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是一个道德家"是认识教师职业道德的起点。生成论认为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道德服从"、"道德同化"到"道德内化",从"道德感性认知"到"道德理性认知",从"道德他律"、"道德自律"到"道德自由"。为此,需要树立生成的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自觉意识,营造和谐的教师职业道德文化。  相似文献   

2.
教师发展的知识论路向将教师置于发展之外,这是一种教师"不在场"的教师发展观,生存论教师发展观使教师个体真正实现了"在场"于其发展的过程。教师发展的"生存论"转向意味着,教师发展从超验"天国"到尘世"生活"、从外在"型塑"到"自我"生成、从群体"规范"到"个体"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梅 《考试周刊》2012,(27):81-8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教师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即教师应该从"经验型教师"、"工具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转变。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思考,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教师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成为研究型教师。  相似文献   

4.
高中教师对高考科目设置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受其任教科目的影响。数学教师与外语教师,物化生教师与政史地教师对"统考科目设置"的态度差异显著,更多的数学与物化生等理科教师不赞同把外语作为统考科目。对"高考各科目权重"的态度,大多数教师选择所任教科目权重大的科目设置模式。对"非统考科目如何设考",仅有"主科"教师与"副科"教师维度呈现显著差异,虽然更多的"副科"教师希望分科设考以体现各科的学科地位,但是,更多的"副科"教师同时希望以综合科目的方式维持其作为高考科目的地位,而更多的"主科"教师认为在保持"主科"统考科目地位前提下可以实行"副科"选考。  相似文献   

5.
由于缺少评定"双师型"教师的统一标准,目前不少高职高专院校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解存在误区,在评定"双师型"教师资格时,不顾及资格证书专业与实际专业教学是否一致,简单地将持有"双证"的教师认定为"双师型"教师。这种做法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笔者建议,对高职高专"双师型"教师的评定制定一整套严格的评定办法,以解决"双师型"教师认定中的混乱局面。  相似文献   

6.
对辽宁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存在诸如对"双师型"教师内涵认识模糊、"双师型"教师数量少且质量不高、政策倾斜不够、引进渠道单一、兼职教师管理难度大、培训不足、中青年教师不稳定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诸如正确把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优化"双师型"教师来源结构、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促进专兼职教师交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方法和建立促进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微社团"、开展"微教研"、突出"微评价"、聚集"微效应",开辟教师专业发展的"民间"通道,使之与"官方"通道互为补充,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双通道"模式,才能促成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的优化升级,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高职"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师发展的方向,为此,本文分析双师型教师的定义和内涵,区别其与"双证"型教师的不同之处,指出什么是"双师"型教师应当全面实质地去考虑的问题,且需要从形式和实质确立"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改革,关键在于职业教育的师资建设。"双师型"教师建设,经历了从"双师型"教师到"双师型"结构教师团队的曲折历程,当前"双师型"结构教师团队建设之中存在着瓶颈问题,应探索一种新型的"双师型"结构教师团队的建设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对传统教学观中教师角色的重大突破。"促"和"导"是教师献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重在"促进"和"引导"。  相似文献   

11.
"教师发展地图"的实质是融合学习资源、专业能力要求、教师专业发展导航路径为一体的校本化的教师培训体系。"教师发展地图"由"教师学习资源库"、"专业发展要求表"和《教师发展手册》三部分组成,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情境性和实用性、开放性和持续性等特征。"教师发展地图"让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更有动力、教师培训更有实效,形成了动态更新的学校知识系统。  相似文献   

12.
校长对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情绪,决定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效果和质量。校长对教师的态度不能随心所欲,必须注意分寸,掌握方法,在实践中要努力做到"四要"、"四不要"。对教师的进步要"惊喜"不要"惊讶"小张是名新教师,分配到学校才两年,虽然他工作很努力,但可能在应试上还没有"入门",  相似文献   

13.
在对大学教师角色的繁杂定位和讨论中,需要理性把握大学教师的"本真"角色。大学教师首先是"人师",其次是"经师"、"文化师"、"事师"和社会发展推动者。高职院校的教师与传统大学教师存在细微的角色差异,但角色的基本内核与传统大学教师一致。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充当好技艺传授和训练的技师角色外,更应该履行好"人师"职责,把育人作为高等教育哲学的根本追求。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是具有人文素质的学者,更应该能成为大师。  相似文献   

14.
教师管理是学校的基本管理工作,而中小学教师管理的效果更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管理呈现"过刚"和"过柔"两种单极倾向,严重制约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潜能的发挥,而中国古代"刚柔相济"的哲学理念则实现了"制度化"和"人性化"的完美结合,对解决中小学教师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必将产生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觉"的命题,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最早提出的。教师的"文化自觉"是指教师的"职业认同"和"自主发展"意识。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看,"文化自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道德自觉、理论自觉、专业自觉、实践自觉和思维自觉。这"五个自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行动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是国家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而出台的重要举措,具体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其宗旨在于通过计划实施,培训一批"种子"教师,让其发挥示范引领和促进改革的作用,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17.
所谓"国培计划",即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实施"国培计划",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如何确保"国培计划"的质量,我们需要确立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以教师为本。如果说学校工作是育人为本,那么,"国培计划"则要以教师为本;课堂要基于学生起点,"国培计划"则完全基于教师,面向教师。  相似文献   

18.
"推门课"可以促进教师提高敬业精神,使教师不断走向成熟,增进教研员与教师的有效沟通。"推门听课"促进了新课程改革走向深入。"推门听课"全面提高了该校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效益。"推门听课"是随机性的听课,课堂教学少了一些矫揉造作,是原汁原味的"原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19.
优秀教师是"专家型教师"、"胜任教师"、"受欢迎教师"、"理想教师"的统称。新课改背景下的优秀教师特征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结果等方面呈现出各种不同特点。今后的研究还应该重视概念的一致性,方法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标准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有教师的专业理论与技能作支撑。要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就必须走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就是"校本研修"。只有"校本研修"搞得有特色、有针对性、有实效性,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才能有发展。为此,我校通过"培训"进修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通过"课题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通过"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