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媒介培养人的艺术能力与艺术境界的有序的系统教育活动,它是不能由其它形式所代替的教育内容。艺术教育及其它形式的教育都是落实和实现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也是艺术教育追求的终极(根本目标)。就教育目标而言,艺术教育、素质教育有着共同的培养方向,那就是受教育者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2.
一、开展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素质教育评价的意义 成人高教学生素质教育评价,就是依据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对学生素质教育目标达成水平而作出的价值判断。其意义如下: (一)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在成人高教领域的全面实施和强化。评价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价值判断。判断就要凭借一定的标准和尺度,而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具有内在的联系,即不同的评价标准,会导致不同的评价结果。因此评价标准就成了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它指挥和左右着教育发展的方向,使之逐渐逼近或达到预期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  相似文献   

3.
一、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目标的内涵及意义实施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必须落实到各项素质培养目标上去。素质发展目标是衡量国民整体素质发展水平的尺度 ,是从宏观问题提出的一项质量指标。素质教育目标是指学校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应达到的基本的发展目标。换句话说 ,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目标就是指职业学校对所要培养的作为未来社会个体的人才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设想或规定 ,是职业学校使受教育者通过教育与环境影响要达到的各种基本素质发展目标。素质教育是人们自觉的、有目的的教育活动。这就是说 ,职业学校进行素质教育活动之前 ,教育…  相似文献   

4.
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媒介培养人的艺术能力与艺术境界的有序的系统活动。艺术教育和涉及多种形式的教育目标,但它又不能代替其它形式的教育。就教育目标而言,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有着共同的培养方向,就是受教育者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5.
湖南素质教育实验研究全景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教育部“九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实验研究》正是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从而实现教育方针的目标。素质教育向“应试教育”的挑战,决不只是原有的教育的改良和修补,它要求我们重新认识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与价值,重新确立教育目标,构建新型的课堂教育模式,改革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6.
论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教育及其它形式的教育都是落实和实现素质教育的一种形式。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也是艺术教育追求的终极(根本目标)。就教育目标而言,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共同的培养方向,那就是使受教育者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7.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系于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着眼于受教育者和社会的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存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彻底摒弃应试教育下形成的一些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念。笔者认为目标教育学理论体系中的学生观、差生观、教育观.评价观等教育观念对实施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学改革为我们提出新的课题,为了提高全民素质,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必须选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实验法,它主要对客观真实对象或摸拟对象的直接接触或直...  相似文献   

9.
从主导到引导: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角色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银治 《甘肃教育》2010,(16):11-12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它以其自身科学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塑造出人格更为健全、心理更为成熟、  相似文献   

10.
一、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是注重受教育者基本素质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针对中小学中一度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它明确了基础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学校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手段,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小学语文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革新首要的就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意识的革新。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化,新课程、新理念已越来越深人人心。中国的教育正由原来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可以说,现代化的教育观就是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从教育的内涵和功能出发,面向的是全体受教育者,素质教育是要保证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在自己天赋允许的范围内有所发展,不断进步,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广 ,触及面深 ,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是以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的教育 ,它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两全的目标 ,使受教育者多方面素质都得到提高。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宗旨。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把自己的心奉献给受教育者 ,捧着一颗爱心 ,拥有一份真诚和耐心以求得受教育者和教师之间的感情沟通。概括而言 ,也就是教师带着情感进行教育。一、教师要做出榜样 ,使儿童受到良好感染儿童的情感是不稳定的 ,而教师良好的情感情绪则是儿童最佳情感心理的感召力。我们…  相似文献   

13.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为实现教育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等各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培养出的学生达到"六个学会"的目标,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实施素质教育,既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克服基础教育"应试教育"弊端,迎接对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也是顺应世…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共识.并逐步为社会所接受。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等诸方面行动活泼地发展为特征的教育模式。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基本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应试教育本质是围绕着考试的教育。培养的目标是使受教育者达到能够对教学内容理解、掌握,其评判教育效果的标准是以考试分数的高低为依据,在应试教育中,教育的内容范围往往局限于教学大纲、教材等等,学生的思维也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和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对这些不能有任何怀疑和超越,对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综合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综合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它要求受教育者不仅要学到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即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人性化教育研究是笔者进行的教育改革实验课题。人性化教育是主动地为受教育者提供宽容、支持、和谐的人文环境,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培育受教育者具有完整人格的教育。它是依据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而提出的,其目的就是培养受教育者具有完整人格,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7,(14):5-6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从受教育者以及社会长远发展的目标来看,它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能力,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而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不管是从语文的学科性质还是教育教学目的来看,语文教育都应当就是素质教育。尤其是在素质教育"5+2"工程的实施要求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值得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对此进行探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论述自己是如何在素质教育"5+2"工程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素质的,希望能为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它要求受教育者不仅要学到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即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