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前言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时亲身经历数学概念、结论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体验的过程.那么如何使学生经历数学知…  相似文献   

2.
数学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教学时,我们必须努力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回归生活,使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化数学中享受学习的乐趣。1.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培养数学思维。在生活化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使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如教学质数、合数的概念时,我先让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3.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一定是能动的探索过程,不只是手动、口动等显性的活动过程,还要有扎实的脑动过程,使数学学习始终与思维的共鸣伴随.为此,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学生认知储备、经验积累等诸多要素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既让学生的手动起来,也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使数学活动成为学生消化认知、发展技能、形成经验的有力推手,使数学学习愈加扎实有效,使数学课堂充满智慧,洋溢着快乐.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延伸会出现不同的困境.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困境,提高数学学习成绩,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上,诱导、激发与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与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学习信心.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强化数学意识.展示数学美感,诱导兴趣;体验活动过程,激发兴趣;分层递进教学,提高兴趣.  相似文献   

5.
<正>高中数学新课程倡导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得到全面发展,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勤于思索,使之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必须把学习过程中的反思提到重要地位.而反思是元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数学教学中应以元认知理  相似文献   

6.
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干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艺术性情感中,挖掘教学本身的兴趣因素,把数学学习与学生性格特点联系起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转化角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带着渴望去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索与创新精神,保护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无趣"变"有趣",培养"乐趣",促进"志趣"的形成,让学生主动、独立、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7.
1.内容生活化.数学课内容的构建是专家在理论研究、实践基础上,按知识生长体系,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精心选择优化组合的.而数学实践活动则是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思维的拓宽与延伸,让学生结合数学知识的学习发现数学问题.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学生学习了人民币,可以开展"小小商店"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的兑换.科学设计实践活动内容不仅能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也能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养成探索精神,充分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成功感.  相似文献   

8.
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机会,营造自主探索的氛围,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具有探究性质的操作和学生自己的各种有意识的活动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喜欢数学.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探索成为他们的迫切需要,而达到这种效果的最好方法就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  相似文献   

9.
朱义华 《考试周刊》2013,(76):67-68
数学阅读时掌握数学学习的前提,是顺利、有效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使学生逐步在数学阅读中领悟数学的魅力.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数学阅读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学会阅读“导入”,“教学概念”,“教学例题”,以及“课堂小结”.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知识,所有的学生得到共同发展."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最基本的途径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学习数学、掌握数学与运用数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带来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在各种体验中提升数学思维与品质.  相似文献   

11.
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让孩子们都饶有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在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中愉悦地进行学习.使教师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高中数学新课程倡导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得到全面发展,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勤于思索,使之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必须把学习过程中的反思提到重要地位.而反思是元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数学教学中应以元认知理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为学生展开数学教学时,应当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的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创设生活情景能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体验到乐趣与满足,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数学本身处处充满美的韵律.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过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多媒体成为学生发现、欣赏、创造数学美的有力工具,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体验到数学学科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数学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数学教学应当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习数学、体验数学、运用数学,产生“数学有趣”“数学有用”的情感消除对数学的畏惧感、神秘感,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等目标.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悟,愿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常识与生活背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践体验,力图把生活问题引入我们的教学教学中使数学更加生活化,在这些实际生活例子中找到数学学习的意义和学习过程中渗透出的趣味,把一些很难懂的数学问题简易化、通俗化.使学生从生活的细节中熟悉身边的事物,从而达到不断学习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7.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主动求知的源泉,是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原动力.提问是教师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考查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现代教学提倡运用问题教学法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突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也要深入研究提问艺术,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始末,以问题为主线来激活数学课堂教学,诱发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中,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做,让他们在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使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得到同步发展,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弗赖登塔尔说过:"与其说是学习数学,还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课本上的过分"成熟"的题目使学生跳过了"数学化"的过程,不利于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的意识"几乎被忽略,导致学生只会被动地做题,而不会主动地提出问题.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就是学会解题,使数学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把"数学问题"还原为"数学现象",可以让学生从"数学事实"开始,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让他们深度地参与"数学活动",增强"数学体验",促进领悟与反思.  相似文献   

20.
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有价值的操作活动能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让数学操作活动更有价值的策略有:把握好活动的时机;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方向;让活动与思维紧密结合;提升活动后的反思.让学生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关注数学的本质,使操作活动充满逻辑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