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是决定一首诗好坏的关键.本文尝试用“意境”这一审美概念来分析一首经典唐诗《鸟鸣涧》,体会其中体现的意境的三个重要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审美形态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艺术表现活动。古典诗词的审美形态多种多样,最为主要的有五种,即丰富多彩的意象之美、回味无穷的意境之美、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深沉浑厚的气韵之美、天人合一的境界之美。这几种形态互为补充,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最为神妙的艺术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3.
中国书法创作追求“中正平和”、“达其性情”,强调“意在笔先”,而古典诗词创作追求“中和之美”,强调“诗缘情”,注重意境的创造,二者在审美精神和创作理念上相互渗透和影响,有着共同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法创作追求“中正平和”、“达其性情”,强调“意在笔先”,而古典诗词创作追求“中和之美”,强调“诗缘情”,注重意境的创造,二者在审美精神和创作理念上相互渗透和影响,有着共同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年第十期载葛国光同志《略谈中学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引入和导出》一文,葛老师认为:“凡是好诗,都是有其美的意境的,给中学生讲授古典诗词,首要的任务莫过于按诗词不同的特点引领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在美的意境中品味和思索,从而体会古人所表现的思想,学习古人诗词中非凡的艺术技巧。”凡是好诗,是  相似文献   

6.
古诗词之美,美在意境,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文章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解读中国古典诗词就要把握住意境的营造,理解意境所独有的审美内涵,让学生真正走进诗词所创设的意境中,在阅读欣赏中丰富想象、开阔视野,提升文学素养、人文素质和审美情趣,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7.
王昌龄提出的“三境说”是古典诗词教学的重要理论。观物境之形,品情境之意,悟意境之蕴,丰富了古典诗词的意境审美。内觉体验生发的哀思愁情,崇高体验抒发的家国情怀,超越体验兴发的豁达精神,构成了古典诗词的哲思审美。意境的感性、哲思的理性,深化了古典诗词的审美蕴涵。体裁声律、主题群文、文化审美等方式可打通古典诗词审美教学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境和境界,是诗词作品里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是诗词作品永恒艺术魅力之所在。好诗离不开美的意境,引导学生突破语言、意象表层去体悟诗词的意境美,达到审美的深度,是诗词鉴赏教学中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9.
诗词是艺术的语言,它融音韵美、意境美、思想美于一炉,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所谓的境界就是意境,每一首诗词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意境即情景交融,是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是艺术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自然景物的贯通交融。  相似文献   

10.
诗词意境追求含蓄美,这是我国诗词创作的艺术传统和显著的特色,也是我国古代对于诗词的普遍的审美崇尚。我国古代诗论家历来强调诗词意境资含蓄。陆机{文赋》说:“函绵邈于尺素,吐谤沛乎寸心。言恢之而弥广,思按之而愈深。”刘褓《文心雕龙)}说:“根抵筹深,枝叶峻茂,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这里强调的都是意境要含蓄。要求诗词要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严羽《沧浪诗话》)。《茧斋诗谈》说得更为明白、直接:“含蓄二字,是诗文第一妙处。”诗词无论是情与理的融合、情与景的交融,…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的辞赋作品约有三十余篇,包括骚体赋和散文赋两大类。其中,骚体赋约占三分之二。表现在内容方面,他发扬了屈原“发愤抒情”的传统精神,抒写“永贞革新”失败后的自我遭际、思想、感情,表现出一个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坚持的诗人自我。在艺术表现方法上,他在继承的同时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在写景、用事、抒情等各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2.
李贺是我国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是继屈原、李白之后又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奇特、冷艳,多写咏仙讽鬼题材,被称为"诗鬼",形成自己独特的"长吉体"。成为我国诗坛上独树一帜的杰出诗人。本通过对李贺诗歌的分析研究,从而总结出他的诗歌自成一体的原因及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同光体”闽派重要诗人陈宝琛在他的《沧趣楼诗集》中留下不少关切民生,关心民瘼的诗篇。他的诗作,在内容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优秀诗歌关心人民疾苦,同情人民苦难,揭露批判邪恶势力的传统;另一方面,也展现出诗人在由清末向民初过渡的社会转型期,在遗老心态支配下的多元复杂的情感渊薮。诗作在艺术性方面取径宋诗,熔铸古今,以散为骈,平易中见奇崛,是一位在“同光体”闽派诗坛众多诗人中独标高格的扛鼎诗人。  相似文献   

14.
吴奔星的旧诗具有含蓄与明朗兼容并蓄的风格特征,他的含蓄诗风借助意境的情景交融传达诗性的生命体验,以联想与想象为特征的虚实美学融入浓烈的乡土情结,通过立象尽意演绎中国文化的传统内涵;而他的诗中在自然情怀的抒发和爽朗幽默的个性塑造方面则体现了吴奔星旧诗的明朗诗风。吴奔星的旧诗是他的“诗学是情学观”的诗学理论的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15.
司马相如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的赋颂模式。在夸扬歌颂的同时,将讽喻意图巧妙隐藏在多种艺术手法之中,其高超的讽谏艺术值得关注研究。本文从讽谏方法入手探讨司马相如辞赋中的讽谏艺术。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之伟大,不止在诗,也在其辞赋与散文创作。在他的辞赋与散文作品中,有着与他的诗歌创作一脉相承的创作风格,这种创作风格又通过其作品营造的浑融的意境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郭风散文诗刻意描绘准确而又单纯的形象,抒发强烈而又真挚的感情,同时又闪耀着深邃而又隽永的哲理光芒。在创作实践中,他善于缘情造境,寓理于境,使形象、情感与哲理有机契合,创造出了清丽幽雅、含蓄隽永的"郭风式"散文诗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8.
瞿秋白的散文在其文学创作中独具一格。他的散文坦露了一个政治家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客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状况,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冯至的诗歌在中国新诗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诗歌风格独具一格。从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冯至诗歌的艺术特色:“孤独”的诗人情怀、“明心见性”的哲理沉思以及中西结合的艺术手法。诗人的深情与哲人的沉思、古典意蕴与现代精神皆完美地融合于他的诗歌中,使其诗歌具有恒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魏野诗体辨     
魏野是宋初著名诗人,关于他的诗,后世多把它归为“晚唐体”,但也有人指出其诗“白体”成分。首先从宋初诗坛具体情况出发,结合魏野的生活实际辨别魏野诗风的形成,然后具体从魏野诗歌题材、内容、体裁和艺术特色四个方面辨别他的诗风特点,从而辨明魏野诗歌在体派归属中争议的原因,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宋初诗坛,更好地把握魏野的诗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