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时期"女性刊物对妇女的觉醒和民族解放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五四时期"也是我国女性刊物从近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女性刊物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出现了显著变化。笔者从"五四时期"女性与期刊的关系、期刊中的小说特点、期刊中的女性意识与女性形象,以及女性期刊个案研究等方面梳理了"五四时期"女性期刊的学术研究成果,旨在为我国女性期刊研究积累有用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是中国近代最主要的社会思潮之一。与此相一致,社会主义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术界梳理了传统思想资源中社会主义因素以及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对中国历史上三次社会主义思潮高潮,特别是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潮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以前少有研究的三四十年代知识界中兴起的社会主义思潮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予以涉及,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除基尔特社会主义继续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外,面对世界范围内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中国近代史上的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等其他非主流(或非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流派也开始成为学术界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学术思想文化产生、发展的漫长进程中 ,曾经出现过两个辉煌灿烂的历史时期 ,一个是春秋战国 ,还有一个是明清之际。前者正值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时期 ,伴随政治制度和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 ,思想文化领域内诸子各家学说蜂出并起。它们各执一端 ,各造其极 ,既相互辨难 ,又互为发明 ,由此而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第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 ,同时也成为后世学术文化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而明清之际 ,同样也是中国社会发生急遽变动的历史时期 ,朝代更迭 ,社会动荡 ,战乱频仍。在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斗争中…  相似文献   

4.
治文化史的专家、学者普遍持有这样一种观点 ,即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过程中 ,曾经有过两次影响深远的文化融汇与交流。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二次是北宋时期的文化勃兴。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说过 :“华夏民族之文化 ,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著名历史学家邓广铭教授也说过 :“两宋时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 ,在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 ,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在世界性的汉学热中 ,我国的宋代文化研究在 2 0世纪 90年代达到了一个高峰。研究队伍不断扩大 ,学术机构大量涌现 ,专著论文层出不穷 ,取得了举…  相似文献   

5.
2019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日,100年前的五四运动是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五四精神是青年一代担当新使命,奋进新时代的重要精神力量。站在新时代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在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的同时,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五四精神对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并将这种影响持续扩大,让五四精神迸发出新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言论集纳     
<正>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8月23日在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强调:中国有着5000多年连续发展的文明史,观察历史的中国是观察当代的中国的一个重要角度。不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尤其是不了解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就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人民的抱负和梦想,很难全面把握中国人民选择的发  相似文献   

7.
集体与个体的概念在近代中国的"转型时期"(1895-1925),前后出现着戏剧性的变化。在前期里,集体意识曾经以"群"的概念为主流知识分子所讴歌,而相对于"群"的、强调个体意识的"独"的概念,则受到相当的贬抑。但是到了转型时期的后期阶段,即是进入"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5),集体意识受到了主流知识分子猛烈的攻击,其中作为"群"核心观念的国家与家族,尤其受到严厉批判。而以强调个体意识的"独"的思想的出现——个人主义观念,则受到主流知识分子广泛的回响。近代中国的转型时代由"群性"探索到"个性"追求的价值转换,对后来的思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主要将透过新文化运动时期主流知识分子对家庭与家族制度的反思与批判,探讨近代中国从集体意识走向个体意识之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日本近代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解题 从德川幕府末期、明治维新初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约起于1853年,止于1945年),为日本历史上的近代时期。 从五四文学革命至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召开(约起于1917年,止于1949年),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现代文学时期。 在中日文化交流的漫长过程中,主要是日本的列岛文化摄取以中国文化为主的大陆文化的滋养(从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至政治官僚制度、宗教伦理观念),日本接触西方文化的时间也晚于中国。洋枪、洋炮、天主教、天文、地理、数学、航海等西洋文化,最初都是经过中国传入日本。日本由于“旧物很少,执着也就不深”(鲁迅《出了象牙之塔·后记》),所以明治维新之后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近代文明国家,以三十年的时间奇迹般地走完了欧洲百年的历程。自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的流向发生了根本变化:由中国流向日本变成日本向中国倒流。中国现代文学的肇始与发展,也受到了包括日本近代文化在内的域外文化的有力影响。 根据比较文学的理论,“影响”既不同于单纯接受,也不止于机械模仿,而是一种文学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渗透,是一个启发、选择、消化、变形的复杂过程。中西文化越来越频繁的接触与越来越  相似文献   

9.
寻梦在中国     
我从小就对日本的历史感兴趣,所以在日本时,我选择的专业是学习近代外交关系,从小就感觉到日本的历史和中国的历史一直有着千丝万屡的关系,日本的历史始终都受中国历史的影响,所以我开始选择了学习第二外语——中。  相似文献   

10.
近代翻译是中国翻译事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主要原因在于近代中国社会的重大变迁以及外国列强的入侵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近代翻译发展的重要动力,直接决定了译者翻译的选材及意识形态的变化,也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近代翻译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及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有几次巨大的转变。殷周时代,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开创时期;春秋战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可称为诸子时代。秦始皇焚书坑儒,使文化的发展受到一次严重的挫折。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是儒学的经学占了统治地位,开始了经学时代。在经学时代,百家争鸣的盛况不见了。两汉之际,印度的佛学输入,到东晋南北朝时代而逐渐盛行起来,隋唐时代形成儒、释、道三教鼎立的局面。北宋时期,理学兴起,对于佛道“二氏”进行了批判,重新发扬先秦儒学。从南宋到明清,可称为理学时代。明代后期,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致力于中西文化的交流。清代中期,鸦片战争以后,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于是—些进步人士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形成了西学东渐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交流与人类文明进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今天中国的文化实际上是在五、六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吸收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有两次重大的外来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进程.第一次是自公元一世纪以来印度文化的传入;如果不算唐朝传入的景教和在元朝曾发生过一定影响的也里可温教,因为这两次都由于种种原因而中断了.第二次外来文化的大量传入应该说是自十六世纪末、特别是自十九世纪中叶西方文化的传入.这两次重大外来文化的传入大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罗素曾在他的<中西文明比较>一文中说:"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里程碑".①上述两次外来文化的传入,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说每一次都使得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深刻的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距今已有八十年了,但海内外的中国人仍然不能忘记它,大陆、台湾都举行大大小小的纪念会、研讨会、座谈会,并发表许多文章。这就表明,五四的生命仍存在,五四时代人们所关心的某些问题,今天的中国人仍在关心。五四主要提倡科学、民主,一般人觉得它笼统。这个批评有部分道理。但这正是由于中国对近代科学、近代民主比较陌生,民主思想传播太少的缘故,也就是说起点太低的缘故。实际上,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对民主和科学都有巨大贡献。先谈民主。清末以来,人们处于外患紧迫的情况下,一心只想赶快救国,赶快富强。他们觉得,学习西方的民主是强国的…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对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探索,是在近代中国民族与文化双重危机的背景下展开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不仅对中国革命,也对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文化终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学衡派与现代中国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四”是20世纪一个永不衰竭的话题。“五四”使许多人都有一种历史的晚生感。“五四”使我们迅速地跨入了现代,而更重要的是,一切在“五四”都已经发生过了。20世纪不过是以不同的方式不断地讲述“五四”的故事,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发展也不过是“五四”这个历史本文的不断复制与改写。“回到五四”久已成为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变革的一种策略和标识。这不仅因为“五四”构成了中国现代发展的一种深远背景,而且因为“五四”原始情境的复述往往为当代思想发展所遭遇的困惑提供某种解释。 “五四”是一个价值重估与价值重建的时代。对于我们来说,“五四”常常直接意指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的思想启蒙运动,它形成了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一个思想高潮。今天,“五四”新文化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新传统,成为了我们精神与思想的重要资源与依据。“五四”时期从西方输入的科学、民主、进步等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已经成为今天普遍的信念和共同的价值准衡。无疑,  相似文献   

16.
论胡适的中西文化观胡明“五四”以来的七十年间,有关西洋近代文明以及中西文化比较的论题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界关注的焦点,争论时起时伏,绵延不息,有时还酿成严重的社会冲突,争论与冲突反过来又对中国近现代文化自身的发展衍化发生着深切的影响。“五四”新文化的运...  相似文献   

17.
记得我在高中读书时,老师给我们讲微积分,第一课就是讲《庄子》中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很形象地使我建立起极限的概念。这表明中国古人就已认识到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无限的,也说明我们的先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已达到相当的水平。早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中国人就开始了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活动,逐渐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国历史上产生了许多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和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的学说,在世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古代中国在天文历法、地学、数学、农学、医学和人文科学的许多领域,都作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历史时期,美国人的中国形象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自然也呈现出不同的形象认知。总体上看,美国对近代中国形象的认知,主要是从历史与文化的维度出发;对现代中国形象的认知,则主要是从意识形态、国家行为与国家实力的维度出发。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修辞学通史》序郑子瑜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1932)第十二编“结语”论述中国修辞学发展的经过,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是萌芽期,是内容杂乱时期,自上古至19世纪末;第二是修辞文法混淆时期,自《马氏文通》出版(1898)以后至“五四”...  相似文献   

20.
《文化学刊》2012,(5):127-127
牛红菊在《山西师大学报》2012年S1期撰文指出,近代中国是中国历史发展和文化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命运开始更加紧密地和世界联系起来,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走进了更多的外国元素。伴随西方的"坚船利炮",外国的传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