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是农历“癸巳年”,即蛇年。我国古代有不少关于蛇的神话和传说。作为人类所敬畏的灵物,蛇比龙的资格更老。在没有创造出龙形象的时候,蛇已成为原始崇拜的对象了。在中国古代神话的画廊中,女娲和伏羲均为人首蛇身,如汉代《鲁灵光殿赋》中所描写的“伏羲鳞身,女娲蛇身”。  相似文献   

2.
龙是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起源和演变,是中华文化的历史缩影。 龙的起源,偏重于“蛇龙渊源说”。在6000多年前的原始民族社会,就有崇拜蛇的图腾,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羲、女娲(T120-2)都是“人面蛇  相似文献   

3.
随着2013年钟声的响起,生肖蛇(癸巳年)邮票也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蛇,在中国民间又称“小龙”,也是备受百姓爱戴的生肖之一。这次发行的生肖蛇邮票没有了龙年生肖票太过威严的表情,多了些许柔情,特别是在蛇须部位设计了一个黄色“内丹”,乃点睛之笔,很好地衬托了蛇身部分的花纹,表现出了黄帝内经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许多邮友都称《癸巳年》为“美女蛇”,这充分说明了这套票“以柔克刚”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中国蛇文化     
贾关法 《上海集邮》2012,(12):15-16
蛇是爬行纲有鳞目动物,有长虫、山鳗、郁屈、王虺、毒龙子等别称。由"虫"与"它"组合的"蛇"字(2001—2—2,图1),形象地表示了它是会摆尾游行的虫。江苏徐州出土的汉画像石,伏羲鳞身,女娲蛇躯(玫瑰图邮资加印片,图2),既是  相似文献   

5.
庐山四奇     
庐山位于江西九江之南,古称敷浅原、天子都、南障山等。周威烈王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结庐隐居,所以也称匡山或匡庐。 十乙年前,这里是水天相连的一片汪洋,历经几度沧桑和冰川的锉磨,而今山间激流汹涌,龙潭飞瀑,尽显峥嵘峻峭。李白赞它“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又因它突兀起于长江、鄱湖之滨,为云雾所钟,故又兼有湖光山色之美,在层峦叠嶂之中变幻莫测,更显千姿百态。苏东坡赞:“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相似文献   

6.
藏族的“朵加”与“角乎”刘生文“朵加”意即抱石头。“角乎”音指举皮袋。两者均属举重一类,是藏族人民独有的一种体育活动。在这里不妨把它叫做藏族举重。藏族人民非常崇拜大力土。纵观历史,有关这方面的记载比比皆是。藏书《贤者喜晏》记载:吐著赞部赤都松时,有大...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屡次提到"通灵宝玉",说它本是女娲炼就的一块顽石,因无力补天而随神瑛侍者入世,幻化成贾宝玉落胎时口衔的美玉。这块宝玉的失与得也伴随着贾府的荣辱、兴衰。这些故事听起来荒诞离奇,但并不是曹雪芹空穴来风的。  相似文献   

8.
李致奎 《钓鱼》2010,(5):52-53
为了野钓的安全,读一读此文也许会有一点启示。 麝香米,是很多野钓人用来打窝诱鱼的好饵料,但我一直没有用过。我在野钓时打窝用的一直是“丁香酒泡小米”,在现场兑一定的炒熟的玉米粉、大豆粉,虚实兼顾效果也不错。 蛇,在我以前的居住地大兴安岭脚下,是看不到蛇的,只有在中药店中才可以看到酒泡的死蛇,活蹦乱游的活蛇也只有来到西安后才见到,而跟蛇接触最近的两次又都是在野钓中发生,给我印象颇深。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的《女神之再生》与鲁迅的《补天》都取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都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了同一形象女娲,表现了相同的主题——“五四”时代精神,但由于两位作家人生经历不同,学主张和审美追求不同,致使两篇作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与原来中学体育课程对比,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学)》(以下简称《课标》)在价值体系、目标培养、课程基本理念、学习领域、水平划分、课程评价等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中学体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切实贯彻“健康第一”教育思想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然而,关于“体育与健康”理念的说法,笔者认为颇有值得推敲之处,姑且列出,请老师和学者指教。一、构词l.“体育与健康”理念与《课标》性质“体育”、“健康”都是名词,“与”只能是连词。《汉语大词典》中,“与”作连词指:(l)和、及;(2)与其;(3)如果…  相似文献   

11.
七宗罪     
“Seven”在宗教上是个神秘的数字.这一点在旧约中有最充分的表现。上帝第七天用亚当的第七根肋骨造了 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个头的火龙(《启示录》第十二章第三节写道:“有一条大红龙,七头,也戴着冠冕……火龙就 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是迷惑普天下的……”),撒旦也是地狱中最大的魔王.共有七个为撒旦魔王的随落天使. 何撒兹勒(Azazel,电影《驱魔人》中提及的恶魔。),别西人(Beelzuubub),彼列(Beliel)、亚巴顿(Abadon)、莫斯提马 (Mastema)、萨麦尔(Sanael)。到十六世纪后.基督教更直拉用撒旦的七个恶魔的形象代表七种罪恶(七宗罪,the seven deadlysins);傲慢(Pride),嫉妒(Envy),暴怒(Wrath),懒惰(Sloth),贪婪(Greed),饕餮(Gluttony),以及淫欲(Lust)。  相似文献   

12.
王丕民  付明仁 《精武》2010,(7):65-65
中拳是五行通背拳中的一个典型的单操手法,它的拳型、动作和劲路都有明显的独到之处,在五行通背拳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五行通背的“松肩探背,放长击远”,“出手为掌、打上为拳”和“腰似蛇行脚如钻”等技术特点,以及闻名于武林的“鞭子劲”等,  相似文献   

13.
戴玉山 《收藏》2007,(7):124-125
中国有文字以来,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捐,逐渐趋向规范化简单化。古人为了节省时间将书体由隶书演变为急就章、行书、草书,在实践中创造了简体字。甲骨文中,同一个字有笔画少的,也有笔画多的。被称为中国书法第一帖的《淳化阁帖》“王羲之书二”一页中就有“时”“东”“重”(图1)等简体字。唐颜真卿在《争座位帖》中有“师”“与”“顾”等简体字(图2)。  相似文献   

14.
趣话带鱼     
林长华 《垂钓》2009,(9):52-53
带鱼因外形酷似一把明晃晃的大刀,东南亚一些沿海地区称之为“大刀鱼”。它的形状奇特,体宽只有体长的十三分之一;长相狰狞,头部顿像鳄鱼,满口利齿,习性也像鳄鱼那样凶残贪食。方言相同的闽南和台湾人习惯称之为“白鱼”。《闽中海错疏》中载:“它因狭长而侧扁如带,故称白带鱼。全身银白色,熠熠发光,又称白鱼。”清代《闽杂记》中载:“带鱼以形似带,故名……。”清代胡世安著的《异鱼赞闰集》将带鱼比喻为西王母侍女的腰带。清初诗人宋琬的《带鱼》诗则赞道:“银花烂漫委银筐,锦带吴钩总擅场。千载专诸留侠骨,至今匕箸尚飞霜。”  相似文献   

15.
“杯弓蛇影”,典出于汉朝应劭所著的《风俗通》。那时,有位名叫杜宣的官吏,被邀到上司应彬家做客。饮酒时,“北壁有赤弩,照于杯中,其形如蛇”。杜宣害怕,又不敢不饮。回家即病,久治不愈。上司应彬知道后又请杜宣到他家中。“于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经过应彬的解释,杜宣疑虑遂解,病顿愈。疑能生病,这位杜宣就是典型病例。他因“疑蛇”,产生了疑疾,俗称“疑心病”,差一点送了命。“杯弓蛇影”的典故因此流传至今。诚然,疑问并非坏事。“疑”而即“问”,了解真实情况,疑虑消除,太平无事。在科学研究中,发现疑问,深入…  相似文献   

16.
史为林 《钓鱼》2009,(14):11-13
《钓鱼》杂志2009·1(下)和2(上)分别刊登了刘定龙先生的文章《悬坠钓技术五十讲(21——22)》和张铨先生的文章《从“跑铅钓”到“走线钓”》,两篇文章都对“跑铅钓”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研究,读后很受启发。笔者在流水中使用过跑铅钓,对铅坠是否真正能在水底“跑”起来,“跑”起来是什么状态,因看不见,也没有细究过,钓友们都这么说,也就信以为真。读了两位先生的文章,茅塞顿开。  相似文献   

17.
散手古称手搏(《汉书·艺文志》)、“弁”(《汉书·甘延寿传》)、“卞”(《汉书,哀帝纪赞》),近代谓枪手、搏打、打擂、散打、格斗等,是传统武术项目中的对抗运动,它的技术动作、攻防理论和练习方法十分丰富,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居延汉简甲编第1304号简有六字,释文是“相错畜,相散手”。据陈邦怀同志考证,1304简确是汉代有关手搏的技术术语,可知散手运动的起源是古老的。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被誉为“兵学圣典”、“东方兵学鼻祖”。很多中外著名军事家都对它极为推祟。 体育比赛具有非常强烈的竞争性和高度的对抗性。这与打仗有很多相似之处。比赛  相似文献   

19.
古代文人与习武任海春秋战国时,“文武分途”之初,不少土人,如儒家的祖师爷孔子及其弟子子路、冉求、樊返及稍后的墨子等,都是文武兼能的。孔子有一句名言:“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不仅这样说,而且也这样做。他精于射、...  相似文献   

20.
李明 《集邮博览》2011,(10):25-27
五.单圈“4作1”改值邮票之分版分型的学习与研究: 目前的《民国邮票目录》中,例如,2009年修订的马氏《中国邮票图鉴(1878—1949)》中仍维持“伦敦版单圈孙中山像4分邮票”仅分为在上面第三节中所述的:“4分单圈票可分:(一)A型窄版,(二)B型窄版和(三)B型阔版这样三种邮票。”(其修订版也没有更正原有的笔误,笔者在此给予订正)所以,在这些《邮票目录》中所列出的“4作1”票也都只能分为:“(一)A型窄版,(二)B型窄版和(三)B型阔版这样三种”“4作1”改值邮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