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四忌越多越好,宜适中稳妥
  在考前,老师一般都会嘱咐考生说:“要尽量多写。”因此,有的考生将整个卷面写得密密麻麻,甚至将抬头及页尾也写满,有的正面写不下,还写在了背面,用各种箭头标明自己的答案在哪里,更有甚者违反规定另加纸答题(这种情况算违纪不能得分),弄得阅卷老师根本找不到哪里是头哪里是尾,或者弄不清哪些是哪道题的答案。现在电脑阅卷,每道题被切割成单独的一份文档,如果答错位置根本找不到答案。这些做法实为大误,不仅不能得高分,反而画蛇添足。原因有二:1.高考答案都被总结为一条条精简的得分点,无论简答题还是论述题都一样。阅卷老师在阅卷时不是一字一句地抠着读,那样可能一天只能阅十来份卷子。阅卷老师基本上都是快速地找到你的答案的得分点在哪里和正确与否,而不是依据你写的量的多少来给分。答案写得太多,只会将你的得分点句子埋没在众多无用的废话里,找都找不出来。2.高考试卷是经过科学设计的,一题与一题之间的空白距离足够你写完所答的内容。一般而言,能将空白距离的百分之七八十用适当大小的字写满,就已经足够了。因此,多写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徒增阅卷老师的烦躁厌恶而已。至于作文,如果写太多了,不仅不能多得分,还要被扣分。  相似文献   

2.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20分)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或指定位t.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本大题中第1、2、3小题为分叉题,分A、B两类,考生可任选一类答题.若两类试题均做,一律按A类题计分. A类题(适合于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 IA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6月10日一19日,笔者有幸参与了2015年高考山东文综卷政治主观题的阅卷。阅卷过程中,第42题第(2)问给笔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此题,满分9分,在23万多份的考生试卷中,从0分到9分各个段次的得分都有。什么样的答案能得高分?什么样的答案会得低分或者零分?笔者试结合评分标准和部分考生的答题情况加以详细说明。【试题及评分标准】  相似文献   

4.
杨枚芳 《初中生》2010,(3):16-19
在历年中考语文阅卷中,笔者发现,一些考生在解答主观性阅读题时,许多本来会写的答案,考生却在答案外围绕绕圈子后离去,与正确答案擦肩而过,令人惋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2003年广东高考数学试题分为问卷和答卷两部分,全部答案都要求写(或填)在答卷上。客观题(选择题)要求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答案,填空题、解答题则要求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答在答卷指定的区域上。出界的答案无效。广东高考评卷实现了网络化、电子化(即网上评卷),效率进一步提高。其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6.
黄欣 《西藏教育》2013,(7):48-48
一、藏族学生作文现状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作文基本格式。有些作文是半命题作文,在题干中用横线标出,表示要求学生补充完整。学生把题目补充在题干的横线上,而在真正的作文纸上不写题目直接书写作文内容,这样在阅卷时就会被老师认为是没有题目而扣掉相应的分数。标点符号应该单独占一格,而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忽略,把标点标在每句话最后一个字的格内。一篇作文应该  相似文献   

7.
参加了2008年浙江语文高考第四大题和作文题的阅卷,我对语文阅卷评分参考中的“酌情给分”有了一点比较具体的认识。由于汉语语义的模糊性,表达的多样性,导致了答案的表达的不唯一性,因此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的答案跟高考参考答案一模一样,所以给阅卷教师一个“酌情”的空间是很自然的事情。那么阅卷教师一般会在何处“酌”情呢?  相似文献   

8.
所谓网上阅卷,顾名思义,就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扫描技术为依托,通过评卷人对计算机网络上电子化了的考生答卷进行评分。阅卷时,客观题部分直接采用计算机自动对考生的填涂点进行识别并对比答案给分;主观题部分按题目切割成一个个图片(图像文件),由阅卷人员直接对这些图像进行评分。网上阅卷是把人工评卷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和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以控制主观题评分误差为目的,最终实现招生考试的公平、公正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下列各小题都给出了四个答案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把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写在第Ⅱ卷上指定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今年的高考试题遵循大纲而又不拘泥于大纲 ,在注重“三基”考查的同时 ,继续突出了能力的考查 .但是 ,分析研讨试题之余 ,笔者深深感到“美玉也有瑕” .下边结合阅卷实际 ,谈谈个人对于试题的几点异议 ,以求教于命题者及各位同行 .1 第 ( 1 6)题的设计似乎不利于阅卷 .填空题作为客观题的一种重要类型 ,其答案应从形式上予以约定 ,以便统一 ,进而为高考阅卷提供方便 ,以避免阅卷误差 .但是 ,第 ( 1 6)题的答案则具有形式上的多样性 .从阅卷情况来看 ,答案有 2n(n -1 ) ,2n2 -2n ,4C2 n,2P2 n等多种形式 .若将题目中的 2n改为具体…  相似文献   

11.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走进考场,您就是考试的主人,这份试卷中有些题目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您不必有任何顾虑,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情吧!还犹豫什么,赶快稳定下来,认真读题,拿起笔来,答案就在你的笔下!)说明:1.全卷四大题,共8页,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2.答题前,请将考场、教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及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3.答选择题时,请将选定的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里;答填空题和简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指定的位置上;作文写在本卷作文格内。  相似文献   

12.
二年级的期末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一千克鸡蛋有( )个。对于这个题目,阅卷的老师很清楚,这是一道开放题,答案可以填12~20,在这个范围内的数都是正确的。我们商量好,就按这个方法来批卷。我把批完的试卷发下去,学生一拿到试卷,就开始议论。我想:二年级的学生,对教师的批阅应该不会有什么  相似文献   

13.
“书面表达”是高考英语试题中的必设项目。如何将此题作好?下面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一、仔细审题,找出写作要点。高考书面表达要求考生按指定的情景写一篇百余字的文章。提供情景的形式有图画、提纲、短文等。从近几年的“书面表达”题来看,题中所提供的情景都比较明确,但每年在内容上失分的考生仍不在少数。以1995年高考书面表达为例,就有部分考生因审题不清而把图示的方向和位置搞错,甚至把图示中湖的边线当作铁路线,闹出不少笑话。因此,仔细审题是非常值得的。认真审题,不仅防止跑题,还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体裁和格式。二、根…  相似文献   

14.
高考政治命题有客观题与材料题之分。材料题即非选择题,属于主观性试题范畴。相对客观题而言,主观性试题往往是考生失分的重灾区。有些考生拿到主观性试题就惊慌失色、不知所措,常常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答题要点写了不少、得分不多。对于这些学生而言,主观题解答常常能够做到的只是把答案填满,剩下的是听天由命,等着阅卷老师采点给分,使主观题沦落为“感觉题”。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两道试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看题目,会误以为这两道题是同一类题,所以如果上述题目同时出现时,学生很容易发生只做前面一题,后面一题跟着写答案的情况.其实这两道题的答案分别是A、C.仔细研究上述两道题目,会发现这两道题有一个显著的差别,题目1中两圆的位置关系是相交,而在题目2中两圆的位置关系是相离,这就导致了点P的轨迹的不同.根据这两道题目,笔者研究了当两圆的位置关系不同时,点P的轨迹的不同情况.  相似文献   

16.
高考政治命题有客观题与材料题之分.材料题即非选择题,属于主观性试题范畴.相对客观题而言,主观性试题往往是考生失分的重灾区.有些考生拿到主观性试题就惊慌失色、不知所措,常常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答题要点写了不少、得分不多.对于这些学生而言,主观题解答常常能够做到的只是把答案填满,剩下的是听天由命,等着阅卷老师采点给分,使主观题沦落为"感觉题".  相似文献   

17.
高考网上阅卷是1999年教育部为提高高考阅卷的透明度、确保高考更加公平、公正而提出的一种新的阅卷方式。网上阅卷是通过将考生的主观题答题纸扫描进入电脑,继而每道题都被分割成独立的块状,随机出现在阅卷教师的电脑屏幕上。每位考生的答案至少会有两位教师在不同的电脑屏幕上各自独立地评阅一次,最后综合他们的评价,得出考生的最后得分。  相似文献   

18.
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21题为“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据考后与考生座谈及阅卷统计评价分析得知,这道6分的试题在文学作品阅读测试中属主观性最强,赋分最高,用时最多,拟答案最难的一道题。那么,这道题难在何处呢?当我们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这道题时,就会自然产生似曾相识之感。此类试题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中一类如:“第⑨到12段的详写有3点作用,请分别说明。”(1997年上海卷25题)“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  相似文献   

19.
测试     
今天,老师发了一张测试卷,卷子刚发下来老师就郑重地跟大家讲要求:“请同学们注意两点,一、一定要按题的要求去做;二、只给5分钟时间,两面都有题。”全班哗然,“这么短时间,怎么能写完呢?”唉!还是快点儿写吧!只见第一题的要求是先读一遍所有题的要求,我想时间这么短,哪还来得及呀!于是我赶紧一道题一道题地抓紧时间写,谁知我刚写完第四道题就收卷了。大家都说:“时间也太少了,我们也没答完呀!”可是,老师还是把卷收上去了。收完卷,老师让苏晓涵把做题的要求从第1题读到最后一题,当读到第12题时,同学们全傻了,原来12题的要求是只做第2题和第…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第23题为物理实验题.其中图2是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测量圆柱体电阻丝长度的结果图(如下图).高考阅卷中该图读数给出的唯一评分答案是0.800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