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余秋雨先生说过,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问的表达与沟通”.而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能复制的个体,他们有着全然不同的先天禀赋和生命体验:因此,作为生命个体“反映生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形式——作文,直当具有个性.然而当前学生习作几乎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属于“这一个”的独有体验、独到见解、独具匠心日渐稀有,一句话:“作文个性弱化”了,  相似文献   

2.
余秋雨先生说过,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是不能复制的个体,他们有着全然不同的先天禀赋和生命体验。因此,作为生命个“体反映生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形式——作文,应当具有个性,也就是说,个性化是作文的“精神”,是用自由之笔,写自我之境,抒自得之情,表自觉之意。一、童心无忌——作文立意的个性化作文,是儿童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之一,也应该是他们抒发个性情感最自由的天地。可是,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仍然习惯于树“立意义”的灯塔让儿童仰望,把生动活泼的作文教学异变成为毫无生气的技能…  相似文献   

3.
李莉 《文教资料》2010,(20):85-86
新课改要求初中作文教学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快乐作文。作文是学生心灵私语的表达,也是生命个体之间的沟通,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使其在作文材料的引导与梳理中,在作文评改的活动中体验生命的过程,体会作文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徐文英 《辅导员》2009,(11):20-20
作家余秋雨说:“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的训练。”这就是说,作文应是每个小学生生命个体的自主行为。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的小学生作文却是:主题轻浅细腻,千人一面,抒写真情难;内容狭窄陈旧,千篇一律,标新立异难;语言众口一词,空洞无物,准确表达难……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问题的呢?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学生、教师、社会三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每个人的一种独立的生存方式,不仅具有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与生存价值的意义,而且具有创造人的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的意义。作文教学的四个要义,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健康地发展和创造性地发展。学生作文个性化应体现“情感”与“认知”自然和谐的统一;作文教学若能为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构建宽松环境,缔造有利条件,创设相关情景,提供必要引导,则就是个性化作文教学。作文个性化是个性化教育的一部分。“个性”存在着多种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价值判断。个性化教育是一个不断实现,又不断推进,以使受教育者的优良个性不断向完美发展的过程;作文个性化则指以学生作文和教师的作文教学从非个性色彩的统一化、模式化、强制化向个性色彩的多元化、个体化、自主化不断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作文教学改革随之深入。但是,对于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不少教师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一定偏差,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习作课上教师的命题虽然大多是话题作文,但很大程度上只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在”为什么而写”的问题上,学生仍然很难感受到作文是自己生活和生命成长的需要。作文指导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为作文而作文,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应试”而不是“应需”(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要)。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一种展示生命、反映生活、与人交流的活动.更应成为一个和谐的生命活力场——关爱生命、联系生活、启发创造,充分解放学生的眼、耳、嘴、手、脚.让他们成为“自南个体”,让“快乐”充盈学生的作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单,以文字砌就一个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精神世界,促使他们走出“怕作文、厌作文、抄作文”的怪圈,变“苦作”为“乐作”,让作文成为“心灵之声”的交响曲,呈现出“横看成岭侧成峰”、“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时空的拓展,作文的新概念已经由“书面表达”层面提升到“生命活动”层面。作文是什么?说通俗些,是用笔写自己想说的话,“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个性化的作文就是学生精神的家园,是他们自己人生的画卷,更是他们生命的呼喊和心灵的歌唱!  相似文献   

9.
“绿色作文”概念借用于“绿色食品”,是指把精神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作文教学充满勃勃生机,让学生的情思从笔尖自然流淌。“真”、“实”、“趣”是绿色作文的价值追求,即记录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绿色作文倡导动态开放的教学系统,努力使课堂成为孩子演绎生命的场所,使作文课堂铺陈生命的绿色。绿色作文教学的策略则是:情趣为先,生活为本,个性表达为的。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当下的作文教学。“命题化”、“应试化”、“文学化”倾向仍然严重,在教师的所谓“技法”、“套路”引导下,学生作文越发肤浅、狭隘、僵化、封闭,“假话、空话、套话”盛行,千人一面,千文一腔,失落了最可宝贵的真情表白和鲜明个性。而实施生态教学方式,将作文过程中的学生置于个体现实的生命事件中对话、体悟、历练、创新,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书写,展示自我生命的原生态,有助于作文教学回归释放情感、交流心灵之本色。  相似文献   

11.
“个性”是创新的基础,它体现了个体独特的观察、思维与独特的创造。生命要具有个性,作文教学有利于个性的发展。作文教学应尽最大的努力去树立学生“个性”的旗帜,学生的习作应尽可能体现他个性的光芒,“求真”,“求趣”,“求异”,“求新”。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对理想课堂形态的生命化解读,生命课堂旨在实现“生命在场”的美好课堂愿景,这种“在场”应是具体的个体生命的“在场”。后现代主义在对现代性的审慎和沉思中,赋予个体生命一种独特的诠释视角。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个体生命彰显着非理性、共生性、生成性和不可尽述性的生命特性。走向“个体生命在场”的生命课堂建构应立足后现代主义的视野,关注个体生命之非理性,构建多层次的课堂目标体系;遵循个体生命之共生性,促成“共生态”的课堂交往;立足个体生命之生成性,彰显教学设计的开放性与创造性;理解个体生命之不可尽述性,突显审美导向的课堂评价。  相似文献   

13.
周景洁 《辅导员》2014,(20):56-56
让个性绽放 作文,是传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沟通的一种精神劳动;而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复制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禀赋和体验感受,这就要求作文教学不能追求“千篇一律”,而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个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针对“中小学生中存在漠视生命、轻视生命的现象”,以“高度尊重每一个生命,全面提升每一个生命的质量,一切为了每一个生命的发展”为主题的生命教育已在全国推广开来,并取得明显成效。从作文教学的角度看,  相似文献   

15.
把“生命”作为作文教学的思维原点,就意味着作文教学的思考应从生命的思考开始,建立起独特的作文教学视野,从“自觉”的角度构建作文教学的生命之维,要探究这一崭新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领域,我们不妨重读叶圣陶先生关于作文教学的一系列著作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个性化作文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喜欢的言语方式表达自己特殊体验的文本,它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倾诉与表达,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独具特色的一种风格表现,更是一种生命的超越,是一种凭借文字的个性生长。这种作文有以下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当前,“娃娃体”“新八股”依然在不少同学的作文中存在,内容的琐细苍白,感情的甜腻缠软,思想的“缺钙”无骨,使人看不见青春的激情和活力。现代中学生应该站在时代的潮头,观照纷纭的人生世相,从生命范畴中撷取全新材料,反映新人、新事、新问题,表达自己独特的看法。一句话,文章应有独创之美,创新是作文的灵魂。作文创新关键是思维创新,下面就从这一角度,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作文角度创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的问题上提出,要引导并帮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等等。这些描述正是创新作文的基本要素和内涵。从这点上伸展开去,创新作文就是要从成全学生的生命出发,使作文成为学生张扬生命、激扬文字、放飞想象、袒露心灵的途径和方式,张扬个性,才可能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9.
在“儿童”之前加上“作文”这一定语并不是为了框定一个范畴,而是试图聚焦一种特殊的生命状态——“作文着的儿童”。  相似文献   

20.
房孝园 《现代语文》2007,(8):112-112
写作是什么,有人说:“写作是表达自我的最佳方式,是灵魂的栖居之所,是精神生命的生存之道。”也有人说:“写作就好似蛇在狂舞,任意地挽着自己的舞花,天马行窄,心随意流。”但是看看我们的学生,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写作是对我们的精神摧残。”“上作文课感觉自己就是个码字工,800字万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对作文教学进行了深入反思,发现其进入了以下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