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批评的自觉     
文学批评中要有一种“批评的自觉”意识,即一种既承认理论的有效性也承认理论的有限性的自觉。文学在表现一个可能的艺术世界,这个艺术世界最经久不衰的批评方法是审美批评和意识形态批评。当然,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理论中,人们对审美和意识形态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但审美批评和意识形态批评不一定是必然对立的,我们也许可以在人本主义批评中找到这两者的一个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2.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在吸收马克思经典作家的基本概念和拉康精神分析学的有关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当代西方批判理论,尤其是大众文化研究领域中颇具影响的一种理论话语。从“意识形态”理论衍生出来的文学批评范式“症侯阅读”对当下大众文化研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种“症侯阅读”批评范式,有本质化、机械化的弱点,将它用于对一种“意识形态”批判时,其本身又同时在构建另一种“意识形态”,从而陷入一种理论的悖谬之中。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对民众的蒙蔽是当今西方文明的深重弊病,阿尔都塞学派非常关注如何启发人们去除意识形态蒙蔽的问题。通过对这一学派理论的评述,从文艺的创作实践、阅读实践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学说至今仍然是西方最有影响的意识形态理论之一,其中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理论,是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提出了马克思的"国家机器"和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区别,揭示了意识形态与统治权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揭示了意识形态隐蔽的政治意义,为祛除和解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寻找突破口,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进行了解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作为语言学中新兴发展的学派,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人们设计的符号来揭示语篇中含而不露的意识形态。隐喻(metaphor)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隐喻与社会性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把认知理论与批评话语分析结合起来,使构建认知批评话语分析框架成为可能。本文以分析CDA中的隐喻现象为基点,旨在探讨构建认知批评话语分析框架的可行性与优势;发掘大众语篇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并呼吁读者以批评的眼光阅读此类语篇。  相似文献   

6.
浅谈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没有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形态没有历史”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提出的一个否定性、批判性的命题。马克思从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角度阐述了意识形态没有自己独立发展的历史这一理念。阿尔都塞在此基础上从结构主义的视角出发,从一个肯定的意义上来重新解构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没有历史”这一理论命题,指出意识形态是永恒存在的,贯穿于历史之始终的,赋予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没有历史”以新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7.
伯明翰学派文化批评理论洞察话语实践中权力与意识形态的运作,也体察结构性宰制和主体性协商与逆反之间的张力。从文化批评视角考察体裁分析三大流派:悉尼学派具有语言分析的优势,但需配合文化批评的"理论优势"对生活政治性地介入;专门用途英语学派着重语篇目的、功能的解读,也日益重视引入社会批判的维度;新修辞学派关注业务性语篇的写作,弱化了文化批评的立场。传统语言学强调真理性和规约性的逻辑,文化批评则秉持建构性与主体性的旨向。  相似文献   

8.
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新的语篇分析的视角,已越来越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它主要是通过对语篇的分析来研究话语.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批评话语分析迄今发展已有二十五年的时间,在不同时期,其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批评话语分析在中国的成长也独具风格。对该学科发展概况的评述有利于人们对其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审美文化在当代文化领域已经从中心退居到边缘,其社会根源在于工业文明的异化造成的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张力。法兰克福学派是最早作出系统理论反应的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根源于马克思早期的人道主义,以其作为学派“批判理论”的策源地,以“否定的辩证法”作为学派的方法论,在现代工业文明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审美理论中艺术的本质、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艺术的功用等范畴,对电影、流行音乐等文化工业作出批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阿多诺和本雅明,两人对于大众文化的分歧形成现代大众文化批评争论的焦点,与此同时,也孕育着当代文艺批评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10.
王茜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3):134-136
首先以安德烈·勒菲弗尔提出的意识形态对文本的操纵性改写的理论为基础,以近代历史为背景,然后从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作用以及翻译批评对翻译的影响两方面作为出发点,试图探讨近代意识形态与翻译批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阿尔都塞深入研究了意识形态的独特内涵和运行机制,运用结构主义方法,从本结构和文本形式层面去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幻性,从而开创了文本意识形态批评模式。  相似文献   

12.
阿尔都塞深入研究了意识形态的独特内涵和运行机制,运用结构主义方法,在布莱希特的启发下,从文本结构和文本形式层面去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幻性,从而开创了文本意识形态批评模式。  相似文献   

13.
<作为生产者的作家>可视为本雅的艺术生产理论论纲."技术"是其中的核心范畴.本雅明通过"技术"克服文学质量与政治倾向,内容与形式的二元对立,立足于精细的形式意识形态批评探索物质、意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社会学(文化学)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生态批评是西方最新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潮流和视角。可以说生态批评是研究文学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问,因为它试图从文化领域来探索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当今生态危机日益恶化的时代,以生态文学批评独特和全新的视角来解读劳伦斯在小说《菊馨》中所体现出的生态批评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批评话语分析是建立在批评语言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其目的是通过语言分析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指导,文章从分类、及物性和情态三个方面分析了奥巴马就美国干预利比亚战争发表的演讲,揭示了演讲背后掩藏的意识形态,同时验证了批评话语分析在分析政治演讲语篇中的应用价值及优势。  相似文献   

16.
批评话语分析主要从语言特点以及语篇生成环境揭示语言、意识形态与权力的辨证关系,即权势之人通过语言壳体来体现其思想意识.而隐喻可以揭示政治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因此本文通过对CDA和隐喻关系的探讨,指出批评话语分析(CDA)不只是要运用到社会学和社会批评的理论和方法,也可以借助概念隐喻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吕俊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1):148-156
分析了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的文本理论及它们同翻译批评的关系,指出它们对译学研究的贡献与对翻译批评的误导。作者主张用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所提出的艺术生产理论来看待文本与语言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并指出翻译批评学的理论也应建立在这种文本观上。  相似文献   

18.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一书中提出马克思思想历程存在“认识论断裂”。审视阿尔都塞所谓马克思“认识论断裂”的三个理由,可以得出结论,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核心概念密切联系、人的问题构成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不可或缺的内容与主题、意识形态与科学理论的难以截然区分,这就表明阿尔都塞关于马克思思想中“认识论断裂”主张是有失偏颇的。剖析阿尔都塞所谓“认识论断裂”主张的失当之处对于弥补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人的本质与历史唯物主义关系上的困境、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与人的内在联系、明确科学与意识形态的辨证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吕俊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3):147-153
本文分析了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的文本理论及它们同翻译批评的关系,指出它们对译学研究的贡献与对翻译批评的误导。作者主张用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所提出的艺术生产理论来看待文本与语言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并指出翻译批评学的理论也应建立在这种文本观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操控论的渊源、发展及意识形态二维操纵角度指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学写作与翻译的外部搡控与文本内作者意识形态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对立与对抗,这两种意识形态的矛盾才是真正的意识形态批评。并指出:翻译批评不能只停留在外部,而应深入到文本内部,扩大对文本的解读权力,以促进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