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此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引领,那么如何担当学生阅读的促进,真正凸现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呢?以下就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2.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形成。教师要在散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想像联想,产生情感体验;品味语言,获得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教师必须要确立学生是阅读主体的地位,引导学生围绕有一定探究价值的问题,通过自主阅读文本,感知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走进文本的内涵,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领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受文本,培养语文阅读能力,受到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活动。"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尊重学生鲜活的个性,关注学生独特的体验。那么怎样才能丰厚学生独特的体验呢,我想不妨从有效的情境教学开始。  相似文献   

5.
"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亲子感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在对话中阅读,在阅读中体验,在亲子互动中享受阅读之乐,真正把"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价值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这一新理念的提出,给了学习主体——学生更多的发现、探究的机会。那么,如何实现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呢?我们认为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体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阅读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精神,丰富并创造自身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了"泛语文""反文本""无中心拓展"等倾向,这不仅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更严重地影响了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脱胎于新批评的"文本细读"与中国传统"点评"相结合,经过孙绍振先生"文本微观分析"的发展,形成了"尊重文本""立足语言""注重方法"的特色,这与新课程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在文学文本的阅读中去认真细致地触摸语言、发现语言、品味语言,走进文本深处与文本对话。  相似文献   

9.
张春花 《文教资料》2011,(22):140-141
"对话教育"是重构师生关系的新型教育模式,它摒弃了传统教育中教师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姿态,要求教师"蹲下来看学生",用"心"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在"对话教育"中,教师的"耐心""尊重""赏识"是三大要素。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1.
自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来,诸如"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阅读教学术语已渐成时髦,几乎逢教研必讲,逢培训必讲。  相似文献   

12.
陈小云 《广东教育》2009,(6):115-115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十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那么,该如何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呢?我认为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需要教师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需要教师注重生本对话、师生对话,将文本丰富的思想情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进行多元性解读;需要教师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自由交流的心理场。唯有如此,才能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情感体验。”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主体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教师要以教师积极的情感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学生主体的生活入手,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观察文中插图,组织生本对话,展示独特的情感体验;观察文中插图,组织生本对话,展示独特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4.
黄继艳 《考试周刊》2012,(43):32-33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理念要求语文教师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绝不能越俎代庖,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地位。可以说有效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  相似文献   

15.
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阅读,促使每个学生在多重对话中自行建构文本意义,促使学生对课文获得自我感悟和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16.
针对教师以大量的讲解替代学生阅读的弊端,新课标主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感知和把握文本内容,注重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针对传统的“传话式”教学,新课标开创性地提出了“对话式”教学新理念,即“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7.
[引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教学是主体、能动、活跃的人的活动.教学的确定性中存在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中存在着确定性,从而构成了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空间,构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美.如果教师能用心倾听,及时捕捉这节外生枝的亮点,并由此拓展开去,打开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向纵深处体会,加深情感的体验,相信一定能够生成意外的精彩.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句话启示我们:阅读不仅是一种技能,而且是一种精神交流。平等对话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独特感受,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为前提。平等对话包括师生、师本、生本、生生之间的对话。本文中,笔者把论题界定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刘鹏 《现代语文》2013,(10):123-124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体验、感悟和表达重视,尊重和凸显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实施建议中又指出,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到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适时引导,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呢?一、在对话中感悟,激发学生的质疑力阅读的对象是文本,它需要融入主体的理解,方能把潜在的文本变成现实的文本,这一过程就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的作用在于对学生唤醒引领和提升,包括主导主体与文本的对话、以"问题"为纽带的主导与主体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