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数学语言对数学教学的作用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故数学工作离不开数学语言。数学教学过程是通过师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把数学知识结构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数学知识结构,如教科书离不开数学语言。数学的概念、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等都是把数学对象进行抽象概括应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教师的备课、讲授、学生的预习、听课、作业、复习等各个环节均少不了数学语育的交流、吸收和消化。数学思维过程包括信息输入,信息贮存、信息加工、信息提取、信息反馈、信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适时注重探讨应用题解题过程实质的意义,能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其方法论意义在于指导学生贮存相似块、创设接收信息的态势、处理应用题信息元、学会把语言命题译成符号命题、学会把符号命题译成语言命题及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相似文献   

3.
江苏东台市曹■镇中心小学徐海芳撰文认为:数学学习中学生养成爱提问题的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自学挑疑,贮存问题信息。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自学,使新知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同时让学生从中找出疑点,在学生急  相似文献   

4.
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品质是数学思维过程中自我意识作用的结果 ,是通过自我意识系统的监控 ,实现人脑对数学信息的输入、加工、贮存、输出的控制 ,从而及时调节修正思维的过程、内容和手段。思维缺乏批判性是许多学生的思维现状之一 ,常表现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 ,对信息、材料的处理不能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1 通过概念辨误 ,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概念教学中 ,经常会遇到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深、不透、不全面 ,概念掌握似是而非 ,模棱两可 ,造成解题时“偷梁换柱” ,以偏概全。为此 ,教师应…  相似文献   

5.
处理数学教材的实质是教师按照新目标的要求,在吃透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对课本中贮存状态的知识信息优化整合,以转换成输出状态的知识信息。其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分化难点、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将知识的发生、发现过程充分地展现给学生。  相似文献   

6.
在生物教学中所指的能力主要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学生的一般认识能力,二是指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特殊认知能力,也就是对生物学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这两方面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要发展学生的一般认识能力利用现代控制论的观点,把教学过程分为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和贮存、信息输出3个阶段。信息输入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第一手材料。在这个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注意力和观察力。信息的加工和贮存是指学生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和贮存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应主要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和贮存信息的能力,包括思维能…  相似文献   

7.
从信息论观点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输入——信息贮存——信息处理——信息输出”的过程,其中信息处理是关键的一环。因此,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对输入的信息(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进行加工、提炼,进行多种组合。这样,才能使学生达到创造性学习的目的。对于解应用题来说,将题中的信息加以巧妙地组合,往往能使解题思路更加灵活。下面以一道应用题为例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根据当代信息加工心理学理论,数学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而程序性知识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其中认知策略又称为策略性知识.数学策略性知识是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侧重于数学学习或问题解决过程中蕴涵在“事实知识”背后的内在方法,是学生对自己的信息表征、组织、贮存、提取方式及对思维过程本身的调节和监控.  相似文献   

9.
从信息的观点来看,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信息的传递、加工、贮存的多层次的信息流通过程,这个过程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一般有以下几个程序:(1)信息的变换:教师将课本中呈贮存状态的知识信息转换成为有利于学生接受、加工、贮存的知识信息;(2)信息的传输:教师采取恰当的顺序、强度和速度将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3)教学过程的调控: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对教  相似文献   

10.
信息迁移是指把新获得的信息与贮存在脑子中的信息,通过各种形式、方法与策略,把待解决的问题转为比较熟悉、比较简单的基本问题,实现“化归“,从而思路明确地解决问题,是一种积极的思维品质.因此,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良好的思维品质,使他们掌握应用信息迁移的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数学的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接受、贮存和应用的过程,还是思维的训练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数学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相似文献   

12.
信息迁移是指把新获得的信息与贮存在脑子中的信息,通过各种形式、方法与策略,把待解决的问题转为比较熟悉、比较简单的基本问题,实现“化归”,从而思路明确地解决问题,是一种积极的思维品质。因此,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良好的思维品质,使他们掌握应用信息迁移的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3.
工作记忆与学习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工作记忆通过阅读理解、写作和数学问题解决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语音回路对阅读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复杂句子结构的理解上,中央执行功能在语言意义的加工过程中起着更大的作用,写作能力的逐步完善与工作记忆能力的增长密不可分,工作记忆的三个成分对简单和复杂数学问题解决都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数学策略性知识是在数学学习或问题解决过程中,蕴涵在“事实知识”背后的内在方法,是学生对自己的信息表征、组织、贮存、提取方式及对思维过程本身的调节和监控.比如,对自己的思考过程(从一个数学活动的开始到结束的每一步心理活动)进行的反思;对数学活动所涉及的知识、思想方法、有联系的问题进行自我监控;对题意的理解过程、解题思路、推理的过程、运算的过程、语言的表达进行自我监控等等,都是有关的策略性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策略性意识不强,也不注重这方面的学习.本人结合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教学,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策…  相似文献   

15.
数学的认知素质主要是指学生头脑中贮存的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经过主体加工形成的一个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结构。数学概念就是这个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的基础。如何抓好这个基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素质呢?下面以“比的意义”的教学为例,谈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6.
现代认知的信息加工理论把记忆定义为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过程.从这一定义出发,优化数学记忆品质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学习数学首先从观察和感知数学信息开始,所以观察和发现数学信息的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与起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的效率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与发现数学信息的能力,多教给学生一些具体感知与收集数学信息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会发现、会思考、会探究,自己能有效地感知和分析数学信息,并转化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落实小学数学课堂“全程式数学信息教学”,提出建构“全程式数学信息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引导学生收集数学信息,课中展示数学信息,探究数学信息,课后应用数学信息,把数学信息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确保学生数学信息素养的发展,促进数学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指出学生要学以致用。教师要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提高数学授课质量,促进数学教学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数学信息及其特殊性,结合数学教学实际及小学学生的性格特点,分析了培养低年级学生获取数学信息能力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数学交流是以对数学信息的收取、加工和表达为一个周期,并在双边或多边活动中以一个周期为单位往复出现,促使学生从浅层认知走向高阶思维的一种深度学习形式。为了提升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以促进深度学习真正发生,需要从处理信息角度出发,训练学生协作运用多种获取信息手段,形成收取数学信息策略;通过猜测、联想和实验沟通及整合数学信息间的关系,形成加工数学信息等策略;鼓励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文字、图形几何语言、数学符号语言等多种方法表达数学,形成表达数学信息策略。收取、加工和表达数学信息的策略统称为数学交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