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张文昌 《科教文汇》2008,(3):160-161
晋文化源远流长,有五千年的历史。本文分要素研究山西历史文化现象,在综合地理、历史、文化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对文化地域性进行研究,并提出全面系统的文化区划方案。这对山西省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具有广泛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成公主历史文化资源是吐蕃王朝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分支,是西藏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珍宝,具备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观赏价值与传承价值。考虑到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地作为历史遗迹本身空间有限且具备特殊的宗教属性,文成公主历史文化资源可考虑选择区内大型博物馆进行观赏展览空间补充,同时进行旅游、科技、教育三个方面融合发展的研究,以使文成公主历史文化资源得到系统性研究与传承,同时兼具前瞻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3.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表现时间和空间关系方面优势显著。进行文化资源保护时,需采用空间信息化和资源数字化手段,对南亚文化走廊沿线具有历史、美学、考古价值的古迹、建筑群、遗址等有形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并从历史形成时间上划分各时期历史建筑文物群。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两个层面,分别从非物质性资源中的口头传说、表演艺术、民俗活动、传统手工艺等文化表现进行分类。从空间和时间上整合南亚文化走廊沿线人文历史资源。编制一套基于历史考据与实地考证,容纳南亚文化遗产走廊沿线典型人文风俗、名人故事、历史事件、代表性建筑、文化地标等多媒体数据于一体的历史地理数据库。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文化空间概念的解析入手,对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的产生与消失从多方面分别进行详细分析,提出目前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设计以及维护原则。  相似文献   

5.
城市既是世界各地历史文化的象征,又是文化过程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历史文化是指将建筑所处的大环境中的某些历史、文化的脉络情节引入建筑创作中,并将其转化为建筑语言,再现于总体布局、建筑形态、建筑或细部装饰等,从而使建筑与其所处的地域环境产生历史或文化上的脉络关系,使建筑与其所处环境的历史、文化进行"对话",让建筑具有更深层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孙萍 《今日科苑》2008,(2):145-146
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江南历史古镇的旅游文化资源进行了定量和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历史文化价值在江南古镇的旅游开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次之。再此基础上,提出江南古镇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措施和对策,达到对江南古镇旅游资源合理保护和开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河南地处中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根基。由于王朝的兴衰,人民的迁徙,河南又成为各民族交融汇合的熔炉。大量的历史文化名镇(村)具有原生态资源的多元性和文化的包容性,极大的丰富了河南的文化内涵和景观,本文对河南的历史文化名村临沣寨的古村落传统特色景观的构成要素进行调研,分析了古村落的选址、空间格局、文化特色。探讨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合理的保护历史文化名村。  相似文献   

8.
百味书屋     
《科学中国人》2009,(9):28-29
《科学文化反思丛书》(科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历史和文化视阈中的科学技术,不再是固有真理的发现,而是人类历史生活的积淀和成长:不仅是人类成果的创造,更是人类在世的生存状态。“科学文化反思丛书“对科学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哲学反思和更广泛的文化诠释,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9.
要实现历史文化名城向现代文化名城的过渡,就必须坚持“坚持先进的文化方向,尊重历史,注重事实,古为今用”的原则,对青岛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挖掘、整合、转化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是一门综合学科,也是一项全新任务,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为构建和谐社会、为造福子孙后代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晓辉 《科教文汇》2012,(17):87-88
汉民族语言文化有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必须探索教学特点,注重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本文提出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的观点以及实施文化导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2006—2010年历史文化纪录片叙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以来,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创作呈现上升的趋势,叙事视角的多元化倾向使纪录片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2006—2010年是中国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其意义在于主流话题以一种新的叙事方式和形态为观众所接受,从而实现了主流话题的普及与再现。本文以2006—2010年在中国网络电视台——《人文历史—纪实台》中播放的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为样本,对具有代表性、典型特征的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在叙述话语、叙事内容、叙事视角三个方面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对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历史街区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街区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总结性概述,分析了历史街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和更新构想。  相似文献   

13.
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文化传统的燕赵大地,其间散布着大量的古村落.在对其中的古建筑进行调查、归类的基础上,对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总结出河北省乡土建筑文化的主要特色,并对其加以保护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化建筑是我国历史文化一个很重要的体现,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随着文明时代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研究了,因为我国历史文化建筑不仅仅可以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信息,还对当代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以及科学价值,本文就将从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古建筑的维修和保护的策略这三方面来分析论述,力求有效的保护好我国历史文化建筑。  相似文献   

15.
汪天雄 《中国科技信息》2006,(15):210-210,203
分析了在建筑设计中对历史文化保护的种种误区,并就城市设计中历史文化保护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世界人民历史演变和精神生活的遗产,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中华民族发展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在历史的发展以及同世界各个民族文化的交流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本文通过对高职学院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了解的不足之处进行加强学习,完善现有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中,语文教材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民族美德以及历史文化。在本文中,将就语文教材承载和传播历史知识的功能进行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毛良明 《科教文汇》2014,(5):178-178,182
中学生是我国人口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处于中学时期的青少年的思维最为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是最强的,是形成自身政治信仰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但同时也是最容易受外界影响的一个时期,也是培养其历史文化素养的关键时期。当学生拥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素养就能够不断增强自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政治信仰。而教育作为政治社会化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历史文化素养的基本手段,政治社会化可以促进学生增强团结合作意识,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其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且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使学到的历史知识得以巩固,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因此,政治社会化对中学生历史文化素养的培养是有很大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历史嬗变,并从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和结构功能的角度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进行了比较,阐明了中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和共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最后,文章指出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对我国现代体育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意义,表明了我国体育将要在东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中逐渐与世界体育文化接轨并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杨曦宇 《大众科技》2011,(11):239-241
经过漫长历史岁月的演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迤沙拉村积淀起厚重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目前已经挖掘、整理出的种类包括俚濮彝族语言、口述文学、音乐舞蹈、传统技艺、建筑艺术、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等。要通过划定民族文化保护区域、对古村落群进行动态保护、举办传统民族文化活动和完善传承人保护制度等措施加强对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