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滁州学院学报》2016,(4):75-77
淮北汉代画像石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有着鲜明的人文和地域特点,集中表现了汉代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意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淮北市汉画像石的雕刻艺术语言、造型艺术语言、图案形式语言三方面进行淮北汉画像石的视觉形式语言研究。我们发现二千年前的的淮北汉画像石融合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民间艺术等多种艺术语言于一体,与当代艺术有很多相似的形式语言。  相似文献   

2.
“再用汉画像石墓”分为两大类:即利用原墓进行修补后用来再次安葬和利用汉画像石作为建墓材料而再建的墓葬。其产生约在三力魏晋之间,社会动乱、经济衰退、薄葬之风,信仰转变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再用汉画像石墓是中国丧葬上一种特殊的现象,它的发现与研究对于澄清汉画像石墓在断代上的混乱,弥补魏晋考古发掘的不足有一定作用;也是研究汉末至魏晋这一历史时期不可多得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李东 《少儿美术》2023,(3):31-32
<正>2023年1月18日上午,枣庄市少儿美术中心垂髫知汉·鲁南汉画像石少儿版画展在滕州市汉画像石馆开幕。画像石可以说是一种石刻绘画,这种造型艺术,按成型技术来说,应属雕刻;依其整体艺术形态而言,实似绘画,故习称为画像石。画像石出现于汉代,后代仍在延用,但分布地域和发现数量,以及内容丰富程度皆无法与汉代相比,故人们提到画像石时主要是指汉代画像石。山东滕州汉画像石以发展脉络完整清晰、雕刻技法丰富多样、画像内容包罗万象和祠堂画像石精美绝伦等在国内独树一帜,影响广泛。它既是一种雕刻,也有绘画的风味,在中国美术史上是很重要的一章。  相似文献   

4.
在汉代文化的范畴内,作为在汉代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汉赋,在艺术追求、艺术价值取向、艺术风格、艺术表现方法等方面对汉画像石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无论从意识形态性,还是艺术发展史方面看,汉赋对汉画像石都可见其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试论汉画像石中的吉祥动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汉代的墓室、祠堂、门阙等的建筑石材装饰画中,保存了大量的反映汉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及风物人情的重要资料。汉画像石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是汉代其他物质文化遗存所不能比拟的。可以说,汉画像石就是汉代特别是东汉这一历史时期的缩影。近几十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对汉画像石中所反映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历史故事及神话传说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为人们进一步了解汉代社会作出了贡献,然而美中不足之处是极少有人对汉画像石中刻画的大量的动物所表现的吉祥涵意进行专门的研究和  相似文献   

6.
南阳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艺术的典范之一,自发现之初就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虽然对它的保护和传承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但依然存在一些非常现实的问题。文章阐述了南阳汉画像石保护的历史,分析了南阳汉画像石保护现状,剖析了当前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9(2):F0003-F0003
《汉画像石宗教思想研究》,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城市科学系汪小洋教授著。该书从我国宗教发展的角度,系统、深入地研究汉画像石艺术成就,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的学术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8.
丁昆 《红领巾》2004,(6):115-116
汉画像石艺术既没有此前彩陶、青铜器的神秘威慑图腾的羁绊,也没有其后佛教艺术统治的束缚,而是深受楚文化的影响.同时,汉代礼乐的盛行,对汉画像石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汉画像石艺术是在借鉴彩陶、青铜器、书法、雕刻、帛画、壁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9.
汉画像石棺有着很强的地域性,但在宗教思想的主要内容上与汉画像石是一致的。从时间上看,汉画像石棺出现并流行于东汉;从地域上看,以四川盆地最为集中;从宗教内容上看,主要表现死升仙的愿望。通过对“天门”、仙界等的深入认识,在相关的比较后,汉画像石棺为我们理解汉画像石的宗教内容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宋奇 《许昌学院学报》2008,27(1):116-118
汉画像石刻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汉代糅合绘画、雕刻两大艺术表现形式而形成的艺术珍品.许昌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刻作为这一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1.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特征;2.无限的想象空间;3.古拙质朴的艺术风貌;4.夸张的表现手法与独特的雕刻技法.  相似文献   

11.
南阳汉代画像石刻,是一部留在石头上的绘画,它展示了汉代社会生活的生动画面。其表现手法以线为主,结合浅浮雕的形式,用圆、方、三角形等形态对所描绘的对象进行大胆的概括与重构,风格简约流畅。  相似文献   

12.
汉画像中有许多以英雄神话为主题的图像,以不同的叙事模式描绘出多彩的英雄世界,隐喻着汉代人对于英雄的信仰。试从汉画像图像叙事对于空间与时间的不同处理方法入手,分析其英雄神话图像不同叙事模式中的表现手法,从而探寻汉画像英雄神话图像所创设出空间的独特文化意义,进而建构出汉代人英雄崇拜的独特精神情感。  相似文献   

13.
汉画像中的虎形象是研究汉代艺术思想的重要材料,蕴含着丰富的巫术元素:它利用模拟巫术,借助虎的食鬼神性,刻虎于墓门以驱鬼碎邪;“虎食旱魃”图像通过模拟巫术,真实地再现了汉代民间以巫术驱除旱鬼的社会风俗,反映了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与大自然抗争的心理状态;升仙图像中,虎既为仙界神兽,又为升仙运载工具,同时具有扫除升仙途中的障碍的用意.  相似文献   

14.
临沂地区的汉墓画像是二十世纪的重大考古发现。其中以沂南汉墓、苍山汉墓和吴白庄汉墓最为著名。这三座汉墓画像的题材十分丰富,反映出东汉时期临沂文化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5.
汉画中的牛郎织女画像彰显的虽是神话故事瞬间的一个画面,但画面上的人物、动物、星象等具备了符号学的象征意义,而符号又源于现实,属于“隐喻思维”,它隐喻着汉代农民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彰显出汉代农民对社会地位及婚姻自由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汉代巴蜀画像砖是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的瑰宝,其研究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本文通过对巴蜀画像砖的类型、分区、流行年代、特征以及文化来源和发展特点的讨论,力图寻找汉代巴蜀地区出现画像砖的必然性。对汉代巴蜀画像砖的分析,既是对其文化价值的考察,也是对汉代文化发展的一次窥探。  相似文献   

17.
1964年在河南省南阳市小西关发现的汉代嫦娥奔月画像石,自从被发现以来,不断有学者著文考析。可是,一直没有人对嫦娥奔月画像石背后所隐藏的图像学意义进行研究。本文试以美国著名美术史家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嫦娥和女娲、嫦仪等是一个神祗,很有可能是最早的原始部落或氏族的女酋长,正因为是原始部落或氏族的女酋长,所以其后人把本部落崇拜的龙(或蛇)图腾形象与之融合成为一种人首蛇身的神像。因此,汉代人在营建墓室时,把嫦娥奔月画像刻在墓室的“天界”部分。  相似文献   

18.
历史故事是汉画中常见的题材,学界多有探讨,其中列女的故事题材也非常常见。武梁祠后壁及左壁的第一层装饰带含有七幅叙事性画像,均基于《列女传》中的描述。位于第一幅的便是"梁寡高行"故事画像石。本文对梁寡高行故事中的贞节这一观念在两汉的发展情况做了详细的论述,对社会贞节观的社会践行现实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结合时代背景及武梁祠设计者的思想面貌对梁寡高行画像的选择和其所要承载的功能做出了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画像石是一种独特的墓室墙壁装饰艺术,可以称之为"石刻的壁画"。汉画像石作为汉代别具特色的重要体现,既受当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思想等各方面的影响,又反映着这些问题,特别是汉代冶铁技术和铁器生产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获得长足发展。我国古代的冶炼技术绝大部分在此时已达到成熟程度,这些在汉画像石中有着明显的体现,这也让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到汉代的冶铁技术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画像石是一种独特的墓室墙壁装饰艺术,可以称之为"石刻的壁画"。汉画像石作为汉代别具特色的重要体现,既受当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思想等各方面的影响,又反映着这些问题,特别是汉代冶铁技术和铁器生产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获得长足发展。我国古代的冶炼技术绝大部分在此时已达到成熟程度,这些在汉画像石中有着明显的体现,这也让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到汉代的冶铁技术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