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这个社会,很多人并不贫困,却有着与贫困群体一样的感觉。这种感觉,我最早是从"蚁族"身上体会到的。2007年,我带领课题组走进唐家岭——那时的"大唐"仅是个位于北京城乡接合部的小村落。在那里,我遇到一个在证券公司工作的北大硕士生,他月薪两万五千元,每月省吃俭用仅花费一千元左右,丰裕的收入并没  相似文献   

2.
一个本应该跟其他同学一样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正在成长的男孩、一个父母亲和所有人眼里的乖孩子、一个高考成绩超出专科线的好学生……他却永远不能圆自己的大学梦了!他的名字叫杨清。杨清今年才18岁,生前就读于岳阳县一所普通职业中专,家住岳阳县月田镇花苗乡。杨清的家庭虽然很清苦但却和睦。厚道的爸爸杨济平在月田镇水电站工作了近三十年,至今还是一名没有转正的临时工;妈妈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在家打理农田把持家务;大姐杨霞、二姐杨露为了挣钱供弟弟杨清念书,牺牲了自己的学业,先后于1995年和1998年赴广东打工。引用大姐杨霞的话说"全家都是以他为中心,以他为最大的希望,为他付出。"1995年杨霞离家赴广东打工时,才刚刚念了初二。她由最初的月薪180元做起,自己每月只用二、三十元,其余全部寄回家。后  相似文献   

3.
大学毕业了?找到理想的工作了吗?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有些公司将本科生的月薪明码标价为1400元。这与绝大多数学子2500元——4000元的期望值颇有差距。很多大学毕业生感到悲惨并愤而放言:大学四年白读了,与其这样,不如高中一毕业就去做清洁工。  相似文献   

4.
董治顺 《今传媒》2008,(2):55-55
上个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提起薛世才,在兰州军区机关及其所属部队,很少有人不知道.虽然很多干部战士没见过他本人,但通过军内外的报纸,大家对他的名字并不陌生.  相似文献   

5.
几年前,他从一个北方小镇考进了北京的大学。上学的第一天,与他邻桌的女同学第一句话就问他:“你从哪里来?”而这个问题正是他最忌讳的,因为他出生于小城,没见过世面,怕被那些来自大城市的同学瞧不起。就因为这个女同学的问  相似文献   

6.
选取重庆市10所有代表性的大学图书馆馆员为调查对象,通过对馆员背景、馆员职业困惑的现状、困惑的具体方面、困惑的原因等信息的调查与采集,着重分析馆员产生职业困惑的成因,并从中寻求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 午 经过昨天和今天上午的评卷,虽然还有一门历史老师还没点评,但这是刘柱最拿手的,不会有问题.参考去年各高校的录取线,刘柱已心里有谱:上大学已是没问题了,剩下的事就是填志愿了.  相似文献   

8.
蔡翔  唐颖 《现代传播》2005,(3):25-28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大学出版社转制减缓的一些迹象,对大学出版社转制的缘起、困惑、对策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沈知方:冒险和投机兼备的出版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知方是和世界书局联系在一起的。但在创办世界书局前,他就创办过多家出版机构,像国学扶轮社、古书流通处,其中许多是他在业余办起来的。此后他也创办过几家书业如启明书店之类。在上海出版业人中还少有类似的人。尽管有如此丰富的经历,他却是在商务印书馆成长起来的,也尽管商务并不是他服务书业的第一家。他供职的第一家是会文堂书局,时在1899年。因为在书业中表现出的才干,商务印书馆的夏瑞方特为赏识,因此之故1900年沈得以转入商务供职,发挥他长于交际的才能做跑街。后来改做顾问,月薪达2000元,这在当时是很高的数目,许多年后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时,月薪才不过100元。  相似文献   

10.
"一位困惑的大学毕业生"的来信 2001年12月9日,本刊编辑部收到了一封署名"一位困惑的大学毕业生"的来信。信是这样写的尊敬的编辑同志: 您好。我是迫不得已才给您写这封信的,我之所以给您写这封信,乃是因为我心中有太多太多的困惑和迷茫,——我想得到您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2001年5月18日,中国科学院出台院士道德自律十条规定,这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负责自律十条出台的张存浩院士指出,目前科技领域弄虚作假情况严重,有人没做多少工作,署名时却排在第一位;还有人虽然名字排在后面,但其实他一点事也没做.  相似文献   

12.
陈鲁豫 《出版参考》2004,(35):14-15
James是我大学时的外教.美国人,20多岁,退伍军人.据我们猜测,他参军并非出于爱国,而是因为退役后可以免费上大学.尽管当兵历史不长,而且生长在和平时期,或许根本没上过前线,恐怕连枪都没摸过,可当兵生活却是他跟我们吹牛时最好的谈资.平常也爱穿美式军靴和迷彩服,酷暑天都捂得严严实实.  相似文献   

13.
陈鲁豫  濯净 《出版参考》2004,(12):14-15
James是我大学时的外教。美国人,20多岁,退伍军人。据我们猜测,他参军并非出于爱国,而是因为退役后可以免费上大学。尽管当兵历史不长,而且生长在和平时期,或许根本没上过前线,恐怕连枪都没摸过,可当兵生活却是他跟我们吹牛时最好的谈资。平常也爱穿美式军靴和迷彩服,酷暑天都捂得严严实实。  相似文献   

14.
年仅27岁的蒋洲是上海人,在国内上完大学后,来到德国汉堡一所大学深造。汉堡是欧洲最大的海港,与上海及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商业讯息十分灵通。在这种氛围下,蒋洲的创业欲望愈来愈强烈。没等大学毕业,他就注册成立了一家名为“华鹏”的贸易公司。在上海生产钢瓶,运到德国去销售。  相似文献   

15.
终于出院了,虽然还攥着病休3个月的医嘱单。要不是病情有点麻烦,医生一次次的忠告,要不是亲友的一回回相劝,他根本不会去住院。他离不开他所钟爱的工作。医嘱单没有用,仅仅过了一天,他就上班了。是的,只有走进这熟悉的报社大门,听到同仁匆匆的脚步声,看到刚排好的版面,他的心才放宽、才舒畅。  相似文献   

16.
肖传国前传     
一个成长于“文革”年代,以“工农兵学员”身份进入大学,成为研究生教育恢复以后的第一批入选者,赶上出国潮,最终又成为“海归”把事业建立在自己家乡的人。他个人奋斗的故事中,折射出历史性转折的时代背景。而这个幸运儿最终以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方式。给人留下几多感慨、思索和困惑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一位朋友拿来一篇《考不上大学怎么办?》的言论稿,让我给他参谋参谋。看完文章后,我对他说:“稿子写得不错,就是有几处的标点用得不妥……”没待我把话讲完,他便开腔了:“只要句子通顺,没错别字,标点点的对不对都无所谓,到时编辑会给点好的。”他的这番话让我想起  相似文献   

18.
电视电影     
【斯皮尔伯格、汤姆·汉克斯、泽塔·琼斯的代表影片】★《人工智能》这原本是另一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筹划已久的电影,可他还没来得及拍就去世了。与他有着20年交情的斯皮尔伯格决定完成老友的遗愿。虽然斯皮尔伯格尝试着在电影中加入自己风格,让故事活泼一点,可库布里克的  相似文献   

19.
至尊宅男     
宅男阿丁大学四年很少上课,每天最远走到宿舍楼层的公共厕所,或者是楼内的小卖部——如果没人给他从食堂打饭的话,他就靠方便面和矿泉水活着。他最常待的地方就是他那张上铺,以至于到毕业时,床板中间塌陷了一块——马克思在大英图书馆的脚印有不同说法,可阿丁的屁股印是真的,因为床板没地面结实。阿丁终年穿一件橙黄色T恤,坐在床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记者,有段时间,我很为自己没有“新闻理想”感到惭愧。是的,大家都在谈“新闻理想”,似乎没有理想,你就要被这个行当抛弃。我对此感到困惑,怎么没听到其他行当的从业者在谈理想?怎么没看到我们的外国同行把理想挂在嘴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