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启迪青少年的创新发明思维,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产权局邀请“轻松发明”教育创始人罗凡华研究员到南宁市讲学。4月23日  相似文献   

2.
1995年11月3日,“中国与亚太区域科技创新与工业发展迈向二十一世纪国际研讨会”在香港理工大学隆重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香港和中国大陆等国家及地区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出席了这次盛会。应会议主办单位香港科技协进会的邀请,以项目主持人邓寿鹏研究员和课题负责人贾蔚文研究员、许庆瑞教授为首的国内学者一行8人,代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八五”重大项目——“中国技术创新研究”项目组赴港与会。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强调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科普,在国家建设发展全局中被摆上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到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已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  相似文献   

4.
唐守正,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研究员、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森林经理学家、林业数学家。1991年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4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0年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2004年被授予“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4年获“林业重大贡献奖”。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走廊“要创新更要创业”,要打造研发平台到生产平台的产研一体化通道。基于2005-2017年市级面板数据,以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所涉城市的科技创新效率为被解释变量,分别构建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扩容”前后的门槛模型并实证分析研发投入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扩容”后的门槛值更低,各类创新主体能够以更低的研发投入达到原定的科技创新效率。超过门槛值之后,“扩容”后的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有更高的系数弹性,更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加速发展。控制变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在“扩容”后显著,并与科技创新效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科技创新的发展,科技金融从当初政府政策业务实践层面走向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当前“双轮驱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初的“科技与金融结合”发展到当前的“金融、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态势,科技金融的内涵和外延在变化,作为具有一定中国国情特色的学术范畴的理论研究也相对滞后。针对科技金融的实践探索历程及发展趋势,需要从“资本工具”、“创新政策”及“经济范式”三个维度去把握科技金融的本质及相关特征,进而丰富和发展相关理论体系,从而更好的发挥理论的政策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从国家综合创新能力、国家科技投入和产出、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科技创新环境等4个维度提出了10项科技指标及其到2015年的发展目标。如今9项指标已经或有望如期实现。从完成程度看,不同指标表现出不同特征,其中R D/GDP的发展目标最难实现,需要从深入落实各项创新政策、保证财政科技投入、深化科技统计工作改革等方面着手解决。文章最后对“十三五”科技规划指标设置提出了原则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2年9月,在历经4年半海外科研生涯的磨砺后.陈富龙以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加入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参加工作.并担任研究员。从求学到治学,从内地到香港.陈富龙都是最优秀的那批人.翘首走进遥感技术的知识殿堂。而今.他满腔热血回归,带着多年累积的科研经验.一边潜心在遥感技术的科研创新中,一边又奋斗在遥感技术应用的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寻找着科技智慧和现实生产力的最佳切合点.期望为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相似文献   

9.
日本在系列科技战略与政策引导下,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走独立研发、自主创新的道路,结束其对国外先进科技“追赶型”时代,迈入成为科技实力“领先型”时代。系统分析日本历次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及其典型科技创新政策法规,在对日本科技创新主要成效分析基础上,提出日本科技创新战略及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5):I0002-I0003
1月26日,第28届天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一名中学生在展示“铁矿磨矿分级用旋流器的研究”科技创新成果。 当日,第28届天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天津科技馆举行,从近万项参赛作品中初选出的524项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和206项小学生创新方案进行现场终评答辩。从工厂选矿设备革新到一把多功能漏勺,源自生活的“小发明”充满了大胆的想象和奇妙的构思.  相似文献   

11.
曾令海,二级研究员,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1980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先后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工作,美国农业部Gulfport分子遗传试验室访问学者,全国农林水利产(行)业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林业科技工作者”、“广东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喻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朱立平研究员立足构建青藏高原多圈层、立体式研究的野外监测平台和有特色、高水平的实验分析平台,克服高原艰苦的环境条件,开展青藏高原湖泊沉积与环境变化研究,取得了大量丰硕成果,为推进我国青藏高原研究学科发展做出了显著成绩。他不遗余力开展青藏高原野外观测研究平台建设工作,为促进青藏高原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研人才的成长和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科协最新一届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活动中,朱立平研究员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也是科技改革发展过程当中的极不平凡的一年.为了介绍这“不平凡的一年”,科技部部长万钢在3月11日举行的记者会上一连用了8个“蛮拼的”来总结,囊括了从基础研究、战略技术、产业发展,一直到重大专项的落实、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惠民、大众创新创业,以及备受瞩目的科技改革.  相似文献   

14.
2013年对于杨石柱来说,是一个“丰收年”.11月,他被授予了“临湘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12月被评为湖南省科技活动优秀辅导员后,又收获了“全国科技创新优秀辅导教师”称号.  相似文献   

15.
徐绍衡,1945年生,上海市人,现任江苏省舰船及海洋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及研究员、数字化造船国家工程实验室客座研究员、哈尔滨工程大学兼职教授、江苏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江苏省常熟市电子仪器厂技术总监。198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4年,作为项目监测部分主持人参与研发“船舶无人值班机舱自动化系统”获全国交通系统科技进步一等奖。1986年,作为项目主持人研发的“CX80船舶中文微电脑监控报警系统”获全国计算机应用成果一等奖。并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87年被评为全国交通战线劳动模范。1989年被破格晋升为自然科学研究员。1995年作为全国50名基层代表参加了全国科技大会。2011年主持研发的“综合登陆安全保障系统”荣获解放军有关部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被中国造船学会评为“中国船舶设计大师”。多年来在国内外发表论著62篇,共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项,其中12项为一、二等,获国家发明专利“分布数据库式高速响应实时控制网络(ZL00125634.3)”1项及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船舶、海洋设备、飞行器的离岸工作一体实时数据库信息平台(ZL201420733640.9)”等8项,作为编委参加了大型工具书《英汉航运大辞典》、《轮机工程手册》等的编撰。  相似文献   

16.
60年科技创新“痛并快乐着”,我们应在快乐中总结成功经验,在困境中迎难而上。从科技成果、科技投入、科技人力资源、创新环境、科技潜在生产力五个方面分析建国60年科技创新的演进特点,指出了我国科技创新的未来战略重点在于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和建设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17.
张千峰,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无机化学博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和南卡莱罗那大学研究助理教授,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洪堡研究学者。2007年进入安徽工业大学工作,现任安徽千和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1997年以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32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59篇,论文被学术同行引用近1200 次。获发明专利19项(如一种用于镀锌板的彩涂无铬预处理液(专利号:ZL201110030318.0),镀锌板彩涂预处理及底漆涂覆相结合的无铬表面处理液(专利号:ZL201110030293.4)等)。曾获2012年度中国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启动重点项目支持。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新世纪优秀人才”、安徽省“百人计划”人才、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安徽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归国侨眷先进个人。创办的安徽千和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入选2013年度最具成长潜力的留学人员创办企业名单。继2010年获第三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奖之后,主持承担的“家电及汽车用镀锌钢板表面耐指纹和自润滑涂层”项目于不久前获得了第五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成果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1):184-186
<正>1月出版专题:构建自立自强的信息技术体系。指导推进专家:李国杰(中国工程院院士、《院刊》副主编、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被中国期刊协会“刊协讲堂”专题报道(第二十四期):打造国家科技高端智库传播平台――《中国科学院院刊》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9.
沈镭  叶苹  刘晓洁 《资源科学》2006,28(1):198-198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于2005年11月14日-15日在泉城济南召开,来自全国84个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28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刘纪远研究员、常务副理事长成升魁研究员和副理事长李善同研究员、何贤杰研究员、王浩研究员、张福锁教授以及秘书长沈镭研究员到会。大会的主题是“发展资源科技,建设节约型社会”,围绕该主题设立了4个专题,即:“节约型社会的资源科学理论与技术”、“资源持续利用、开发保护与节约型社会”、“土地资源节约利用与技术”、“湿地资源的保护、生态修复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本届年会还首次设立了“资源学院院长论坛”。  相似文献   

20.
沈志强研究员,1963年12月出生于山东荣成。1986年7月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兽医专业。现任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兼书记,研究员。兼任山东省畜禽蜂胶疫苗研究开发推广中心主任、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工程开发研究院院长兼书记、农业部动物检疫所客座研究员、中国科技开发与人才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农大、宁夏大学和山东农大等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九届人大代表,山东省滨州市人大常委。先后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农业科普先进工作者”、“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十佳中青年科技专家”、“山东省十佳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山东省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首批注册科技咨询专家”、”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山东省青年科技创新奖”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