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江南褶皱带将华南分隔为扬子和华夏两块板块。长期以来,为了将华南归入Rodinia古陆中心.江南褶皱带一直被认为发生在Grenvillian期,所包含的变形的早期新元古代地层是由于晚新元古代地层变形的和未变形和未变质的花岗岩侵入造成的不整合覆盖。  相似文献   

2.
“扬子古大陆新元古代扬子东南缘中段裂谷盆地形成演化与资源效应”项目为“华南扬子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效应”子项目之一,是中国地质调查局2011年下达的基础科研项目。项目于2011年启动,历时3年,系统收集分析了扬子陆块东南缘江南造山带中段新元古代区域地质矿产资料和第二代区域地质志资料以及涉及该区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采用岩石地层、事件地层、年代地层、旋回与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分析方法,重点分析新元古代早中期沉积充填序列、岩相古地理特征,重新修订了该区域新元古代“南华系”区域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岩相古地理系列图件,并利用地球化学资料分析探讨了盆地形成演化的大地构造环境,综合分析了陆缘裂谷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建立了盆地演化模式,总结了盆地演化与矿产资源效应。  相似文献   

3.
从参加工作开始,朱士兴就以前寒武纪地层学和叠层石研究作为主攻方向。多年来。先后系统地开展了五台山地区的古元古代叠层石(1987)、蓟县地区的中、新元古代叠层石(1978、1979)、华南的新元古代震旦纪叠层石和冀东及晋东南地区的寒武纪叠层石的研究(1997),从而建立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前寒武纪叠层石地层序列。这些研究结果,不仅对我国元古宙地层的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也使我国的叠层石研究跨人了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4.
辛也 《内江科技》2014,35(8):60-61
本文运用现代构造地质学理论和断层相关褶皱几何分析方法,配合地震精细研究,分析乌夏地区构造复杂的变形样式,分解不同时期构造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分析构造带地层几何特征,构建乌夏断裂带构造组合样式及空间展布,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乐 《科技通报》2021,37(3):16-21
利用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东湾背斜区域的构造解释工作,通过生长地层分析得到其发育时间为古近纪安集海河组时期,形成机制为翼部旋转机制滑脱褶皱.面积-深度-应变法分析结果显示滑脱层位于深度为~9 km的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中,褶皱主要受平行层纯剪切控制以及部分地层弯曲调节变形.背斜带核部位移量可达1239 m,且构造带位移量的分配主要有两种方式,为滑脱褶皱的生长以及褶皱调节断层的发育.东湾背斜两翼发育有丰富的褶皱调节断层,构造带不同位置处为褶皱调节断层发育的不同阶段,且调节断层随褶皱生长会向上及向下传播,传播方向取决于软弱层的发育和其厚度.此外,褶皱调节断层的发育可能为东湾1井没有钻获到油气资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多套滑脱层褶皱中地层的变形面积与地层初始沉积面距离底部滑脱层的深度之间的几何关系和函数关系,发现在剖面面积平衡的假设下,多套滑脱层褶皱的地层的变形面积与地层初始沉积面距离底部滑脱层的深度之间满足线性关系,直线的斜率为所有滑脱层单独作用的缩短量之和。并以四川东部褶皱带南门场背斜为例,计算出南门场背斜从南端到中部位置,寒武系滑脱层的构造缩短量从1.1 km增加到3.7 km,志留系滑脱层的构造缩短量从0.8 km增加到1.5 km,综合南门场背斜构造特征及构造缩短量的定量计算,认为南门场背斜变形主要受构造缩短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7,(6)
河口箐脚铅锌矿位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系两个一级构造单元的接合部位,区内以南溪河断裂为界,西侧属于扬子准地台缘褶皱带点苍山-哀牢山断褶束,东侧属于华南褶皱系滇东南褶皱带文山-富宁断褶束,构造线方向主要为北西向构造线。铅锌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沿断裂破碎带产出,产状与断层产状一致,与变质作用有关,受断裂构造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小西尔根气河地区位于黑龙江地槽褶皱带腰站断陷区,地势西高东低,属低山、丘陵区,为典型的森林沼泽—冻土景观区。本文系统的讨论了小西尔根气河地区地层、构造和矿化蚀变等方面的有利地质成矿条件,并对本地区的找矿前景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化学蚀变指数(CIA)方法,研究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并探讨沉积时期的气候环境。贝义西组总体CIA值较低,介于51-56之间,具冰期环境特征。照壁山组CIA值为60左右,表明气候有所变暖。阿勒通沟组的CIA值变化范围在48—61之间,顶部突变为69~71,说明阿勒通沟期经历了另一次寒冷事件,并以温暖环境结束。其上的特瑞爱肯组CIA值介于49—53之间,说明第三次经历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扎莫克提组,育肯沟组和水泉组的CIA均值为65,反映温暖条件下的沉积环境。新元古代末期汉格尔乔克组CIA值下降为56,暗示第四次出现寒冷气候环境。以上特征表明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的气候环境出现四次冷热交替变化。其中尤为重要的是阿勒通沟组中下部应为寒冷气候环境,而顶部突变为温暖气候环境,因此该组反映了一次明确的从冷到暖的气候变化过程,可以作为贝义西冰期和特瑞爱肯冰期之间的另一次独立冰期。本文的研究成果从地球化学角度支持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四次冰期的划分方案。通过与扬子板块新元古代冰期划分方案的对比,认为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四次冰期的前三次均已在华南板块以冰期或寒冷环境沉积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0.
选择赤峰市解放营子地区志留纪变质地层中L构造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发育在其中的线理的方位和倾伏角,再同该地区的构造发展史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线理具有指示韧性变形带物质运动方向的作用,判断韧性变形带的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1.
红旗山金矿位于华北陆台海西褶皱带内蒙古地槽西部边缘,处于天山、阴山地槽内,主要产于晚古生代石炭系白山组地层的含矿蚀变破碎带中,矿体位于白山组地层与岩浆岩接触带的次级构造、破碎带等构造中。  相似文献   

12.
蒙古国宗巴音凹陷带是世界上较旱发现油田的陆相沉积区,其发育地层与我国二连盆地具有相似的地质特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对该区的岩石地质特征、生物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对区域地层进行对比研究,指出古气候和古生物环境对该区地层特征的影响。研究将对该区油气预测以及相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华砚煤矿位于华亭煤田东北部,是西北重要产煤区之一。本文经查阅资料及使用类比的方法,得到该区域地层由第四系、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奥陶系、寒武系构成,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和二叠系。该区域构造特点是,构造上褶皱轴向与断裂走向基本一致,总体为北北西向的反“S”形构造,背斜构造东翼缓,向斜则反之。本区域无岩浆岩出露。  相似文献   

14.
王勃  汪新 《科技通报》2019,35(1):54-59
南安集海背斜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属于天山、车排子凸起、四棵树凹陷、沙湾凹陷交汇区。该区中生代发育逆冲断裂与走滑断裂,南安集海背斜轴向呈北东向,南部与北天山斜交,北部为车排子凸起。南安集海背斜属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第一排构造带,经历多期构造活动,构造变形较为复杂。为了研究南安集海背斜构造变形样式、演化及变形机制,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几何学分析方法,利用地震剖面,结合地表地质调查、钻井及测井数据,分析南安集海背斜构造类型、变形及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南安集海背斜新生代构造变形受到中生代地质背景控制,主要发育新生代逆冲断层、构造样式以基底卷入构造楔及浅层断层传播褶皱为主;山前以中生代地层组成的褶皱出露地表,相对于凹陷中生界抬升约7 km。表明南安集海背斜新生代构造变形主要集中在山前,造成山前剧烈隆升,构造挤压量由南向北的传递很小。  相似文献   

15.
通过二维地震解释、测井资料以及实测剖面的成果,利用复杂构造建模解析的方法建立里库车东段迪北-依奇克里克构造带新生代断裂带的几何学模型,确定了断裂主要活动期次。库车东段迪北-依奇克里克构造带构造变形复杂,其形成演化过程与库车盆地和南天山造山带的演化密切相关,在古近纪晚期和新近纪晚期均发生了明显的断裂活动。这两期断层活动控制了断层两侧的地层变化,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迪北-依奇克里克构造带的断裂活动控制了该地区的基底断层的发育,在盆地浅部和深部均发生强烈褶皱变形。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位于西伯利亚地台与中朝、塔里木地台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The Trans-Asian Tectonic Mega-Belt:TATMB).按其发育历史和构造位置,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可大体分为:(1)阿尔泰-萨彦-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2)巴尔喀什-兴安构造带和(3)乌拉尔-南天山构造带等三个大的构造带.阿尔泰-萨彦-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以中央蒙古构造线为南界,以叶尼塞-穆亚断裂、贝加尔断裂及斯塔诺夫南缘断裂为北界,与西伯利亚地台毗邻.巴尔喀什-兴安构造带位于中央蒙古构造线以南;其南界的西段为尼古拉耶夫线及南天山北缘断裂,东段以中-朝地台北缘逆冲断层与中-朝地台直接相连.这一构造带又可分为南、北两大亚带,即巴尔喀什-准噶尔-北、中天山-内蒙-锡林浩特亚带和斋桑-额尔齐斯-南蒙古-大兴安岭亚带.乌拉尔-南天山构造带从中国新疆境内西延经中亚地区直达乌拉尔.夹持该巨型构造带的南、北两大陆决,都发育有太古宙和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和中元古代开始的沉积盖层,并在中元古代早期陆块的边缘都出现过裂解事件.然而位于这两大陆块之间的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地区却未见有中-新元古代的沉积盖层直接不整合覆盖在古老的结晶地块之上,也未见有地壳裂解的直接证据.在一些地区寒武纪地层与新元古代晚期地层是连续的.古生代时,该区以发育各类成分的海底喷发火山岩系为特征,其中包括被动陆缘火山岩、岛弧火山岩和洋壳上的喷发物等.整个构造带大致表现为西伯利亚地台和中朝、塔里木地台南、北两大陆块的相向运动和相向增生过程.其发育时间大致始于新元古代,主要为古生代,止于中生代.从晚三叠世开始,该带进入西太平洋边缘活动阶段.从区域成矿作用的角度来看,该区可分出相应的构造-成矿单元:(1)阿尔泰-萨彦-蒙古-鄂霍茨克构造-成矿带,包括1)阿尔泰-萨彦带和2)蒙古-鄂霍茨克带;(2)巴尔喀什-兴安构造-成矿带,包括1)斋桑-额尔齐斯-南蒙古-大兴安岭带和2)巴尔喀什-准噶尔-北、中天山-内蒙-锡林浩特带;(3)南天山构造-成矿带.主要矿种有金、铀、银、铜、钼、铅锌、钨、锡、稀有金属、铁、镍、云母、宝石、萤石、石墨、菱镁矿和沸石等.区内的成矿作用主要与古生代的岩浆作用和热液活动有关;但在蒙古-鄂霍茨克带主要发生在中生代.  相似文献   

17.
庞家河-文家庄金成矿带位于秦岭海-印支褶皱系西北边缘,属于札县-柞水冒地槽褶皱带东段西部。主要由北部庞家河-野猪窖金矿带和南部三台山-文家沟金矿带组成,分布有多个金矿床和金矿体。矿体分布受区域韧性断裂控制明显,具有成带分布、多层位矿化的特点,矿化单一,与蚀变关系密切。区域性韧脆性断层及次级断层和含矿地层是区内金矿主要的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18.
巢北风凰山地区石炭纪地层发育相对齐全,地质现象丰富。总体上看,石炭纪巢北地区海水振荡频繁,地层可见的平行不整合界面有四个,揭示了四次海水进退的变化。海水的振荡对相关地层的岩性、古生物化石的种类、数量等有重要影响。因此可以从地表出露的石炭系所含的地质信息来分析古代石炭纪的海水进退情况以及古地理面貌。  相似文献   

19.
张丽 《内江科技》2009,30(1):94-94
通过对博兴洼陷南坡地层油藏基础地质特征的综合研究,建立了斜坡带等时地层格架,确定了尖灭线的准确位置,分析了研究区的主要沉积相类型,归纳总结了储层分布规律,对斜坡带地层油藏的勘探有着重要的借鉴和稚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浙江浦江地区新元古代地层陈塘坞组泥岩进行粘土矿物的研究,探讨其沉积环境,有利于为江绍拼合带的形成提供理论意义,得到新的认识。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红外测试(IR)及扫描电子显微(SEM)分析方法,得到陈塘坞组泥岩粘土矿物种类主要以伊利石和鲕绿泥石为主,出现高岭石和蒙脱石,且鲕绿泥石为自生粘土矿物。其含有高岭石的粘土矿物组合代表了潮湿气候。鲕绿泥石是浅海标志性矿物,指示了陈塘坞组当时处于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