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彝族丧葬习俗历史久远,特色鲜明.前人对彝族丧仪的研究多局限于四川凉山地区,且多以描述为主.“过渡礼仪”理论认为,丧葬活动是一种仪礼或仪式.贵州盘县蒋底村彝族丧葬活动具有明显的仪式性特征,从仪礼或仪式视角对其进行研究,为分析彝族丧葬活动的结构及其意义、功能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流传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神话英雄史诗《支格阿龙》是彝族关于历史的记忆,史诗中隐藏的远古文化信息蕴含着初民对待自然、生命、死亡和宇宙的观念。本文以四川凉山彝族地区所流传的英雄史诗《支格阿龙》口头文本为分析对象,对史诗中所呈现的丧葬文化进行解读,试图揭示口头文本《支格阿龙》丧葬仪式背后所隐藏的象征意义,以及通过丧葬仪式表达的彝民族原始宗教文化意蕴。本文认为,史诗中的丧葬仪式,其建立起来的是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道德、伦理、情感的象征性交流体系,通过这一交流体系,人们在道德观念和伦理情感上达成了一致和统一,从而使民族得以凝聚。  相似文献   

3.
余舒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5):21-25,50
彝族丧葬仪式是彝族传统文化的反映。居住在不同地区的彝族由于居住环境、社会历史背景的差异导致其形式、内容各异。威宁蘑菇村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社区虽然丧葬仪式有其它民族文化互融的成分,但是也保持着自身的文化特质。彝族丧葬仪式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这是由其社会性、集体性、环境适应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常常在特定的文化仪式和符号中进行,丧葬活动就是一个重要的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仪式。苗人的丧葬文化在其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田野民族志的记述和文化人类学的分析方法对梅江苗族丧葬仪式进行较全而的解析,以获得关于文化的一般性知识。  相似文献   

5.
盘县彝族文化古老而深厚,盘县彝族古歌朴实而丰富.封闭的自然环境、历史迁徙、文化涵化、民族语言、文化心理等原因,使得盘县彝族古歌呈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古歌的内容涉及彝族的各个方面,主要以古民歌、婚仪歌、丧祭歌三类为主.通过民族音乐学中音乐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对盘县彝族古歌的旋律音调结构、节奏与节拍、唱词特点及演唱形式进行分析,以推动盘县彝族古歌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彝族丧葬祭祀词以诗歌形式写成,一般七言或五言,七言居多。在丧葬礼仪中,仪式伴随祭祀词而进行,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彝族丧葬仪式及祭祀词是丧葬礼仪中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有着厚重的传统积淀,各有其功能,表现方式不同,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指路经》和《劝善经》为例,以分析祭祀词及仪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乌蒙山是彝族六祖分支的地方,是东部彝族的主要聚居地。在乌蒙山区彝族丧葬仪式上必有"恳合呗",毕摩唱诵彝文经书、孝子跳铃铛舞和唱孝歌。关于"恳合呗"中的铃铛舞起源有多种说法。通过汉、彝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结合"恳合呗"的历史传承和地理分布进行研究,通过汉文文献、彝文文献、口碑文献、丧葬仪式中的铃铛舞等,探析彝族丧葬习俗和"恳合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土家族人旧时信仰鬼神巫术,所以梯玛在土家族中地位崇高。改土归流后,汉人大量迁徙至土家族地区,随之带来多元的汉文化,致使道教、佛教等文化与当地土家族巫文化相融合,也致使土家族地区人民对梯玛的信仰度降低,梯玛即将面失传可能。特别是丧葬仪式,现如今,湘西很多地区的梯玛已经不参与丧葬仪式,仅在龙山县坡脚乡丧葬活动中还存在着这种梯玛仪式,这种仪式具有巨大艺术文化价值。本文从土家梯玛丧葬仪式的生存环境及现状、仪式过程、仪式音乐等方面来探究现代梯玛丧葬仪式中梯玛社会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彝族丧葬仪式由“崇生”意识、利益诉求、伦理道德、秩序重建及多重情感与原始观念等元素构成。它们分别形成仪式的本源性动力、监督性动力、呈现性动力等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彝族丧葬仪式的动力机制中本源性动力是彝族丧葬仪式举行的核心动力,呈现性动力主要起着一种表达和牵引的力量,而监督性动力则为仪式的举行划定着界限。正是如此有序的动力机制下,彝族丧葬仪式才得以成功举行,且确保了仪式的核心功能——救赎的达成。  相似文献   

10.
徽州丧葬仪式音乐的用乐程式与其信仰观念和仪式行为密切相关.它的用乐程式既有"一词多曲、一曲多用"固定因素,也有根据具体仪式过程而灵活随机选择曲牌种类的非固定因素.文章选取歙县岔口镇丧葬仪式音乐作为田野个案,结合音乐形态学、民族音乐学和仪式音乐民族志的研究理论来剖析徽州丧葬仪式音乐功能与作用,通过研究丧葬事项和音乐事项、...  相似文献   

11.
研究古代声训,能够获得大量的古代文化信息。文章通过对《白虎通义》声训的研究,探寻和发掘我国古代宗法制度、教育制度、政治制度、音乐、婚丧、阴阳五行说等方面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2.
贵州彝族传统舞蹈“恳合呗”,是一种古老的民族文化艺术,长期以来一直流传于彝族人民的婚姻、丧葬及节日活动中,并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本文对之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全面了解贵州彝族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文化,弘扬彝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用以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进一步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13.
侗族丧葬仪式是侗族人民的一项重要人生仪礼,它的内容和形式与侗族人民的宗教信仰观念有着密切关系,反映了侗族社会的民间传统习俗文化。仪式音乐作为丧葬仪式的组成部分,在仪式过程中担负着不同类型的角色,有赞颂亡者功德、沟通人神对话等媒介的作用。解读龙额侗族丧葬仪式音乐文化,分析其文化内涵及社会功能,对了解和研究侗族丧葬仪式特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土掌房是彝族的主要民居建筑,也是城子村彝族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建筑,在城子村彝族人的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土掌房是彝族人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份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角度来研究土掌房的现代保护价值,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殡葬是人类对已失去自然生命的同类所采取的意味深长的告别活动,其间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内容,是一种文化特定的存在形态.殡葬文化是殡葬行为的总和,对殡葬文化的研究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建设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祭龙,是云南彝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在彝族人的观念里,“龙”已不仅仅是象征雨水的龙神,而是集诸多神灵于一身的以“龙树”为象征的村寨保护神。祭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也希望以此能祈福禳灾,保佑全村人平安幸福。在分析彝族祭龙仪式的文化内涵时,我们利用了法国著名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和社会学家昂利·于贝尔的相关献祭理论,便能较深刻地揭示彝族祭龙仪式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祭龙,是云南彝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在彝族人的观念里,"龙"已不仅仅是象征雨水的龙神,而是集诸多神灵于一身的以"龙树"为象征的村寨保护神。祭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也希望以此能祈福禳灾,保佑全村人平安幸福。在分析彝族祭龙仪式的文化内涵时,我们利用了法国著名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和社会学家昂利·于贝尔的相关献祭理论,便能较深刻地揭示彝族祭龙仪式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海马舞是北盘江流域彝族传统丧葬仪式中,丧家女婿或女婿家请来的男性表演的舞蹈。关于海马舞的源起有戈阿楼说和孟获渡江说;海马舞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传承的丧葬祭祀舞蹈,是祖先迁徙、征战和民俗生活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