,南北朝乐府民歌中的爱情诗也并不是壁垒分明的有南北之分。用两句话来概括就是“一份相思两地情”,“两地明月一份情”。  相似文献   

7.
南北朝是秦汉以后我国政局分裂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虽然南北双方的正常往来被阻断,可是南北的佛教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佛教寺院遍布我国南北各地,并渗透到南北朝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影响着南北朝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南北朝官方礼学教育为南北朝礼学研究的大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南北朝各代重视征用礼学名家讲授礼学,为礼学教育储备了师资。南北朝各代所办学校,均重视礼学的教育,这为礼学教育提供了机构与制度保证。南北朝各代重视对皇室、宗亲的礼学教育,为全社会提倡礼学教育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9.
山水诗之所以发端于南北朝,并呈现出别具特色的思想意蕴和审美趣味,是那个时代各种历史要素互动的必然产物。本文主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等几个方面阐释了南北朝山水诗兴起的人文渊源,并通过对历史语境的解析,力图梳理出南北朝山水诗的思想与审美基因。  相似文献   

10.
南北朝碑刻真实地保存了大量该时期的谥号用例,通过对谥号用字情况和谥法特点两个方面的研究,可以发现,南北朝谥号以复谥和褒谥为主,与爵位有一定联系,谥号多由太常评定。  相似文献   

11.
《同学少年》2012,(3):52
"丁忧"最早见于《宋史·礼志》:"咸平元年,诏任三司、馆阁职事者丁忧,并令持服。"那么,古人为什么把居丧守制称为"丁忧"呢?究竟什么是"丁"?什么是"忧"呢?《尔雅·释诂》中说:"丁,当也。"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相似文献   

12.
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南北朝佛教的发展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说唱艺术长期以来不登大雅之堂,早期的典籍中几乎没有什么相关记载,而在南北朝、隋唐时期音乐活动大都集中在寺院中进行。通过对《高僧传》中《唱导》的分析,简要阐述了说唱音乐在南北朝时期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列举实例,对乐府诗集中南北朝民歌之情歌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对其中反映的男女情爱、性爱状况进行分类阐述,指出南北朝民歌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南北朝化研究是范澜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地讲,它是由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心雕龙》研究、40年代通史背景下的南朝化研究、五六十年代通史背景下的南北朝化研究等三个阶段构成,范澜就南北朝化的历史地位问题提出了完整而科学的认识,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  相似文献   

15.
独孤氏家族从北周兴起到唐代末期彻底衰落,存在三百余年,纵观南北朝、隋唐时期,独孤家族声名显赫。这个源自匈奴的鲜卑化胡姓家族,如何能够绵延三朝,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从有关北周独孤信的史料入手,对南北朝、隋唐时期独孤家族的发展演变进行梳理,折射了整个独孤家族和南北朝、隋唐时代的兴衰。  相似文献   

16.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为民间文学艺术形式的南北朝民歌成就颇高,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和影响了文人的创作。南北朝民歌对诗人创作的题材、审美情趣、语言表达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河南地区的发展史上,南北朝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当时的姓氏分布与世家犬族,真实反映了南北朝特有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8.
《法宝联璧》是一部与佛教有关的类书,梁至唐时有二百二十卷本与三百卷本流传。由《法宝联璧》的编纂可以看出,南北朝图书编纂常以组织者为撰者,史志往往将真正的撰者隐去,这与南北朝时的图书编纂观念密切相关,体现了南北朝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9.
南北朝游仙诗继承了汉魏乐府游仙诗以及两晋游仙诗两种创作模式,但在主题上却回归游仙的原始,追求神仙长生。这种主题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南北朝时期道教的成熟及流行所造成的。并且,步虚词也进入到文人的创作视野中。南朝动荡的政治格局以及文人生存环境的恶化也是南北朝游仙诗与魏晋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仰望星空的小孩子 1500多年前的中国,当时正处于南北朝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