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动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如上所述,初中与高中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差异,从教学内容看,初中以道德规范、法律常识为主要内容,注重的是学生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养成,  相似文献   

2.
张文铸 《文教资料》2006,(11):75-76
传统学习方式把地理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学生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之中,从而导致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低。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就是通过课程的变革来实现学习的变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弘扬和提升。学生不仅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客体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建立以弘扬人的主体行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有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开放系统的现代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4.
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生成、弘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学习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从本质上讲,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  相似文献   

5.
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从人性的角度讲 ,人是主体性与客体性、能动性与受动性、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双重统一体。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与依赖性上 ,从而导致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消逝。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性的学习状态 ,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 ,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 ,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 ,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  相似文献   

6.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受 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  相似文献   

7.
何英 《考试周刊》2011,(43):86-87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是主体性与客体性的双重统一,人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双重统一,人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双重统一。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在数学学习中如何来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本文从三方面谈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致使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从而导致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登斌 《教育探索》2002,(12):36-37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并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是以灌输知识为目的,以教师的讲授为核心来设计和安排的,从教学过程和方法看就是“提问——讲解——巩固——作业”;从教学关系看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这种刻板的程式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探索一种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  相似文献   

12.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发展的受阻。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合作交流的前提是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黄启厚 《云南教育》2005,(35):18-19
模块课程要求学习观来个根本性的变革: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高中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供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因此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是高中课改的重要特征。学习观和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指导。  相似文献   

14.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那些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实质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化学新课程的改革提倡以张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因而必须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只有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养成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及培养学生学习的体验性这些方面下功夫,才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这就要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实现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为了促进学生课堂有效学习,本文探讨指导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六大策略。  相似文献   

17.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传统学习方式中的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被动性、依赖性上,因此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削弱消失。正确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而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9.
化学新课程的改革提倡以张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因而必须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只有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养成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及培养学生学习的体验性这些方面下功夫,才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层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