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朝晖 《南昌教育》2007,(12):32-3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要从小抓起,从课堂教学抓起,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充满激情,思维活跃,勇于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表现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特长,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成为21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2.
达世兰 《农村教育》2000,(12):54-54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性人才。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就应当把改进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育专家认为,课堂教学首先应该贯彻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提倡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成学生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21世纪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使命。我们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点燃他们创造思维的火花。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焕发活力,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在教师,教师必须精雕细琢45分钟,优化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就是人才的主体性特征的展现。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生只有在“动”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才可能有所创新,才会有创造的体验。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是课堂的统治者,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一言堂”,无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和独立个性的人,把课堂当作教学的演艺场,学生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当代教育的核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新时期的人才观,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我们必须矫正自己的人才观,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要跟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必须千方百计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必须有一批又一批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笔者淡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必须立足改革 ,致力于创新。然而 ,应试教育的致命缺陷是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以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那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必须实行五个解放。一、解放学生的眼睛眼睛是思维的窗户 ,“看”是获得数学知识必要的首环。因此 ,数学知识不能原封不变地“灌”给学生 ,而应提供学生足够的观察机会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 ,使学生看到各种结论的来龙…  相似文献   

9.
培养创新人才,离不开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离不开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小抓起。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新大纲明确规定,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为学生创新思维、探索精神的发展,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下面就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孔宪金 《江西教育》2006,(14):53-54
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就是人才的主体性特征的展现.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生只有在"动"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才可能有所创新,才会有创造的体验.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1.
刘海云 《考试周刊》2009,(8):127-127
创新教育,是以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力军.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积极思考与探索,努力使“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充满激情,思维活跃,勇于探索,真正成为21世纪所需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国际竞争激烈。国际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更是创新人才的竞争。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离不开创新的课堂教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锐意进取,富于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拓展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由过去的“主宰者、支配者、传授者、主讲者”转换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主持人、顾问、设计员、咨询者、评论家”等,才能让课堂充满创新。我校数学课题组就是在这样的探索状态下,引发了学生的种种创新。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不懈的贯彻创新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5.
“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指明我们的课堂教学再也不能以灌输知识为主,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把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有意义学习结合起来,使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开拓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课堂教学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就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我们必须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18.
煤泽民同志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化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缺乏创新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因此,学校都应该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上下大功夫。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发展,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动什么,怎样引导学生动,这是当前课堂教学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确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确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型的目标结构。   首先,教师在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识 ,因为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教师有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识,就能自觉地做到围绕“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要靠创新的教育来培养。这就需要学校教育不断改革创新,培养出更多的具有现代素质的各种人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结合所教学科的特点,着力培养儿童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